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鬧元宵貴有“三味”

民俗講:“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從古至今體現的就是一個“鬧”字,至於為什麽叫“鬧元宵”,民間有很多傳說,多與驅邪避惡有關,但流傳至今主要表達的還是人們熱熱鬧鬧歡慶新春的喜悅心懷。

元宵節是我國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實際也是春節文化活動的延續和高潮。古老的節日延續至今,賞燈、猜燈謎、趕廟會、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動,表達的無不是人們喜悅的心懷、美好的願望和社會的文明進步。各種花燈展示,各種民俗展演,也都展現的是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一個“鬧”字,給了人們無限想象的空間,人們盡可開心熱鬧。

社會文明進步至今,鬧元宵完全成為了一場文明的社會文化活動,同時,對人們的文明素質也是一種考驗。那麽,如何才能體現出鬧元宵的意義,竊以為,貴在鬧出三味。

其一,要鬧出紅火味。紅紅的燈籠,火火的日子,美美的生活,在這個春光無限的季節,人們就是要盡情享受幸福生活。正月十五燈紅月圓、合家團圓,一家人和和睦睦,一起去趕趕廟會、看看燈火,或觀一場民俗文化活動表演,甚是熱鬧,又親密感情、放鬆心情,對開啟新一年的生活、工作也有著促進作用。

其二,要鬧出文明味。文明節日,開啟節日活動的鑰匙也一定是“文明”二字。需要說的是,人們要正確理解鬧元宵的含義,莫把“鬧”字當作沒有節製的窮鬧騰、瞎折騰,將自己鬧得精疲力盡,甚至鬧出不安全問題來,這絕對算不得文明。還有就是移風易俗,元宵節畢竟是一個傳統節日,但今天有些民俗已經不合時宜,該放棄的就要放棄,如燃放煙花爆竹,一定要遵守社會規定,不可“任性”,如封建迷信活動,一定要拋棄。

其三,要鬧出文化味。可以說,在眾多民族傳統節日中,再沒有哪一個比元宵節更有文化意味了,各地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廟會活動、民俗文藝,真正是老百姓的活動,許多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鬧元宵人們也需學會“鬧”中有“靜”,“鬧”中有“學”,靜靜地思考、體會、學習元宵節傳統的民俗文化,從中汲取傳統文化的涵養,讓我們今天的社會更豐富美好。

正月十五日是新春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鬧元宵也是對新春的慶賀。所以,鬧元宵一定要善鬧、會鬧,鬧出紅紅火火的好生活,鬧出文明吉祥的文化氣息,鬧出新時代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如此,鬧元宵才真正有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