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糖分飲食成甜蜜陷阱,徵收“糖稅”或能控糖?

(人類對甜味有生俱來的偏好,往往會忽略過多攝入糖分給身體帶來的危害。 圖/中新)

《財經》記者 賀濤 趙天宇 | 文 王小 | 編輯

每一天,宋康要給自己打針。三餐前、睡前共注射四次胰島素,加上清淡飲食,才能幫他抵擋住糖尿病。

想當年,宋康可是百無禁忌,南北通吃,尤愛喝飲料。早上買一大桶2升裝的可樂拎到辦公室,足夠喝一天,基本不再喝水了。

“渴了卻不願喝水,就想喝點飲料,簡直有點嗜糖成性。”過度飲用含糖碳酸飲料,讓宋康產生了某種依賴感。不分寒暑,這樣喝了兩年後,在一次公司的例行體檢中,宋康被檢出空腹血糖已經超過20毫摩爾/升,遠高於標準值3.9毫摩爾/升-6.1毫摩爾/升,醫生直接建議住院。

那年宋康38歲,確診結果顯示,他患上了糖尿病,內分泌失調的症狀開始出現,宋康手上的皮膚開裂出一道道口子,一層層掉皮。如今有七年糖尿病史的宋康回想,暴飲含糖飲料的習慣就算不是患病的全部原因,但也大大增加了健康風險。

研究顯示,過多攝入添加糖會對健康帶來危害,包括增加患齲齒、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所謂添加糖,指的是生產過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漿。在不少國家,含糖飲料是添加糖的最大來源。

碳酸飲料、功能飲料、含乳飲料、茶飲料、固體飲料等種類繁多的含糖飲料,包裹著層出不窮的新品包裝,利用人類對糖與生俱來的愉悅感,維持著不錯的銷量。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飲料類的零售總額達到1508億元,同比增長9.2%。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居民目前添加糖的攝入雖然還不是高水準,但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兒童添加糖的攝入明顯高於成年人,其中主要來源之一是含糖飲料。由北京大學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8年發布的《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提出,需要警惕過量飲用含糖飲料對兒童健康帶來的危害。

及時刹車,抵住甜蜜的誘惑,降低長期累積的健康風險,各國正在嘗試多種方式,中國政府也應將控糖提上日程。

甜蜜的負擔

科學家早已證實含糖飲料會增加慢性疾病,如肥胖、2型糖尿病等的風險。與水果中的糖分不同,飲料和食品中的“甜蜜”更有可能為健康帶來負擔。

在食品、飲料中添加的糖,被稱為“遊離糖”。它能夠快速被人體吸收,引起體內代謝的大幅波動。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解釋,水果中的糖存在於細胞中,細胞破壞後才能釋放出來,因此吸收速度比飲料中的糖慢得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因為吃水果而增加的糖沒有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糖是在填平階層門檻後,才成為“甜蜜的負擔”。2000多年前,人類已掌握從甘蔗中提取食糖的技術,但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甜菜的發現使製糖業迅速發展並機械化,糖才從一種昂貴的奢侈品,進入尋常百姓家。

人對甜味的偏好與生俱來,這是因為人的味覺細胞中有很多甜味受體,人喝了含糖飲料後,甜味將通過神經傳導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特別是含糖的碳酸飲料,被戲稱為“肥宅快樂水”,二氧化碳氣泡在舌尖上爆開的甜蜜激蕩,堪稱是最廉價的、唾手可得的放縱選擇。

飲用含糖飲料後,口腔裡的細菌可以使糖和食物殘渣發酵,參與形成牙菌斑;碳酸飲料有一定酸度,長期飲用會酸蝕牙齒,增加患齲齒風險。由於含糖飲料能量含量高、飽腹感較差從而增加食欲等原因,經常過量飲用會增加肥胖的風險,同時,也可能使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增加。另有研究顯示,過多飲用含糖飲料對血壓、血脂等也有一定的影響。

美國一項從1986年開始,在40389名男性中追蹤超過20年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每周飲用4.5份-7.6份含糖飲料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高於不飲用飲料的男性(1份為1標準杯、聽或瓶)。

相比於成年人,兒童更難以抗拒糖分的魅力。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的團隊在1998年、2008年和2015年分別做過三次調查,結果顯示,好喝是兒童喜歡喝含糖飲料的首要原因。“好喝”一直是兒童喜歡喝飲料的最主要原因,而含糖飲料中含糖量越高則口味可能越好,這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對飲料的選擇。

