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慰劑是“欺騙”嗎?新研究表明:明知是糖丸也能治好病

"信則有,不信則無" 的安慰劑

關於安慰劑效應,有許多著名的臨床案例。二戰時,在一場意大利南部海灘的戰鬥中,美軍方面的鎮痛劑很快便用了個精光。面對不斷增加的傷患,束手無策的軍醫H. K. Beecher只能讓護士給他們注射生理鹽水,並欺騙他們說這裡面加了強力鎮痛劑。但是奇跡出現了,相當多計程車兵在注射了生理鹽水之後,疼痛竟然真的得到了緩解。

戰爭結束後,Beecher進行了一系列關於藥物療效的研究,並在1955年的一篇論文裡, 詳細描述了數十個常規藥物的效果實際上是安慰劑效應。安慰劑效應開始逐漸被學界重視。

最初,醫學界認為安慰劑效應只是在心理層面起作用,僅僅只是對人們的主觀感受有一定影響,但不會真實地改變生理上的指標。但後來的研究卻逐漸證明,大腦的神經元活動和人們身體內的免疫系統有著一些很密切的關聯。

圖片來源:Javier Zarracina/Vox

其中最直接的證據之一,就是在胸腺和骨髓中都發現了有神經遞質的受體。雖然大腦內部的活動具體是如何影響人體免疫活動的還不甚清楚,但是這無疑給安慰劑的療效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論證。一些關於疼痛狀態的神經影像學研究也支持這一結論,表明安慰劑的鎮痛實際上與大腦的特定區域和相關的神經遞質的客觀變化相關。

明知是糖丸,也能治好病

不過,人們向來認為,安慰劑的使用違背了患者的知情權,是一種欺騙性治療。但只有通過這種欺騙性手段,才能保證安慰劑的治療效果。所以違反了醫療倫理規範的安慰劑一直不得進入臨床治療。

在以往的研究中,學界通常采取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來測試藥物的真實療效。在該實驗裡,醫患雙方都不知道哪些病人是服用了有效藥物,哪些病人是服用了安慰劑。但在最近的一些研究裡,一些學者開始嘗試非盲安慰劑治療(open-label placebo, OLP)對患者的效用。也即是說,醫生將明確告知患者他服用的藥物是安慰劑。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這種非盲安慰劑竟然同樣能夠產生療效,並且療效不遜於欺騙性使用的安慰劑。

去年,一些學者發表了關於非盲安慰劑對癌症相關疲勞(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療效的研究成果。CRF是一種由癌症或癌症治療所引起的、干擾機體正常功能並持續作用的主觀疲勞感。目前用於CRF的藥理學治療並不顯著優於安慰劑比較物,並且通常具有相當大的副作用。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將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常規治療(Treatment As Usual, TAU組),一組接受非盲安慰劑治療(OLP組)。而最終的研究結果表明,服用OLP的參與者在疲勞嚴重程度(對照FSI)等方面均有顯著改善。就療效而言,OLP組中有76%的評分高於TAU組的平均值,且OLP組並無任何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發生。此外,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即使在停止使用安慰劑後,OLP的效果也仍會有一段時間的持續。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成果,它表明OLP可能成為一種治療CRF的有益療法,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非盲安慰劑在緩釋灼痛方面的效用。該研究也進一步討論了:對於非盲安慰劑的使用而言,進行關於安慰劑的療效教育的必要性。受到灼傷的被試被分為四組,分別是:不治療組(NT)、使用非盲安慰劑,但不進行療效教育(OPR-)、使用非盲安慰劑,且進行療效教育(OPR+)、欺騙性使用安慰劑(DP)。除NT組外,其他三組被試均在患處外服安慰劑乳膏。研究結果表明,OPR+組和DP組的患者疼痛均有緩解,且兩組之間的緩解程度並無明顯差別。

研究表明,在對患者進行療效教育之後,非盲安慰劑的療效可能並不遜於欺騙性使用的安慰劑。這無疑是非盲安慰劑療效的又一佐證。同時也證明了針對安慰劑療效進行教育說服的重要性。

還有一項研究,是關於非盲安慰劑在慢性腰痛 (low back pain, LBP)方面的療效的。LBP是全球最常見的職業病,在美國,它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三,造成的殘疾比其他疾病都多。但是,一些常規的LBP臨床治療實際上卻並不優於安慰劑對照組,或者僅增加邊際療效。

與前幾項研究類似,該研究也將慢性腰痛患者分為TAU組和OLP組。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OLP組在緩解疼痛、減少殘疾率方面均優於TAU組。而如果將TAU組患者轉為OLP組,也觀察到其疼痛水準和殘疾率所出現的下降。

安慰劑效應與臨床治療

雖然關於非盲安慰劑的研究已經陸續開始出現,但是就整體而言,這一領域的研究還是相當欠缺。例如,為何非盲安慰劑具有療效,學界就無法合理解釋。按照以往人們對安慰劑的理解,安慰劑的效用建立在患者對病情好轉的期待之上,而要使患者產生這種期待,又必須欺騙他是在接受“有效治療”。如今非盲安慰劑的研究結果,令研究人員平添困惑。

馬裡蘭大學的醫生阿娜?科洛卡(Luana Colloca)認為,病人可能會在潛意識裡期待身體好轉。她說,“病人可能不相信這些藥真的有用,但他們仍會不自覺地期待它起效。”她認為,“生病吃藥就會好”被當作一個天然的因果關係,牢牢地刻寫在了患者的意識裡。科洛卡曾做過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患者親眼看到嗎啡注入身體,那麽嗎啡的鎮痛效果會來得更快、更強。這樣的研究似乎支持著科洛卡的觀點。

目前存在的安慰劑研究,多是針對功能性疾病而言。對於器質性疾病,尚未發現有安慰劑能有顯著療效。許多學者據此認為,安慰劑改變的是我們對症狀的體驗,而不是症狀背後的根源。非盲安慰劑的研究不僅使人們進一步了解了安慰劑的治療價值,也客觀上打破了安慰劑在臨床治療中的使用限制,對於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非盲安慰劑帶來的啟示還不僅僅局限於藥丸。臨床治療的許多方面都可以借鑒安慰療法的治療方式,比如注重為病人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