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臨仿前人作品,不忘自己風格,宋旭繪《峽江漁歸》

明代的傳世山水畫很多,前期以模仿兩宋院體風格為主,中期出現了吳門畫派強調文人雅逸,明末董其昌開創松江畫派,在致敬傳統方面做出卓越貢獻。山水畫從隋唐年間開始越來越被畫家重視,歷經唐末五代,到了北宋初期,迎來了山水畫創作的第一座高峰。元代畫家運用水墨技法抒發隱居山林的感受,讓山水畫創作迎來了第二座高峰。有了這兩座高峰,明代畫家就尷尬了,他們的創作之路似乎被堵死了,所以臨摹致敬成了明代山水畫最重要的一個主題。畫家們希望通過這種致敬,找到一條新的創作之路。

這幅《峽江漁歸》是明代中後期的作品,創作年代大概是17世紀後半葉。可以細數一下這幅畫致敬了哪些前輩畫家。首先從構圖上,致敬了南宋畫家馬遠、夏圭。在北宋時期,院體畫家喜歡畫全景式巨嶂山水。南宋時期,都城遷到了江南臨安,受到南方山水滋養,畫家們找到了新的表達方式,於是出現了邊角構圖。其次在筆墨技法上,致敬了明代中期畫家沈周。沈周是明四家之首,他開創了吳門畫派,引領了山水畫的創作潮流。沈周技法源於五代畫家董源、巨然,他們二人都是描繪江南山水的高手。由此看來,宋旭畫這幅山水,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準備。

一個有追求的畫家,不僅希望成為創作者還希望成為創造者,一字之差,成了專業畫家和業餘畫家的分水嶺。宋旭在致敬經典之餘,還加入了他自己特色。《峽江漁歸》最經典的地方就是畫出了透視的感覺。在傳統作品中能夠看到透視,一點也不稀奇。在宋代山水畫長卷中,除了有散點透視,聰明的畫家利用S型的溪水走向,畫出了遠近大小關係,其實這已經是最基本的焦點透視了。宋旭在構圖上除了利用邊角構圖還選取了俯視角度,通過兩岸峽江S型的水勢,畫出了縱深感覺。

有人說,畫畫就是紙上做戲。做戲這個詞十分妙,戲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明明知道戲中的情節未必都是真的,但就是會全情投入,感受悲喜。欣賞一幅,很像觀賞一出戲,好的畫作能夠開創一個“小世界”,讓人覺得可居可遊。宋旭是營造氛圍的高手,他沒有畫漁船穿過峽江的危險,他描繪的是漁船輕鬆駛過的歡快。這種自在愜意的感覺,就是明代畫家特別喜歡強調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宋旭中年以後出家為僧,避世修行,所以畫史中關於他的記載很少。欣賞這幅《峽江漁歸》能夠發現他在創作中的法門,畫家不能偷懶,即便是臨仿致敬前人,也要畫出自己的特色。

拓展閱讀

運用傳統技法,畫出現代味道,李可染繪《水鄉情》

丹青妙筆繪江湖,張大千作品《漁人罷釣歸》

憑吊古跡,謳歌山河,潘天壽繪《潯陽夜泊》

運用抽象主義手法,描繪人間仙境,張大千繪《山邨煙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