兒童碳酸飲料的飲用比例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這可能與近些年來對碳酸飲料營養知識的普及有一定關係。不過,《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顯示,固體飲料、功能飲料、含乳飲料等其他含糖飲料和茶飲料的飲用比例,近年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現在最擔心的是兒童青少年,根據我們調查,城市裡,無論是頻度還是攝入量,都已經變成常見的行為了。”馬冠生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

無論是亞洲國家如黎巴嫩、北美洲國家墨西哥,還是整個歐洲,不同類型含糖飲料消費量的排序基本是以軟飲料為首,其次為水果/蔬菜飲料和咖啡/茶飲料,與中國兒童少年經常飲用的飲料種類一致。

2015年中國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個百分點;12歲兒童恆牙齲患率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個百分點。過多飲用含糖飲料被普遍認為可能與齲齒有關。

WHO在2016年發布的《終止兒童肥胖》中指出,含糖飲料消費與肥胖風險增加之間的聯繫已是不爭的事實。

那麽面對如此多的風險,吃糖的收益又如何呢?從營養角度,人類飲食中並不需要添加任何糖。糖是以葡萄糖的形式給身體提供能量的,但人體會將碳水化合物甚至脂肪和蛋白質轉化為葡萄糖,而且水果、蔬菜和奶製品中天然就含有糖分,這些糖分是和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纖維“打包”在一起,並緩慢釋放進血液裡的。

WHO強烈建議將所有年齡組中的糖攝入量減少到總能量攝入量的10%,最好低於5%。這相當於每天攝入量不超過通常飲用的一份(至少250毫升)含糖飲料。

在中國,攝入糖的問題雖還不是特別嚴重,但馬冠生說,如果不提早采取措施,添加糖的過量使用一旦發展成為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控制起來就難了。

離控糖還有多遠

在控糖的路上,世界各國正在嘗試多種方式,徵收糖稅是目前控糖行動中最廣泛使用的手段。

WHO建議,在飲食和預防非傳染性疾病的財政政策中,提高含糖飲料的稅率,零售價提升至20%或更高,這能最有效地抑製含糖飲料的消費,從而減少整體的糖攝入量。

WHO駐華代表高力博士(Gauden Galea)對《財經》記者介紹,根據一個營養框架計劃,全球有36個國家正在實施針對含糖飲料的某種形式的稅收。

以墨西哥為例,該國在2014年徵收含糖飲料稅,使得其零售價提升10%,實施一年之後,征稅含糖飲料的銷售減少了6%;在匈牙利,自2011年以來,對能量飲料和預包裝甜飲產品按每升/千克徵收不等的稅費,至2012年和2014年之間,匈牙利能量飲料的消費減少28%,糖甜型軟飲減少了20%。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在征稅實施15個月後,人均高糖飲料的購買量減少3.4%的體量,相當於減少4%的卡路裡攝入。

目前,中國是否採用糖稅政策,尚在調研中,衛健委等有關機構在進行評估研討。馬冠生介紹,首先需要對我國人群的糖攝入量情況進行風險評估,明確攝入量有多少,都來自哪些食物。以往的全國性調查中,缺少這方面的資訊,因此相應的風險評估做起來就難一些。

不過,作為解決非傳染性疾病的高負擔戰略的一部分,原衛計委在2017年印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其中,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添加糖無處不在。除了控制喝含糖飲料,少吃糕點、甜點、冷飲等食品,中國特有的紅燒、糖醋等烹飪方法的節製,都可幫助控糖。

在減少公共消費不健康的產品方面,一個積極的例子是控煙。2015年煙草稅提升,煙草消費隨之減少。考慮到目前中國有超過1億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和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成年人超重,高力說,完全支持中國政府采取監管措施,並采取提價和其他乾預措施,包括對健康食品的補貼或降稅,以鼓勵人們選擇更健康的飲食。

根據《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數據,2008年中國兒童的含糖飲料消費每天715毫升,與1998年的329毫升/天相比,增長了一倍多。

儘管醫學專家和衛生組織建議限制含糖飲料的消費,但由於這些飲料充斥市場,銷售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增長,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高力說,在北美、大洋洲和西歐,2009年-2014年,含糖飲料銷售下跌,但在包括中國、泰國和菲律賓等在內的所有新興市場中,銷售正在急劇增加。

