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耐心點兒,印度會有更多、更多的獨角獸

寫在最前面:

這是36氪出海【航海時氪 | 對話】系列的第五篇專訪。在前四篇中,我們分別對話了速賣通、APUS、Jollychic 和 Bigo。在這個系列中,36氪出海通過對話巨頭、明星公司和投資人,還原他們眼中真實的海外市場。

歡迎關注36氪出海的微信公眾號(ID:wow36krchuhai)並加入出海千人社群來獲得更多出海信息。如果你希望在這個系列中看到某個公司,歡迎通過微信 13662092137 告訴我。

對很多投資人來說,押注印度等於押注未來。

看到這個未來的人,經常會用“巨大的機會和空白”來形容它。印度投資人 Tej Kapoor 也看到了這個未來。他認為在印度,電商、支付、教育和物流領域,會分別有5-10個獨角獸誕生。

作為複星銳正的聯席執行總裁兼印度副首席代表,Tej 主導了公司大部分在印度的投資,其中包括了物流獨角獸 Delhivery、“印度版去哪兒網”ixigo、以及同城物流服務商 LetsTransport。

關於中國的 VC,Tej 觀察到目前印度市場中活躍的中國 VC 並不多:“來看看的人很多,但我認為他們還在學習市場,還沒有真的在印度落地。因為和中國相比,印度公司的估值偏高,市場卻更小。”

對關注印度的中國投資人,Tej 給出的建議首先是“耐心”:“Luckin 這種成立兩年內便上市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印度。印度市場會給投資人以回報,但需要5到7年。”

關於備受關注的內容賽道,Tej 認為支持多種本地語言的 App 在印度會增長更快,TikTok 不只是在一線城市流行,在二三線城市也非常流行。“產品能夠接觸到當地的閱聽人才能掙錢,因為廣告主都希望投到某個地區的精準人群。”

以下為36氪出海「ID:wow36krchuhai」對 Tej Kapoor 的採訪節選:

36氪出海:作為一隻中國背景的基金,複星銳正在印度的投資邏輯是怎樣的?具體看什麽機會?

Tej:複星銳正看的是大機會,比如出行、支付、數字金融。每年我們有10-12筆交易。關鍵是找到好的創業者,並在合適的時機進場幫助他們。我們非常關注在中國驗證過的模式,因為我們看到印度正在 follow 中國。印度和中國非常相似,但是中國的市場更“深”,互聯網的速度更快、用戶更多。今年複星銳正更加關注早期項目。

36氪出海:除了複星銳正之外,印度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前谷歌印度的 MD Rajan Anandan 今年加入了紅杉印度的加速孵化項目 Surge。為什麽大家在這個時間點開始關注早期?

Tej:每個人都意識到,必須在早期進場,支持你相信的創業者。Lightspeed 幾乎孵化了 OYO,他們是 OYO 的第一筆錢。當有了這個成功的案例,大家就會說“好吧,我們投早期吧”。

目前一些印度公司的估值已經很高了,尤其在 D 輪以後,而很多公司的收入不能支撐公司的估值。對我們來說,錢不是問題,但我們關注早期,因為我們想要在公司估值合理的時候進場。

另外我們進入的越早,可以幫助公司越多。我們可以將來自中國的經驗教給這些創業公司。同時,雖然早期很有趣,但是風險更高。我們關注在中國驗證過的模式,並且是非常謹慎的。

36氪出海:目前哪些行業是值得重點關注的?

Tej:印度目前正在經歷非常有趣的變化:電信公司 JIO 讓互聯網滲透率上升,雖然這些人不購買產品,但是他們消耗流量。另外相對便宜的手機品牌 Vivo、OPPO 、小米等,讓更多人擁有手機。

對複星銳正來說,我們感興趣的是解決印度“大”問題的公司。我認為在印度,電商、支付、教育、物流領域,會分別有5-10個獨角獸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市場不是一個線性增長的市場。比如,印度並沒有經歷線下零售——電商——社交電商的發展過程。這些領域在同時經歷增長,而這些領域都有可能出現獨角獸。所以投資的時候,要關注所有的模式。

從經濟上來看,印度也非常有趣,就像很多個國家共存。印度有 unorganised 和 organized 的兩個市場。在印度,你可以喝星巴克二三十塊的咖啡,也可以喝路邊一塊錢的茶。所以在設計產品的時候,也需要考慮這兩個不同的市場。這兩個市場都足夠大,都足夠支撐獨角獸公司,所以 VC 這兩個市場都要投資。

36氪出海:對其他的中國資本的觀察呢?他們對印度市場的“胃口”和印度 VC 以及複星銳正有什麽不同?

