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店商互聯”遭供應商上門討債 陷入欠款風波

  “店商互聯”遭供應商上門討債

  來源:北京商報

  B2B平台的資金鏈一旦出現問題,影響往往涉及千萬供應商,而服務覆蓋30多個城市、超過45萬商戶的B2B平台“店商互聯”當前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質疑。4月2日,有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爆料,店商互聯拖欠山東、浙江等多地供應商貨款不結,大量供應商為此找到公司總部上門討債。同時,店商互聯多地分公司已暫停運營,多名員工反映被“強硬裁員”。據悉,店商互聯成立於2014年,提供快消品B2B采銷、交易及物流服務,此前曾服務超過45萬個商戶,合作品牌超過2000個,並先後獲得了超過10億元的融資。分析認為,B2B商業模式確實為中小個體戶和供應商都提供了方便,但也同樣存在巨大的金融風險,一旦企業資金鏈斷裂,便可能造成大量供應商貨款無法追回。

  陷入欠款風波

  4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接到多位供應商爆料稱,B2B平台“店商互聯”拖欠貨款。“貨款從2017年底到現在一直都沒結,一拖再拖。”其中一位供應商向記者表示,已經有多地供應商組團來北京總公司“要账”。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店商互聯北京總部時看到,前台處的一份來訪登記表上記有自3月15日起的多條來訪記錄,來訪事由均為“要账”。而公司也聘請了多位“安保人員”守在門口,維護現場秩序。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康司機飲料地級市代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店商互聯最開始一周結算兩次貨款,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打折”結算,比如應結10萬元貨款,但隻給5萬元、7萬元,到11月後就開始一點貨款都不結了。據悉,上述代理已經被店商互聯拖欠了24萬元的貨款,而其他供應商的欠款最多達六七十萬元。

  另有一位食品供應商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他主要向店商互聯平台供應“金鑼火腿腸”、“衛龍大面筋”等食品,是2016年店商互聯在當地城市發展的最早一批供貨商之一,但現在被拖欠7萬多元的貨款。此前他曾到店商互聯北京總部調解並簽訂協定,約定最晚4月2日之前可收到貨款,但至今未見款項。

  除大量拖欠供應商貨款外,店商互聯同時還存在“強製”裁員、拖欠員工薪酬現象。北京商報記者在店商互聯總部看到不少公司員工都在“鬧罷工”。“公司目前還在正常工作的員工已經不多了,除了財務等個別部門外,其他部門基本都是罷工狀態。”幾位員工告訴記者,公司對每個部門隻保留能維持正常運轉的少數員工,對其他人進行“無理由的單方面解職”。

  公開資料顯示,B2B平台店商互聯成立於2014年,此前業務曾覆蓋30多個城市,服務商戶超過45萬,合作品牌超過2000個,先後獲得超10億元的融資。

  流動資金吃緊

  一再拖欠供應商貨款與員工工資引發了店商互聯信任危機,並波及全國各地多個分公司。“對於不結貨款的原因,店商互聯方面就是回應‘沒錢’。”在多位供應商看來,店商互聯很顯然是“資金鏈斷裂了”。

  為此,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店商互聯官網的客服熱線谘詢情況,詢問有關拖欠供應商貨款的事宜,但客服人員以“與媒體沒有合作”為由拒絕回應。

  但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店商互聯公司的一位省級負責人王由(化名),他向記者透露,店商互聯目前共拖欠6000餘萬元的貨款,涉及全國近2000家供應商。同時,由於現有流動資金不足,原來的30多個業務城市目前很多都暫停運轉,因此裁員問題也是肯定存在的。

  欠款引起了全國各地的供應商恐慌。王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公司現在確實沒有足夠的錢立刻一次性結清貨款,但他也多次向記者強調,“店商互聯不會破產”。在王由看來,由於此前店商互聯的融資時間太長,並且融到的資金還要分批到账,因此在資金沒到账之前,許多城市只能關閉。而分批到账的資金一部分還要用來維持正在運營的城市業務,不可能全部用來還供應商的欠款,因此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店商互聯能否伴隨著資金到账而被盤活尚未可知。據王由透露,部分還掉舊账的城市會陸續重新啟動業務,比如廣州、重慶兩個城市就會在4月恢復運營。針對供應商貨款,店商互聯目前也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按照方案,由於融資分期到账,店商互聯也將分期支付拖欠貨款,估計要分八九期,預計到今年底能還完全部欠款;對於比較著急的供應商,店商互聯則可在與供應商簽訂相關協定後的十個工作日內給到,但只能支付70%。

  燒錢模式難持久

  分批到账的資金或許能暫時緩解店商互聯的燃眉之急,但B2B創業公司靠燒錢續命的現狀也可見一斑。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很多B2B平台表面上看訂單量很大,但背後盈不盈利就不知道了。據該人士透露,對於夫妻店老闆來說,市面上類似店商互聯、中商惠民的訂貨平台選擇很多,哪家的貨最便宜劃算就從哪裡進。為了搶佔市場擴大供應商貨源,一些B2B平台會提供各種“入駐”、“配送”免費政策。為了吸引購買提高銷量,又會壓低商品價格,結果很多都在做賠本買賣。

  王由也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店商互聯的管理體系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分公司的負責人並沒有嚴格按照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標準執行業務,比如某件商品的進貨價為21元,分公司卻以21元、21.5元的定價賣出,根本不能覆蓋掉中間的倉儲、人工等費用,公司相應的監管和處罰也沒跟上,因此一發不可收拾。

  事實上,由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而引起的供應商貨款尋路無門案例不在少數。同為B2B訂貨平台的“每天惠”此前破產後就曾導致大量供應商貨款無法追回,還有現在“半死不活”的華普超市,也拖欠了大量供應商貨款無力償還。

  連接供應商與眾多中小商戶的B2B訂貨平台曾在2015年開始爆發,也確實為供應商和商戶們提供了便利。北京超市供應企業協會會長姚文華表示,對於中小型商戶來說,單獨從供應商處進貨量小,價格上沒優勢,B2B平台從供應商處集體大批訂貨,通常能拿到更低的價格。不過由於存在積壓貨款的現象,一旦公司管理不善,對於供應商來說將存在巨大風險。

  姚文華提議,無論是B2B平台還是超市,只要有账期,都應向相關管理部門繳納穩定社會的保證金,這樣在面對隨時可能引爆的經營風險時,保證金至少可以保護廣大供應商最起碼的權益。

  北京商報記者 吳文治 徐天悅/文 李烝/製表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