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數據顯示,中國碳酸飲料銷量至2014年達到峰值1793萬噸。至2017年,這一數據仍在1700萬噸以上的高位波動。但需要考慮到,功能飲料、乳酸飲料、茶飲料、固體飲料等含糖飲料,花樣翻新同期進入市場。

2018年4月開始,英國已經開始對生產高糖飲料的製造商征稅。每100毫升含糖8克以上的飲料,面臨每升24便士的稅率;每100毫升含糖量在5克-8克之間的,稅率為每升18便士。

根據BBC的報導,英國人對糖稅的態度並不一致:有人認為是成功的,因為一些飲料公司降低了糖含量;也有人認為現在判斷其影響還為時過早,研究機構Mintel一項2000人參與的調查指出,只有不到一半的英國人認為不健康產品的征稅會鼓勵其削減開支;相比之下,更容易理解的營養資訊,會使四分之三的受訪者改變購買習慣。

糖稅對於消費者行為和健康的影響仍待證明。高力表示,迄今對含糖飲料征稅的評估表明,增加稅收,導致零售價提升,會減少銷售量,有助於控制非傳染性疾病的上升。當糖稅與健康教育、食品補貼等其他措施一起實施時,健康食品、營養標簽和法規所累積的積極效應將很強大。

中國飲料行業也開始關注糖的控制。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曾向中國飲料工業協會詢問過相關趨勢。從2016年至今,該協會每年圍繞著健康與營養,發布一份宣言或倡議書,2017年提出,協助開展中國居民糖攝入調查;明確降糖目標,使含糖飲料對糖攝入的貢獻率不斷降低。為便於消費者做出合理選擇,應增加低糖、無糖產品,提供小包裝產品。

對於控糖,很多企業已經看到這種趨勢,包括主動減糖,或者用一些甜味劑來代替。雀巢集團事務部廖蒞媛告訴《財經》記者,到2016年底,該公司部分產品中已經減少了總計3.9萬噸(平均8%)的糖,承諾到2020年,進一步減少產品中10%的鹽分和5%的糖。百事公司2016年在印度上市了含有甜菊糖苷的七喜,該公司人士說,此產品將登陸更多市場。中國紅牛的廠商華彬快消品集團,已推出無糖型紅牛,該公司人士認為,單獨靠加稅還不能解決目前的問題,“現在低糖是一個大的趨勢,更多的需要宣傳,需要企業自律,通過市場調節的行為來解決,而不是要加稅”。

企業也在擔憂糖稅與銷售之間的微妙平衡。企業界擔心,飲料行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如果貿然針對飲料行業增加糖稅,恐加重企業負擔。

在高力看來,糖稅應該是全面健康飲食和生活方式計劃的一部分。控制含糖飲料的過量飲用,需要綜合措施。

考慮到兒童健康的生活方式,WHO建議在校園建立一個健康的環境,如提供安全飲用水,禁止銷售含高脂肪、高糖和高鹽的食品給學生,並為5歲-17歲的孩子,制定每日至少有6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體育活動。

針對兒童做廣告,孩子們暴露在廣告中,健康飲食行為的培養易受影響。馬冠生認為,應該有一些措施去限制含糖飲料銷售,尤其是學校內部及周邊的零售店、自動販賣機等。

人類熱愛甜味,因此糖的替代品——無糖甜味劑,由於低卡路裡或沒有熱量,而常被使用。目前,世衛組織營養指導專家谘詢組正在編寫無糖甜味劑攝入量指南。

華彬快消品集團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目前中國消費者普遍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水準還未達到發達國家水準,低糖及無糖產品在口感和價格方面還未能獲得多數消費者認可,在市場上仍屬於小眾產品。

飽受糖尿病之苦,宋康對自己孩子的健康非常注意。他堅持著不給孩子購買碳酸飲料,僅偶爾買點乳酸菌飲料。

高力說,個人的飲食選擇不是獨立的,銷售行業的作用不容低估,應有法規同步限制能源密集型食品的銷售,特別是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的,這將有助於創造一個健康的食品環境,也可鼓勵工業界進行產品提升,選擇生產更健康的食品。

(本文首刊於2018年12月10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