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房企銷售排行榜,超百億的達到156家!

特別聲明:百億企業銷售數據統計是以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銷售的建案為統計口徑,主要依據CREIS中指數據在各地的銷售監測數據、企業已經發布的業績公告,並參考本年度總體經營情況和推盤去化情況進行分析統計;對於少數沒有在監測範圍內的城市或項目,由企業提供相關證明檔案,經課題組對數據進行嚴格審核,也納入統計範圍。本報告僅供參考,課題組不對使用報告及其內容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01

2018年百億陣營:

156家百億房企,千億軍團增至31家!

百億房企:156家百億房企,市場份額超75%

圖:2018年百億軍團企業數量變化情況

2018年,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依然從緊的背景下,全國建案成交量增速略有放緩,但銷售規模再創新高。優秀房企憑借精準的市場駕馭能力搶抓城市群發展機遇,因城施策把握市場需求,強調高品質產品的打造以及快速去化的行銷策略,推動百億軍團持續擴容。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顯示,2018年共計156家房企躋身百億軍團,較2017年增加12家,銷售額共計11.4兆元,市場份額超75%,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

百億內部陣營:陣營分化格局持續,強者恆強態勢愈加明顯

圖:2018年百億房企各陣營數量情況

百億陣營分化格局進一步加劇,千億陣營實現大幅擴容。百億企業的銷售額明顯分為五個陣營:5000億以上、1000-5000億、500-1000億、300-500億、100-300億,對應的企業數量分別為3家、28家、30家、27家、68家。可見,1000-5000億、500-1000億陣營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其中千億軍團繼續擴容,陽光城、正榮、中梁、金科、融信等業績跳漲,實現陣營跨越;而300-500億、100-300億陣營數量則略有減少。說明百億企業陣營間分化日益加劇,大中型房企更追求有品質的規模增長,銷售規模更上台階,而小型房企的競爭優勢逐漸減弱。

圖:2018年百億房企各陣營的銷售額均值及增長率均值情況

百億企業銷售規模再上新台階,強者恆強態勢持續。其中,Top3、Top10、Top20房企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13.6%、29.2%、39.5%,較2017年分別增長了1.8個、5.2個、7.1個百分點。大型房企市場份額持續上升,資源聚納優勢突出;中小型房企未來或將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5000億以上企業仍為3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20.2%,其憑借廣泛的市場布局、豐富的產品結構、高周轉模式及多元化業務布局的戰略,把握新時代下的市場需求變化和結構性機遇,實現了銷售業績的穩健、高品質增長。1000-5000億企業共28家,較2017年增加了13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為57.9%,主要憑借品牌、布局、產品等方面優勢靈活應變,精準把握城市發展機遇,並不斷推動產品迭代更新以契合市場需求,助力企業銷售業績的跨越式增長。500-1000億企業共30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最高,為73.9%,其憑借聚焦城市群、加強拓儲力度、更新產品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快的業績增長。300-500億、100-300億企業分別為27家、68家,銷售額增長率均值分別51.4%、50.0%,其主要在重點城市耕耘不輟,憑借良好的市場把控力也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但也應注意到,未來在市場調整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小企業將可能會面臨較大的運營風險,因此應積極適應市場的變化節奏,主動把握市場主流,促進企業實現有品質的穩健增長。

“優等生”群雄角逐,千億房企增至31家

圖:2018年百億軍團各陣營更新情況

百億企業通過深耕熱點區域、更新產品線、加大行銷力度等方式,銷售業績保持快速增長,實現了陣營的突破更新。其中,部分房企把握城市群發展機遇,積極探索多元拿地管道獲取優質土地資源,助力企業業績快速增長,如陽光城、祥生、中梁等。亦有部分企業以美好生活為願景,探索創新更新產品線,積極圍繞智能、科技、綠色、健康等方向打造高溢價產品,契合市場需求、助力銷售額的突飛猛進,如正榮、金茂、融信、康橋等;還有部分企業加大項目銷售和行銷力度,精準行銷、狠抓回款,推動項目去化,如富力、中糧置地、合景泰富等。

02

銷售:因城施策把握消費更新,

打響行銷戰役狠抓回款

城市銷售:持續發力二線城市,長三角、成渝城市群銷售亮眼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各城市等級銷售額貢獻佔比

百億企業持續發力二線城市,一線、三四線城市成交佔比有所回落。2018年,在一線城市調控政策不放鬆、三四線城市需求逐漸疲軟的背景下,百億企業審時度勢、主攻二線成交主陣地,二線城市銷售貢獻持續上升,一線、三四線城市銷售增長速度有所放緩。50家百億代表房企的二線城市業績貢獻佔比為63.5%,較2017年增長了3.2個百分點,一線和三四線城市則分別下降了2.3個及0.9個百分點。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城市銷售額分布

