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說」三伏天裡「五個不」,你都做了哪幾件?

8月1日,中伏第六天。

2018年有幾個中伏?2018年有2個中伏。

按照我國傳統推演算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兩個庚日之間相隔十天,初伏到中伏固定為十天,但是,由於有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規定,所以中伏到末伏就有10天和20天這兩種情況,於是出現了有的年份2個中伏的情況。

記得剛入伏,小編就看到許多「三伏不能吃冷飲、要多喝熱水」之類的文字。

冬天覺得冷、手腳冰涼,真是因為夏天多吃了涼東西?

闢謠:人類是恆溫動物,不會因為多吃了幾根冰棒兒就讓體溫發生大的變化,更不會把這些涼氣從夏天「積攢」到冬天。但夏季不貪涼還是有道理的。

除此,想要度過一個健康暑期,大家要注意「五個不」。

不貪涼

低溫不會引起關節炎,但如果已經存在關節炎,過低的溫度會讓關節感到疼痛。因此,建議室內外溫差不超過 7 度,把冷氣機溫度設定在 25℃ 左右比較合適,而且不要對著吹。

不少人很怕喝涼的,但其實我們身體沒有那麼脆弱,喝幾口冷飲還不至於讓身體核心溫度降低。而所謂喝冷飲吃冰淇淋會讓體「寒」的說法,也沒有確切證據。

如果覺得冰,身體不舒服,那就不吃。如果覺得來點兒涼的過癮,身體也能接受,那就大膽吃喝,不必顧慮。但因為很多冰品含糖量高,有高血脂、糖尿病的朋友得注意,不要吃太多。另外,吃了甜冰品最好漱一下口,畢竟人類的牙齒是不可再生能源。

所謂「涼」,只是量的問題,以自己的身體為參考,莫「貪」就是了。

不暴曬

陽光中的紫外線,會造成脫皮、紅斑,嚴重的會起水皰。紫外線中的 UVA 會深入真皮層,破壞膠原、彈力纖維,讓皮膚提前衰老,甚至引發皮膚癌。

除了皮膚之外,強烈的陽光還會損傷眼睛。如果我們沒有做好足夠的防護,紫外線可能對晶狀體、視網膜等眼球結構造成損傷。

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點紫外線最強,避免在外面。如果一定要外出,千萬記得塗防曬。日常出門使用 SPF20 左右、PA++左右的防曬霜,足夠了。另外,建議到正規眼鏡店,選擇品質合格並且明確標明具有阻擋紫外線功能的太陽鏡。

不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每人每天差不多需要 1.5 升水。但是,在大量出汗的情況下,每天的水需要量可以增加到 2 升,甚至 10 升以上!夏天出汗多,一定要記得多補充水分。但要注意,很渴的時候,要小口慢飲,否則胃會覺得飽脹難受。

而且如果患有腎結石、痛風、糖尿病等,多喝水還能達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至於喝什麼水,最推薦的,永遠是白開水。

不久坐

天一熱,人就變懶。回到家窩沙發裡捧著西瓜看著電視,坐下就不想起來了。

美國糖尿病學會 2016 版指南中明確指出:所有人都應減少久坐時間,避免超過90分鐘。

久坐容易導致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久坐危害大,最好隔半小時就活動活動。 換一個容積小的杯子喝水,水喝完了,就會起身去接水。這樣既活動了筋骨,又能多喝點水,一舉兩得。

不剩菜

氣象熱,胃口不好,容易剩菜。氣溫高,細菌繁殖迅速,剩菜容易變質。

基恩醫院溫馨提示:

1. 盡量不要剩素菜、冷盤。蔬菜比肉更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而且也容易受到細菌汙染。

2. 吃剩的菜,蓋好保鮮膜,儘快放冰箱。

3. 無論葷菜、素菜,從冰箱拿出來後要徹底加熱後再吃。

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吃多少做多少,大夏天的,別剩菜。


「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黃帝內經》,從古至今一直是中國傳統醫學遵守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核心思想。「治未病」是中醫最高理念,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得了病後通過中醫治療和調理,讓疾病發病的頻率少一點,發病的程度輕一點,這是中醫最為提倡的一個健康防病理念,也是北京基恩醫院中醫科一直努力的一個方向。

北京基恩醫院中醫科從整體觀念出發,重視因人而異、施治有別,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專家劉穎教授長期坐診,通過內外兼治、健康疏導、養生保健、葯膳食療等多種方法,對患者進行預防、檢測、治療、康復一系列健康管理。醫院通過精細化人文服務、集團化管理模式、精湛的醫療技術、高精尖科技設備,秉承「德醫善美,至臻品質」的企業文化,致力於全民健康,專業塑美,立志成為老百姓身邊的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