Tej:其實只有很少的中國 VC 活躍在印度。我了解到的包括鼎輝(CDH)、晨興 (Morningside)、順為、小米。我沒有算阿里和騰訊,因為他們更偏向戰略投資,而不是 VC。我認為銳正已經是當中的領跑者了。其他人的策略還在試探,並且沒有本地的團隊。

此外在印度,我還沒有見到其他活躍的中國 VC。來看看的人很多,但我認為他們還在學習市場,還沒有真的在印度落地。因為和中國相比,印度公司的估值偏高,市場卻更小。

我認為中國的 VC 在印度需要將目光放長遠。Luckin 這種兩年內上市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印度。印度市場會給投資人以回報,但需要5-7年。所以必須有耐心。另外印度所有的創業者基本都希望拿到中國的資本。

36氪出海:阿里巴巴、騰訊、頭條,這些中國的科技巨頭,在印度有什麽樣的影響?

Tej: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對頭條在印度的成就印象深刻。海外版抖音 TikTok 不只是在一線城市流行,在二三線城市也非常流行。

中國公司對互聯網的理解非常好。阿里巴巴幫助了 Paytm 非常多、騰訊幫助了 Flipkart,TikTok 上的第一批人,後來成為了 KOL,可以說整個 KOL 市場,基本都是由中國人打造的。社交電商,很多受到了拚多多的影響。

印度創始人很聰明,從中國學習。很多印度創始人現在覺得讀 Techcrunch,還不如去上海走一圈。總是有創業者要我幫忙牽線搭橋對接中國的資源。

36氪出海:印度主要的投資來自外國資本還是本土資本?

Tej:80% 來自外國投資者。印度有一些本土的投資人但並不多,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印度的 family office 也認識到,新經濟有錢可賺。所以他們也在變得更活躍。

36氪出海:2000年前後,國際投資機構就開始關注印度了。比如 Sequoia、Norwest。後來有媒體報導,在2015年前後,印度經歷了資本寒冬。你的感受如何?印度的創投生態經歷了哪些起伏?

Tej:2015 確實有過寒冬。當時發生的事是,無法被驗證其商業模式的公司融到了很多錢,市場也不夠“深”,無法支撐一些創業公司。當時有些基金沒有看到收益,因為生意的增長不夠快。很多公司都開始垮掉,甚至 Flipkart 當時也非常困難,融資不順。

現在和當時的不同,現在的市場夠“深”了。雖然數字廣告市場還是小,2019年有約3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作為對比,2019中國數字廣告花費預計將達到798億美元),但現在正在增長。我們也有了 Swiggy 這樣在3年內成長為獨角獸的公司。現在如果有正確的商業模式,回報會來的更快。

另外,創業者的素質也不同了。2015年左右,印度優秀的畢業生夢想去銀行或者大公司工作。但現在,他們想要做創業公司。投資人的數量也增長很多。2007年,印度大致有10家活躍的 VC,2015年有30家左右,2019年預計將有 50 家。

36氪出海:那麽現在印度是不是存在估值泡沫?

Tej:後期投資是的,特別是 C、D 輪以後。並且,內容相關的交易都相對較貴,大家還沒有辦法將流量轉化成收入。當你看 MAU、DAU,數字非常激動人心,但如果看收入,我會從椅子上跌下去

36氪出海:對中國投資者的建議?

Tej:投資人需要耐心,3到4年退出不現實。更可能的是7年實現退出。另外在印度,成功的事兒會有很多人跟風去做。需要對競爭非常謹慎。

中國投資者需要多地來印度。印度和中國不同,不要有用既定觀念去判斷印度。並不是在中國行不通的在印度一定行不通,因為閱聽人非常不同。需要有探索的精神,投資是一個會犯錯誤,然後從錯誤中學習的工作。對內容相關的投資需要謹慎。

36氪出海:既然內容相關的交易需要謹慎,那麽內容賽道還有哪些值得投資的領域?

Tej:謹慎並不是說內容賽道不好。產品能夠接觸到當地的閱聽人才能掙錢,因為廣告主都希望投到某個地區的精準人群

支持多種本地語言的 App 在印度會增長更快。TikTok 就是最好的例子。TikTok 為什麽如此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讓人們用自己的方言製作內容。我們剛投資了印度社交音頻平台 Headfone,允許人們用方言製作內容,聽眾也來自同樣的地區。

36氪出海:電商呢?亞馬遜印度和 Flipkart 之下,還有哪些機會?

Tej:電商的發展才剛剛開始,亞馬遜印度和 Flipkart 並一定會統治這個市場,印度的整個電商市場在2017年是24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和中國相比還很小。很多模式會出現: 單純的線上、線上到線下、線下到線上、社交電商、團購…… 另外,跨境電商也是機會,比如 SheIn,ClubFactory 等等。

電商對印度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物流的增長也依賴電商,支付也會隨之發展。

Tej Kapoor 即將出席7月28日在廣州舉辦的 GMIC 印度/東南亞投資峰會。36氪出海作為頂級合作媒體,也將在現場對話印度/東南亞的頂級投資人和創業者。對活動感興趣的朋友歡迎掃碼活動海報報名。

拓展閱讀:

BIGO:YY的全球業務擔當,直播江湖的社交玩家

成為獨角獸一年了,Jollychic 的中東電商生態打造的怎麽樣了

對話阿里速賣通王明強:不是只要賣家的貨,Build to last 的跨境電商平台一定要做“重”

對話 APUS 李濤:美國、印度、東南亞,工具產品的重來重來再重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