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62期】

藍色字

播放GIF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大家好,為了給大家帶來更精彩的內容,本公眾號將要進行一次改版,故本欄目將於8月26日起停止更新!如給您帶來了不便,請您諒解!

今日練習

孫某,男,55歲。脘腹疼痛,已歷年余。痛時按之不減。起床睡覺,衣被稍冷便腹痛泄瀉,雜治不效。查閱所服之方,皆有乾薑、肉桂等溫中之品。其乾嘔噁心,口苦思飲。視其舌,邊尖紅赤,苔黃厚膩。診其脈,脈象弦滑。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承氣東加味

上期原醫案

張某,男,年逾六十。素患心胃痛,泛酸噯逆,時輕時重。因囊中乏金,服藥一暴十寒,痛減便中斷其治。近又疼痛七日,夜間尤甚,且脹滿難耐,不得俯仰,蜷臥於床。

口乾口苦,水谷不思,大便乾秘,二三日始一行。望其面色萎黃,舌質帶青。觸之心下拒壓,腹不脹滿。切知脈象沉弦。

心胃痛,有九種。分別辨識,本例當屬血瘀為患。書謂:久痛人絡。久病宿瘀。仲聖雲:腹不滿,但自稱滿者,血瘀也。

治當寬中行氣,逐瘀導滯,擬小承氣東加味:枳實10g 川樸6g 川軍6g 桃仁10g 赤芍10g 鬱金10g 二劑

二診:服後痛益劇,隨之大便黑糞甚多,解後痛減乃至消失,胃納大增。自謂方葯價廉功巨集,遂信步來診。思胃為水谷之海。脾乃生化之臟,今瘀滯已盡,則宜健脾強胃,中土得健,坤德厚載,病從何來?擬參苓白朮散加三棱、莪術善後。

按語

胃潰瘍,服鹼性葯、解痙葯,疼痛一直不止,而活血化瘀得愈者何也?蓋其胃內壁破裂,脈絡損傷,溢血與食物凝集,宿佔於內,痹塞不通,故而疼痛。血為陰,故夜間尤痛。

本案針對痛位不移、拒壓、夜甚、舌暗四症,遵久痛入絡之說而予逐瘀導滯,非無的放矢也。用小承氣東加桃仁、赤芍、鬱金者,以瘀宿上腹也。若瘀在下腹,則用桃仁承氣湯以治,以下腹為至陰也。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208條: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大承氣湯。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至大泄下。

《傷寒論》第209條:陽明病,潮熱,大便已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傷寒論》第213條: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再服。

《傷寒論》第214條:陽明病,譫語,發潮熱,脈滑而疾(一雲虛)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湯入腹轉運站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者,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傷寒論》第250條:太陽病,若吐,若下,若發汗後,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

《傷寒論》第374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證屬陽明者,皆為可下也,若大滿、大實者,屬大承氣湯。今此大熱,大便硬,未至於大實,隻屬小承氣湯也。以大黃為君,而盪除邪熱;以枳實為臣,而破堅實;以厚樸為佐使,而調中除結燥也。

《醫方考》:邪在上焦則作滿,邪在中焦則作脹,胃中實則作潮熱,陽乘於心則狂,熱乾胃口則喘,枳、樸去上焦之痞滿,大黃盪胃中之實熱。此其裡證雖成,病未危急,痞、滿、燥、實、堅猶未全俱,以是方主之,則氣亦順矣,故曰小承氣。

《傷寒附翼》:夫諸病皆因於氣,穢物之不去,由於氣之不順、故攻積之劑,必用行氣之葯以主之,亢則害。承乃製,此承氣之所由。又病去而元氣不傷,此承氣之義也;大黃倍厚樸,是氣葯為臣,名小承氣。味少,性緩,製小,其服欲微和胃氣也,故名曰小。三物同煎,不分次第,而服隻四合,此求地道之通,故不用芒消之峻,且遠於大黃之銳矣,故稱為微和之劑。

——EN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