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民間搜集的10個小方,通治一切濕疹,太難得了!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炎性皮膚病,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複發性等特點。其臨床表現包括瘙癢、紅斑、脫屑及成群的丘皰疹等。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任何季節。本病可由許多外源性和內源性因素單獨或共同作用而引起。

濕疹屬於祖國醫學「濕瘡」的範疇。本病常因稟賦不耐,風濕熱邪客於肌膚而成;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所致。中醫認為,本病早期以濕、熱、風實證為主,後期多虛實夾雜,既有濕熱留戀,又有氣血虧虛,化燥生風。

一、治療方

(一)內治處方

1.白龍薏苡仁湯方

【組方】浮萍、白鮮皮、生薏苡仁、土茯苓各30g,連翹24g,烏梅、黃芩、龍膽各15g,地黃20g,苦參、牡丹皮、澤瀉、車前子、熟大黃各10g,蒼朮6g,蟬蛻6g。

【功效主治】清熱除濕,涼血解毒。主治急性濕疹。

【製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茵陳蒿東加減

【組方】生梔子16g,黃芩10g,柴胡6g,澤瀉6g,車前草15g,車前子(包煎)10g,地黃12g,決明子20g,當歸、茵陳、枇杷葉各15g,水牛角(先煎)24g,苦參9g,僵蠶6g,炒麥芽30g,合歡皮13g。

【方解】方中澤瀉、車前草、車前子祛濕利小便,正合古人「祛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意;苦參、僵蠶解毒燥濕、祛風止癢;水牛角、地黃、當歸涼血活血,清解血分之熱,且防苦寒滲利之葯傷陰;枇杷葉有清降肺胃之氣,導熱下行之功;決明子、合歡皮、炒麥芽清肝泄熱通便,助茵陳、梔子、柴胡、黃芩諸葯解毒利濕。諸葯合用則濕去熱除,血分得以清解。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癢。主治頑固性濕疹。

【製法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10劑為1個療程。


3.首烏歸地湯

【組方】何首烏藤30g,當歸12g,熟地黃10g,赤芍、白芍各12g,雞血藤30g,白蒺藜30g,地膚子15g,苦參10g,烏梅15g,防風10g,浮萍10g,茯苓30g,澤瀉10g,甘草6g。

【方解】方中何首烏藤、當歸、赤芍、白芍、熟地黃、雞血藤養血活血,潤膚止癢;白蒺藜、地膚子、苦參、烏梅為止癢要葯;防風、浮萍祛風止癢;茯苓、澤瀉健脾利濕;甘草調和諸葯。

【功效主治】養血祛風,除濕止癢。主治濕疹病久,肥厚,皸裂,纏綿不愈的慢性濕疹。

【製法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3個月為1個療程。

【總結】濕疹滲液日久,久病耗傷陰液,遂更致陰虛。陰虛血少,失潤化燥,肌膚失於濡養,經脈氣血失於調和,於是血燥生風。濕性重濁而黏膩,蘊鬱肌膚,纏綿難愈,則發而為濕疹。血虛風燥為本,理當滋陰養血,扶正培本,但純用滋陰養血則有助濕戀邪之慮,邪盛為標,理當利濕祛邪以治標,但純用利濕則有傷陰伐正之憂,故治擬養血祛風祛濕之法。養血扶正可以祛邪外出,祛風除濕祛邪亦有利於正復,故養血祛濕並用不悖。

4.濕疹湯Ⅱ

【組方】黨參20g,白朮15g,山藥25g,地黃、當歸、大血藤各20g,製何首烏25g,防風25g,蒺藜10g,白鮮皮20g,甘草15g。

【方解】黨參、白朮、山藥為君葯,地黃、當歸、防風為臣葯。黨參能夠健脾補血生津,增強免疫功能;白朮為健脾第一要葯,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山藥補脾生津,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都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能鎮靜、抗炎、抗過敏;製何首烏補益精血;大血藤行血補血,抗炎,對免疫系統有雙向調節作用,還能鎮靜;防風祛風止癢、鎮靜、抗炎、抗過敏;蒺藜祛風止癢,抗過敏,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當歸補血活血;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葯,抗炎抗過敏,有類似糖皮質激素樣的作用。

