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個外塗小方,搞定各型濕疹(兒童可用)

導讀:

濕疹是生活中常見的皮膚疾病,如果治療不當,遷延成慢性濕疹,皮膚瘙癢、角化增厚等癥狀會反覆加重,影響生活和形象。

4個外塗小方,搞定各型濕疹

作者/琚瑋

01 外治法一:初起為紅斑,無滲出者

初起為紅斑,無滲出者:六一散30g,祛濕散(川黃連24g、黃柏240g、黃芩120g、檳榔90g,共研細末)15g,化毒散(市售)10g,混合均勻外撲。

水皰糜爛,有滲出者可用馬齒莧60g,水煎取1000mL,冷濕敷(或任取龍葵、龍膽草、蒲公英、野菊花一味,煎水濕敷,用法同上)。濕敷後用甘草油調祛濕散外塗。

圖:馬齒莧

具體用法:取甘草油60mL,祛濕散15g,調呈稀糊狀,外塗。用中藥濕敷有祛濕清熱、消腫止癢的作用,同時可使局部滲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當,取效甚速。

02 外治法二

金銀花、野菊花各20g,馬齒莧、生地榆各30g。布包水煎,待溫時洗患處約30分鐘,然後再撒青黛散(青黛10g,黃柏10g,滑石20g,煆石膏20g,煆爐甘石10g。上藥共研細末,外用,滲液不多時,可用水調塗)。

03 外治法三

苦參、土茯苓、蛇床子、白鮮皮各30g,川椒10g。布包水煎,待溫時濕敷皮疹處。每日洗30~60分鐘,然後再外撒濕疹散(黃柏4.5g,黃芩3g,輕粉1.5g,冰片0.3g,青黛3g,煆石膏4.5g,大黃4.5g,蛇床子10g,血餘炭10g。上藥共研細末,薄薄塗於患處,能除濕止癢)。待滲液基本消失後,可加適量凡士林和羊毛脂配成軟膏,薄薄塗之,既能收余濕,又能保護皮膚

04

皮疹無滲液者,可塗黃連膏(黃連12g,蒼朮6g,黃柏6g。上藥共研細末,以凡士林150g,調均外塗)。

圖:凡士林

下肢靜脈曲張脹痛,皮疹有感染滲液者,外用苦膽膏(生南星末30g,生半夏末30g,鮮豬膽汁25g,老醋250g。文火熬3小時左右,放涼成膏後外用)。2日後用軟堅膏(連翹60g,威靈仙60g,山豆根60g,冰片6g。共研細末,以凡土林調勻成膏外塗)。苦膽膏外塗對慢性濕疹演變成的慢性潰瘍,效果較好,尤其是對結核性潰瘍療效更佳;軟堅膏對靜脈炎引起的病痛及靜脈曲張之脹痛最宜。兩方交替使用,可達解毒利濕、活血通絡之功效,促進潰瘍早期癒合。

登場書籍

《小兒濕疹》

本書是小兒濕疹的家庭防治調養手冊。書中以小故事的形式講述了許多小兒濕疹的案例,詳解了小兒濕疹的基本知識、診斷方法、中西醫療法、飲食調養和家庭保健方法,特別設置了專家提醒,提示常見誤區,更新防病育兒的理念和認識,同時還重點推薦了一些比較安全有效的中醫保健方法,如小兒推拿療法等。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小兒濕疹》,琚瑋◎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全部圖片為出版社在攝圖網購買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