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通道被全線封殺 券商期貨子公司對私募場外期權被堵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繼暫停券商與私募開展場外期權業務後,今天(4月16日)一則“暫停私募基金(主體+產品)做為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的交易對手方”的消息,再次在行業內引起刷屏。

  多位期貨、私募人士向基金君證實了這個消息,要求不得新增,存續業務不得展期。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私募參與場外期權的通道基本上都被封堵了,場外期權業務的監管全線更新。

  私募表示,短期會有一定影響,尤其對一些集中做場外期權的機構來說。但打擊份額拆分、不合規經營等情況,有利於長期健康發展。預計私募場外期權業務短期來說難以恢復,未來可能要在這方面頒布規則進行規範,對行業整體來說都是好事情。

  期貨、私募人士證實相關消息場外期權業務被暫停!

  基金君從多個期貨公司或子公司、私募基金管道皆證實了這個消息。

  上海某大型期貨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接到內部通知,我們的子公司已經不能再與私募簽場外期權業務了。從今天開始不得再簽訂新的私募場外了。”

  華南某大型期貨公司營業部總經理也稱,得到消息,即日起暫停私募基金(主體+產品)做為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的交易對手方,不得新增,存續業務不得展期。

  深圳某中型私募公司市場總監說,“我們也接到了期貨子公司的消息,這次據說是全面叫停了私募做場外期權。”

  北京某家新銳私募機構總經理告訴基金君,他們做期權策略,之前也有跟期貨風險子公司做場外期權交易,但他們接到風險子公司的告知了。“在券商停了以後,期貨子公司也不得與私募基金及主體公司開展場外期權交易的話,在目前階段,私募基金管理人確實沒有任何辦法去做場外期權業務了。”

  私募場外期權業務全面暫停

  近期,關於暫停私募參與場外期權的消息在業內備受關注。

  4月10日晚間,多家券商收到相關監管要求,從4月11日起暫停證券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期權業務,證券公司不得新增業務規模,存量業務到期自動終止,不得續期。

  這兩天則是關於暫停私募基金(主體+產品)做為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的交易對手方的消息。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券商與私募較大規模的場外期權業務暫停以後,此次監管再出規定堵住期貨子公司對私募的這塊業務,基本上是全面暫停了私募參與場外期權業務的各種通道。

  “相比券商的場外期權業務,期貨子公司在這塊的體量算比較小的。除了做商品的場外業務,他們也會參與股票、個股的場外期權等,但期貨子公司的淨資本、資金力量都不如券商雄厚。”前述北京私募總經理告訴基金君,“原來期貨子公司是規避的轉運站站,但現在他們也不可以跟私募做的話,說明私募基金在現行階段基本上是沒有任何管道可以做場外期權。”

  該總經理認為,理論上來說,私募做場外期權,必須要跟金融機構做交易對手方,因為不然會有信用違約的風險,所以私募這次基本上都被堵上了。

  為什麽此次要監管私募參與場外期權?

  何為場外期權?此次為何要暫停私募參與場外期權?不妨跟著基金君來看一看。

  場外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是根據場外雙方的洽談,或者中間商的撮合,按照雙方需求自行制定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場外期權以機構參與為主,券商、期貨公司風險子公司、私募等是主要的參與者。

  目前私募是場外期權的重要參與者之一。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場外期權未了結初始名義本金為2239.71億元。按名義本金統計,2017年12月新增場外期權交易中,期貨公司及子公司佔比12.14%,商業銀行佔比23.94%、私募基金佔比18.76%。

  關於這次為什麽要暫停券商、期貨子公司與私募開展場外期權業務?此前,監管層曾經核查私募拆分場外期權份額賣給個人投資者的行為,此次暫停與私募的場外期權業務多被市場人士認為和此前的核查有關。

  北京某中型私募人士表示,有些私募基金專門做場外期權,還會打包把份額拆分。這次監管主要也是針對份額拆分,涉及到合格投資人,所以私募都先暫停。

  按照規定,個人投資者是禁止參與場外期權業務的。依據就是2017年9月27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關於加強風險管理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適當性管理的通知》,要求,風險管理公司不得與自然人客戶開展衍生品交易服務。

  基金君也發現,最近監管層非常關注場外期權,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4月14日,證監會在《場外個股期權交易風險警示問答》中表示,近期,一些互聯網平台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群組等方式招攬客戶,為投資者提供場外個股期權交易服務。但是這些平台沒有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內控合規機制不健全,權利金要求過高,缺乏資金第三方存管機制,存在明顯風險隱患。“投資者通過這些平台參與場外個股期權交易,存在較大的風險,若平台存在欺詐行為或者發生“跑路”等風險事件,自身權益難以保障。”

  私募基金短期受影響中長期有利於行業發展

  那麽此次券商、期貨子公司與私募基金開展場外期權業務暫停以後,將會帶來哪些影響?基金君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北京某衍生品策略私募機構總經理坦言,主要對三類私募有影響:

  一是主策略做衍生品的私募,本身是做場內期權交易,比如期權套利等策略,也會參與一部分場外的指數類期權,比如中證500指數期權,暫停以後就少了一個投資工具,會有一些影響,但影響有限,因為場外不是主戰場;

  二是股票多頭策略的私募,以往會參與場外的個股期權等,但現在無法參與了;

  三是對一些私募策略比較集中在做場外衍生品交易的,影響會很大,他們專門做場外期權,還會打包把份額拆分,這次監管主要也是針對這類情況,經營過程中存在不合規的情況。

  “總體來說,對於我們這種有場外倉位的私募來說,都會有影響,但是以前做的不受影響,就是以後新增不讓做了。但這個影響有限,因為我們倉位不高,我們以後大不了忍受基差,去股指期貨市場做。但對有些私募大比例、大倉位都是做場外的,但是現在一下子就沒有可操作太空了,要不資金閑置在账上,要不就尋找別的策略,這些是影響比較大的。”該私募總經理表示。

  深圳一家套利策略的私募市場總監表示,他們目前並沒有新開倉,影響不大,老產品能存續一直到合約到期。“因為場外期權對我們只是輔助策略,所以影響不算很大,比如現在一些量化私募在主策略之外,會有場外期權錦上添花,現在只是沒有了,少了一個交易工具而已。但是對一些隻做場外期權的機構來說,影響挺大的。”

  也有一些私募人士認為,原來確實存在諸多不規範的地方,需要監管加以整頓,制定規則和門檻,更有利於行業發展。“目前監管還沒有給出時間表,短期來說很難恢復,現在對私募的場外期權業務暫停,未來可能要在這方面出規則進行規範,對行業整體來說都是好事情。”前述北京私募總經理表示。

  “

  中國基金報:報導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