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年抑鬱症:你能為長輩做什麼?

01

很多人在退休之後就會患有抑鬱症,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很難適應角色的改變,老年人如果患有抑鬱症的話這是非常危險的,這個時候家屬一定要好好的照料,而我們也知道抑鬱症屬於一種心理疾病,在照顧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把握一些注意事項,一起來看一下應該怎麼做吧。

抑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障礙,60歲以上人群中30%-65%出現抑鬱症癥狀,抑鬱是老年人自殺的重要促發因素,自殺是抑鬱症最為嚴重的負性後果,抑鬱常導致嚴重的情緒痛苦,從而減少社會和軀體的活動,失眠、厭食和功能不良,不幸的是,老年抑鬱症未被識別和未得到及時的治療。

天津聖安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玉珍介紹,對於老年抑鬱症通常採用心理治療、物理治療和相關療法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心理治療在本治療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過傾聽、理解、疏導、鼓勵、保證等方式,使患者產生安全感,樹立自信,幫助患者擴大活動能力、增強適應社會、應付環境的能力。

1、子女陪伴和電話是解壓劑和暖心劑。做兒女的要多關心老人的思想和心情,更得了解老人需要什麼,提供老人最需要的關心,建議子女每周給父母打2~3次電話,一個問候的電話猶如暖心劑,會讓父母感受到愛的溫暖。

年輕人有時間要多陪陪老人,不僅是吃飯,還可以帶著老人看看電影、外出遊玩等,和父母一起活動猶如解壓劑,能緩解因孤獨帶來的抑鬱感。

2、社區花樣活動是強心劑。如果家裡人實在沒人陪伴,到社區去獲取陪伴也是可以的。

在社區,老人的心理健康能被管理起來,獲得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動,還可以組織益智遊戲活動,如象棋、圍棋、書法、繪畫、手工、健康舞蹈、合唱團、京劇等,老人的孤獨感就能得到顯著緩解。

3、多學習多培養愛好,多活動不諱疾忌醫。想要預防老年抑鬱症,燕江陵還建議:其一要性格完善,老年人要盡量開朗、合群、多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在生活中要盡量自立,不要過度依賴別人。

其二就要在能力範圍內多活動,要經常曬太陽,注意飲食均衡。

王玉珍主任最後呼籲,需要子女、家人以及社區、社會多加關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增加老人與社會的聯繫,提高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並引導老人適度運動並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希望感,必要時應積極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和儘早就診。

02

老年抑鬱症治療三忌

一忌:缺乏耐心

臨床資料表明,輕型抑鬱症經過科學合理治療,大約在2周左右可使情緒低落和乏力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睡眠和食慾方面也有所改善,但並不意味著已基本「好了」,這只是一種初期治療結果。

此時不可隨意停葯,否則會引起病情反反覆復或使病情逐漸加重,增加日後治療難度。隨意停葯還可能引起停葯綜合征的發生,增加患者痛苦,對健康更為不利。有關專家指出,輕型抑鬱症的治療亦應當堅持在一年以上。

所以,患者要保持平穩心態,既不要過於悲觀失望又不要盲目樂觀,正確看待治療效果,具有信心和耐心以堅持長期科學合理治療。

二忌:單純依賴於藥物

王玉珍主任介紹在抑鬱症的治療中,藥物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是治療不可缺少的關鍵措施。但是患者決不可單純依靠藥物而忽視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調理。針對抑鬱症的治療措施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藥物的共同作用,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生活具有規律性,按時作息、進餐,安排好運動、娛樂時間,避免整天呆在家中將自己「封閉」起來。調節心態,使生活充滿情趣,既增強治病信心又提高生活品質。

三忌:對抗抑鬱葯的顧慮過多

在一般人的潛意識中認為凡屬精神疾病用藥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了會「傷害腦子」。因而有些老年人對抗抑鬱葯使用也顧慮甚多,以為是輕型抑鬱症最好不用藥,要用也最好是偶爾用用,不可多用,更不可長期服藥。這是一種誤識。老年患者應當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繫,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抑鬱葯,堅持足夠療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