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房產稅之前,你需要了解一下什麽是公設面積

近日,題為《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麽坑的“公設面積”到底怎麽來的?》的文章引爆社交網絡,眾多媒體轉載評論,升甚至連《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多家官媒加入到了“聲討”之中。

 

那麽,受到口誅筆伐“公設面積”是什麽意思?

 

它與套內建築面積之和構成了一套建案的建築面積,是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的簡稱。公用建築面積即公設面積一般房地產行業將其可分為兩類:

 

1、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築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

 

2、每套與公用建築太空之間的分隔牆及外牆(包括山牆),為牆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公設面積

事實上,“公設面積”一直都是購房者的心病,讓房子成了唯一一個“花了冤枉錢還不能喊冤”的消費品。

 

根據考證,公設面積來源於香港地產界,最後發揚光大者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李超人”,後者也通過房地產成為了華人企業家的旗幟性人物。事實上,公設非常有利於政府財政,房地產商,物業公司的,除了業主打落牙齒和血吞,簡直可以說是完美的“套路”。

原諒網絡來源的圖片並不善意

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即使掏光了所有儲蓄去買房,在自己的房子裡躺到老都不知道自己當初到底花錢買了多少面積的房子。

 

因為你買的面積是建築面積:實用面積+公設面積。

 

眾所周知,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國家,住房面積都是按照套內面積進行計算,也就是你房產證上寫的是100平米,你房內的使用面積就會有100平米。

 

但因為公設概念的存在,當你的公設系數為30%的時候,你房內的面積只有70平米。2010年,山東某建案的公設系數甚至超過52%,拿到手100平米的房產證,只有48平米的使用面積,嚴重侵害了購房者的權益。

 

實用面積細心點兒用尺子可以量得出來,但是公設面積是多少,公設在哪裡,開發商不說,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即使說了,這個數字準確嗎?你也不知道,有本事你自己去量去?

 

這樣就導致其中的既得利益者想盡各種方法做貓膩去掏空購房者。

 

當然,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香港雖然是公設制度的發明者,不過由於百姓怨聲載道,前者已於2013年取消了這個制度,國內除了重慶在2002年取消了公設面積外,其他城市都還在沿用這一“吸血”的制度。

 

那麽,倘若國內所有城市都取消公設面積會怎麽樣呢?

 

結果將是,現在被大家罵的很慘的開放商將會被罵的更慘,開發商增加了巨額的成本,會在公共區域面積偷工減料縮減成本。結果你會看到未來很多小區的樓道小到只能過去一個人,公共門廳只會留下一道走廊,電梯小的只能上兩三個人,保安都站在大街上。

 

香港的棺材房了解下。

 

香港棺材房

當然,可能會有一些有良心的開發商,但很定很少,因為開發商是商人,是為了賺錢的。而現在地價這麽昂貴,還要做限價令,開發商是沒多少利潤了,總不能賠錢賺吆喝吧。

 

所以破局的關鍵是,地方政府是否能把地價降下來,有足夠的太空讓利於民。這樣開發商有了利潤,起碼有了可以競爭的太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