【功效主治】健脾補血,祛風止癢。主治慢性濕疹。

【製法用法】每日1劑,每日2次,早晚分服。4周為1個療程。


5.四物清疹湯

【組方】當歸、赤芍、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各9g,白鮮皮12g,川芎6g,地黃6g。

【方解】四物清疹湯乃張子琳老中醫以《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當歸飲子合驗方清疹止癢方化裁,經多年驗證製訂而成,方葯組成即四物湯中以赤芍易白芍,以地黃易熟地黃,加苦參、白鮮皮、蛇床子、地膚子而成。「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方中四物湯養血和血,既可潤燥止癢,又有行血滅風之功。苦參能泄血中之熱,善除濕熱生蟲之病;白鮮皮苦寒燥濕清熱,善除皮膚濕疹、瘡疹、瘡毒;地膚子清熱利水止癢;蛇床子味苦性辛溫,散寒祛風,燥濕殺蟲止癢,又可製苦參、地膚子、白鮮皮等大苦大寒之弊。

【功效主治】養血潤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主治皮膚瘙癢症、濕疹、蕁麻疹等。

【加減】發於上肢者,加荊芥、防風;發於下肢者,加蒼朮、牛膝;有熱象者,加石膏、知母;瘙癢難忍者,加蟬蛻、沙苑子;伴紅腫癢痛者,加金銀花、連翹;搔破滋水淋漓者,加生薏苡仁、木通;汗多者,加黃芪。

【製法用法】每日1劑,每日2次,早晚分服。


6.門氏桃核承氣東加味

【組方】桃核12g,大黃12g,桂枝、炙甘草、芒硝、麻黃各6g,萆薢、蟬蛻、金銀花各10g,土茯苓15g。

【功效主治】解毒活血。主治急性濕疹。

【製法用法】每日1劑,每日2次,早晚分服。

7.大承氣東加味

【組方】川大黃、芒硝、枳實、蟬蛻、赤芍、桃仁各9g,厚樸6g,金銀花15g,麻黃5g。

【功效主治】瀉毒,通絡,止癢。主治頑固不愈的重症濕疹。

【製法用法】每日1劑,每日2次,

早晚分服。


8.全蠍湯

【組方】全蠍10g,皂刺12g,皂角6g,蒺藜10g,炒槐米15~30g,威靈仙12~30g,苦參12g,白鮮皮15g,黃柏15g,車前草20g,炒枳殼10g。

【方解】以全蠍、皂刺、皂角為主葯,其中全蠍味辛性平,入肝經,走而不守,能祛內外表裡之風。皂角能通肺及大腸氣,若欲祛其濕毒,非攻發內托辛揚不得消散。皂刺辛散溫通,消腫托毒、治風殺蟲;全蠍、皂刺、皂角三者為伍,既能息風止癢,又能托毒攻伐,對於頑固蘊久深在之濕毒作癢,用之最為相宜。白鮮皮氣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熱散風、燥濕止癢,協同苦參以助全蠍祛除風濕而止癢。車前草清熱利濕,使濕熱從水道排除,邪有出路。蒺藜味苦性辛溫,祛風,有較好的止癢作用。蒺藜協同祛風除濕通絡之威靈仙,能輔助全蠍祛除深在之風毒濕蘊而治頑固性瘙癢。另外,脾胃氣滯則蘊濕,濕蘊日久則生毒,頑固聚毒客於皮膚,則瘙癢無度,故方中佐以炒枳殼、苦參、黃柏、炒槐米,標本兼顧。

【功效主治】祛風止癢,除濕解毒。主治濕疹。

【製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9.消疹湯

【組方】龍膽、梔子、柴胡各10g,白鮮皮、土茯苓、地膚子各12g,車前草18g,連翹15g,生地黃、紫草各24g。

【功效主治】清熱利濕。主治濕疹。

【製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10.濕疹飲子

【組方】全蠍6g,威靈仙10g,皂角刺10g,黃柏10g,生地黃30g,赤芍10g,牡丹皮10g,紫草15g,白茅根30g,生石決明(先煎)30g,白鮮皮30g,苦參10g。

【功效主治】祛風止癢,除濕解毒。主治濕疹。

【製法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我是中醫老劉,如果你也對中醫感興趣,歡迎與我交流,微信:wyeymc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