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零基礎咖啡初學者的學習方法與課堂筆記

首先,上咖啡培訓課的動機是這樣的:基本上是每天一杯咖啡,既然天天喝,自認為還是有點咖啡品味的
但是去一家精品咖啡店與朋友小聚時,打開飲品單,美洲非洲亞洲的咖啡們一應俱全,然而我仔細端詳一遍然後發現。這些各地豆子我一個都不認識,完全不知道點什麼好!
好不容易在waiter推薦和自己一陣琢磨之後發現,坑了大幾十塊錢一杯咖啡還是 不!好! 喝!
於是我乖乖上了咖啡培訓課,分享給大家如下:


這次我們一共「玩弄」了4種豆子,分別來自亞洲的印度尼西亞,中美洲的巴拿馬,南美的哥倫比亞,和非洲的衣索比亞


第一步就是:聞香!首先將咖啡豆研磨,然後雙手成斜交叉形狀握住咖啡碗,使其和杯口形成三角形的cup,然後用鼻子先體驗咖啡的「味」。

4種豆子鹵煮的體會如下:
巴拿馬:聞起來帶著比較宜人的酸度,讓人聯想起了一些深色的水果,同時還帶一點巧克力的香味。
印度尼西亞木頭泥土的味道非常明顯,聞起來香味比較複雜。
哥倫比亞:比較強烈的咖啡的味道,帶好聞的堅果味道,聞起來不會太酸。
衣索比亞:聞起來最接近香水的一種咖啡,帶有花香, 還有讓人聯想起柑橘類水果的微微酸味。

聞了個過癮以後接下來就是去喝(cupping)了。講實話鹵煮當時還挺期待的因為真的咖啡香好好聞啊。沖泡過程請看下圖。

其中強調學到的新技能就是:手腕敏感部位是最好的體會溫度的溫度計,可以用這裡試一試燙不燙再喝喲。
4種豆子喝起來的感覺:(個人觀點)
印度尼西亞的咖啡因為口味豐富,單喝口感比較強烈,所以適合配合牛奶或者cream做飲品
哥倫比亞則因為其穩定的咖啡香,常常被用於做Espresso咖啡來平衡味道。
巴拿馬衣索比亞的咖啡則是比較適合單獨飲用,避免奶或者糖遮蓋它們本身的酸度和香味。

隨著咖啡熱度的減弱,其酸度和苦味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巴拿馬的會隨著溫度降低而變酸,而衣索比亞則反之。當然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所體會的程度會不同,喜歡的口味也會不同。感覺好的咖啡其實不管是冷還是熱都別有一番風味,都挺好喝的!品嚐咖啡的過程中,自己對咖啡因比較敏感,所以其實喜歡咖啡因較低的拿鐵之類的混飲。 然後老師的一句話讓我震驚了。一杯黑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不一定比一杯拿鐵多!

這個原因。請看下圖:


咖啡因強弱有幾個因素的, 咖啡因其實是咖啡樹的自衛機制:保護自己不被各種害蟲們侵蝕,所以在害蟲較少的高海拔地區產出的咖啡豆反而咖啡因少。而速溶咖啡所用的咖啡豆大部分產於海拔較低的地方,所以咖啡因含量高,打雞血效果好。老師表示咖啡因的濃度也會因為後期製作進行調整改變,但是通常越好的咖啡豆,咖啡因反而會比較少。

簡而言之,如果選對咖啡,是不用太擔心睡不著這件事的。

接下來老師展示了一些沒有烘培的咖啡豆給我們看,原來咖啡豆是淺綠色的。烘培很多人掛在嘴邊但是對我來說貌似就跟炒茶葉一樣就是炒豆子?老師看我們一臉茫然於是又開始了詳細的解釋。

烘培其實是咖啡師(roaster)將咖啡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的一種手段。

新鮮曬乾的咖啡豆其實是綠色的,是經過烘培以後才變成大家看到的深棕色


溫度越高,咖啡豆裡面的水分會因為溫度升高而爆發,將咖啡豆漲大。所以烘培溫度越高,咖啡豆越大,顏色越深,堅韌性越低,這個過程會使咖啡豆過度焦糖化而變苦。所以一般重度烘培的豆子比較苦口感比較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