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疹外治七法

濕疹是一種最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一般分急性、慢性兩種。急性濕疹好發於四肢屈側、面部、手部等處,嬰幼兒多發於頭面部。皮疹可表現為紅疹、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等,邊界不清,陣發性劇癢。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皰。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反覆發作所致。皮損局限,皮疹呈暗紅色,表面乾燥脫屑,皮膚浸潤增厚,伴有色素沉著,邊界清楚,病程緩慢,常有急性發作。由於本病表現多種癥狀和發生於各種不同部位,在中醫文獻上有很多病名如粟瘡、浸淫瘡、黃水瘡、血風瘡、旋耳瘡、燕窩瘡等與本病相近似。

經效方

濕癢油膏

【藥物及製備】三黃末(黃連、黃柏、大黃)12g,青黛、無名異、東丹、密陀僧、銅綠、煙膠各6g,煆石膏15g,寒水石、枯礬、製甘石、老材香各10g,紫金錠1.8g,冰片0.6g。共研細末,以麻油或菜油調成厚糊狀油膏,裝盒備用。

【用法】先將患部痂蓋除凈,以此油膏直接塗布,每日1次,第2次換藥前將原葯揩去(忌用水洗),塗上新葯,如患在頭面部,可採用暴露療法;若在軀乾、四肢者,塗藥後覆以消毒敷料,以膠布或繃帶固定。

【病案舉例】楊某,女,26歲,工人。1周前左腋下先起一小丘疹,劇癢,抓破後流水,並逐漸擴大蔓延。診時左腋下已有10cm×10cm的糜爛面,滲出黃色液體,四周皮膚潮紅和散發很多小丘疹,診斷為急性濕疹。除去痂蓋,以濕癢油膏塗布,敷料覆蓋。塗藥3次後即不覺癢,滲出停止,1周痊癒。

【按】此為我院外科常備葯,曾臨床系統觀察50例,有效率100%。有50%的病例在1周內獲得痊癒,痊癒率以頭面部濕疹為高,療程以下肢濕疹為最長,且易複發。在疾病類型方面以水皰、膿瘡、糜爛滲出型療效較好,丘疹和皸裂型療效較差,對慢性濕疹之皮膚苔蘚化無效。曾撰文發表於《江蘇中醫》1960年6期。

推薦方

二黃洗劑

【藥物及製備】黃連6g,黃柏9g,銀花、連翹、蛇床子各9g,苦參、白礬各6g。

【用法】上藥加水1500ml,煎至500ml,去渣,將葯汁倒入清潔臉盆內,再加開水500ml,待葯溫不燙時洗患處,每日2~3次。

【按】王巨集臣用上方治療急性、亞急性濕疹96例,近期(2~6天)治癒者91例,其中兒童76例,成人15例。治療中禁用清水、肥皂洗滌,盡量避免搔抓,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報導於《浙江醫藥學雜誌》1977年4期。

蒲黃粉

【藥物及製備】生蒲黃過篩,去其雜質,留藥粉備用。

【用法】將蒲黃粉直接撒在皮損上,滲液濕透藥粉時,再繼續撒布,外面覆蓋紗布,再用藥時方法同上,勿將原來已乾燥的藥粉去掉或洗去。

【按】祝化民根據《備急千金要方》:「陰下濕癢,蒲黃末傅三四度,瘥」的記載,用上方治療滲液性濕疹30例,結果:25例在當天止癢,5例在第2天止癢;6例在當天無滲液,14例在第3天無滲液,10例在第5天無滲液,全部患者均在6~15天內皮損乾燥而治癒。其中6例合併感染,未加其他藥物與濕疹同時治癒。報導於《新醫藥學雜誌》1977年9期。

濕疹粉

【藥物及製備】槁本、花椒、膽草各60g,虎杖、冰片各30g。前四味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再與冰片研勻,置棕色瓶中密封備用。

【用法】用麻油少許調以上藥粉搽患處,不用包紮,1~2日換藥1次。

【按】沅陵縣人民醫院新醫科用濕疹粉治療頑固性濕疹261例,結果:治癒226例,好轉33例,無效2例。報導於《湖南醫藥雜誌》1977年4期。

升爐散

【藥物及製備】黃升3g,爐甘石15g,枯礬6g,冰片1.5g,苦參9g,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先用野菊花、車前草適量煎水洗凈瘡面,然後撒敷升爐散,必要時每日洗、塗2~3次,待瘡面乾燥時,再以麻油調升爐散外敷。對慢性濕疹則以升爐散調膏外敷,連用10天。

【按】孫浩用上方治療濕疹125例,結果:痊癒120例,有效3例,無效2例。報導於《新醫藥學雜誌》1976年5期。

樟腦

佩掛法

【藥物及製備】雄黃、樟腦、冰片、滑石粉各3g,共研細末,放入用布縫成的小包內。

【用法】將藥包掛於胸前(直接與皮膚接觸),半個月另換一新藥包。一般用2個即可。

【按】周侖珠用此法治療嬰兒濕疹11例。明顯好轉8例,好轉2例,無效1例。報導於《陝西中醫》1985年7期。

《中醫內病外治(第2版)》,人民衛生出版社,編著:吳震西,吳自強。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