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日學一穴位——解溪穴

圖解解溪穴的位置

【解溪穴】在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點,兩筋之間的凹陷處。

【準確取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取穴技巧】正坐,足背屈,與外踝尖齊平,在趾長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中,按之有酸脹感。

【穴位解剖】在拇長伸肌膜與趾長伸肌脛之間;有脛前動、靜脈;淺部當腓淺神經,深層當腓深神經。

穴名解說

【解溪穴】屬足陽明胃經,別名:草鞋帶穴,鞋帶穴。足陽明經所行為「經」。

【穴義】胃經的地部經水在此散流四方。

(1)「解」,散的意思;「溪」,地面流行的經水。「解溪」的意思就是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解散併流溢四方。豐隆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狹小,地部經水滿溢而流散經外。故名「解溪」。

(2)「草鞋帶穴」、「鞋帶」。穴名當為意解。本穴物質為豐隆穴流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如鞋帶般散解,喻意經水流行無固定的路線,故名。

(3)「胃經經穴」。經,經過也。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從本穴經過而無大的變化,故為胃經經穴。

(4)「本穴屬火」。屬火,指穴內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為胃經地部經水的外散之處,為胃經經水的輸配樞紐,由本穴迴流胃經的經水多少能最快地改變胃經的火熱性狀,故而本穴屬火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大部分為地部經水,小部分為經水氣化之氣。

【運行規律】經水散流足背各部,氣化之氣循胃經上行天部。

【功效作用】分流胃經經水。

解溪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牙疼、煩心、目赤、神經性頭痛、眩暈、腹脹、便秘、腳踝疼痛、腳腕痛、下肢痿痹、腎炎、腸炎、胃腸炎等。

【功效作用】解溪穴,清熱化痰、鎮靜安神、舒經活絡。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足下垂、神經性頭痛、胃腸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配崑崙、太溪治療踝部痛;配商丘、血海治療腹張。

【保健原理】本穴歸屬於足陽明胃經。按摩該穴,可祛風止痛、治療腦供血不足。

【穴位配伍】解溪穴配血海穴,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要治療腹脹;解溪穴配崑崙穴、太溪穴,具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治療踝部疼痛。

胃腸炎配伍穴位:內關穴、外關穴、足三裡穴、解溪穴。

疾病概述:胃腸炎是胃腸粘膜及其深層組織的出血性或壞死性炎症。其臨床表現以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腹痛、腹瀉為特徵。胃腸炎可分為慢性胃腸炎和急性胃腸炎兩種。

按摩順序與技法:揉按內關穴和外關穴:內關穴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三橫指,手臂中間的部位,外關穴在手臂外側和內關相對應的位置;揉按足三裡穴,位置在腿上髕骨下方三橫指,脛骨外側;最後按壓解溪穴3分鐘。
腳踝疼痛配伍穴位:解溪穴、崑崙穴、太溪穴

腹脹配伍穴位:天樞穴、中脘穴、足三裡穴、解溪穴、章門穴

牙痛配伍穴位:頰車穴、地倉穴、合谷穴、解溪穴

有沒有發現,有的時候,明明沒有蛀牙,可是牙齒卻非常疼。不但牙疼,而且心煩、眉棱骨痛、眼睛還布滿了紅絲,或者臉色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泛灰黑色,並伴有浮腫的現象。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趕緊按摩解溪穴,可以緩解上述癥狀,還對身體有很好的保健調理效果。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寒則逆經而刺,熱則循經而刺。

【經穴用法】推拿:指揉法、點按法、掐法。

【特效按摩】經常用拇指指腹向內用力按壓解溪穴,每次1~3分鐘,可以強壯內臟器官,健胃益腦。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推按解溪穴2~3分鐘,長期按摩,可以改善頭痛、癲癇、精神病等。
【艾灸療法】用艾條迴旋灸5~10分鐘,一天一次,治療踝關節周圍組織扭傷。

【刮痧療法】用角刮法從上往下刮拭解溪穴,以出痧為度,可治療癲癇、精神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