銷售貢獻率較大城市主要聚集在長三角、成渝城市群,其中成渝城市群銷售增速亮眼。2018年,50家百億代表房企長三角與成渝城市群的銷售額貢獻率較大,佔比分別為33.4%、13.5%,成渝城市群得益於東部地區向中西部產業轉移、人才引進戰略等利好政策,市場熱度伴隨經濟增長、人口回流上升,銷售額同比增長50.2%;京津冀城市群受北京及周邊城市限購限售等政策影響,銷售熱度有所下降,佔比降低至9.2%。從具體城市來看,杭州、重慶、上海、北京、南京等重點一二線城市“虹吸效應”不減,銷售總額維持高位;成渝城市群的重點二線城市及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三四線城市銷售增長較快,如重慶、成都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77.8%、15.7%,湖州、安慶、鎮江分別同比增長147.3%、98.2%、74.9%。

產品結構:搶抓改善型需求釋放機遇,創新更新產品線助力銷售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重點項目各面積段產品銷售額貢獻率

首改、改善型需求不斷釋放,首置、高端類產品銷售佔比縮減。50家百億代表房企的90-140(含)平方米首改、140-200(含)平方米改善型產品銷售額佔比分別為51.8%、19.4%,同比分別增長1.8個、2.7個百分點;90(含)平方米以下、200平米以上產品的銷售額佔比則分別下降了2.7個、1.8個百分點。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重點項目各城市等級分面積段產品銷售額佔比

百億企業因城施策,一線城市聚焦首置、首改產品,把握二線城市改善型產品釋放需求,三四線城市首置、改善型產品佔比提高。研究組對50家百億代表房企2017年及2018年重點項目各面積段的銷售額貢獻分析得出:一線城市首置與首改產品佔比均增長2.8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改善型需求不斷釋放,改善型產品佔比大幅增長4.3個百分點;三四線城市首置、改善型佔比分別增長1.2、2.0個百分點至17.0%、20.8%。

圖:2018年部分百億企業新推出及更新產品線

百億企業著眼“美好生活”需求,通過推出新的產品線或者優化產品線,改善產品品質,提高品牌競爭力。2018年,隨著人民群眾的需求從“物質文化需要”更新到“美好生活需要”,百億企業積極完善產品線,聚焦改善型以及高端產品,迎合客戶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一方面,部分房企打造全新的中高端產品系,通過多樣的風格設計、合理的產品格局、精致的裝修細節等方式提升產品品質,搶佔中高端市場。如融創、世茂、正榮、金科等瞄準高端需求,將東方傳統文化融入產品設計理念,打造專屬國人的住宅,分別推出九府系、龍胤系、紫闕台、瓊華等高端產品線,在更新迭代的高端市場中穩佔一席之地。另一方面,百億企業積極圍繞科技、綠色、健康等方面更新產品線,提升產品溢價能力,吸引客戶目光。如金茂、藍光、東原、綠都等發力改善居住環境,打造綠色、智能等符合時代理念的產品,更新其原有金茂府、雍錦系、“印”系列、雅集等產品線,致力於為客戶打造更健康、智能的生活環境。

行銷策略:踏準市場節奏加快去化,創新行銷管道提升效能

圖:百億企業主要行銷活動

百億企業整合各類資源、以更加積極和主動的行銷方式刺激需求釋放,充分運用線上行銷平台,擴大前期蓄客、提升行銷效能,通過綜合運用抵扣和優惠等各種措施加大項目促銷力度,力保銷售去化。

一方面,百億企業積極利用新型的線上行銷方式擴大企業資訊傳播範圍,提升項目蓄客、增強企業影響力。其中,根據新時代人們“碎片化”閱讀習慣,充分運用“兩微一抖”熱門平台,增強企業資訊的傳播力度。如碧桂園攜手抖音打造微公益“美食季”,繼續開拓行銷新思路,借助全民行銷促進項目成交;恆大充分利用自行研發的手機應用程式“恆房通”推廣物業銷售,以2%的傭金吸引兼職銷售員實現全民全盤行銷。

另一方面,部分百億企業三季度以來啟動降價促銷活動,促銷售、抓回款。從促銷範圍來看,部分企業啟用全面促銷模式,在其部署的所有城市全線促銷,如中糧置地“購房節”以及陽光城“千億特惠季”;部分企業開啟“多盤聯動”或者個別項目促銷活動,推動區域去化進度,如萬科在北京啟動“28盤聯動钜惠”、保利在河北推出10盤聯動“保利搶房節”、新城在南京及周邊城市開啟“91搶房節”。從促銷方式來看,折扣力度普遍加大、促銷方式也多樣化,如恆大公布的優惠促銷政策,一套住宅房的最高優惠可達7.4折;招商蛇口以購房送寶馬來吸引客源。

03

拿地: 理性投資、拿地縮量,

三四線城市仍受青睞

拿地規模:投資態度理性回歸,大型房企拓儲優勢依舊凸顯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拿地金額、面積及均價均值

百億企業拿地態度更趨理性,拿地金額及面積總量雙雙減少。50家百億代表房企2018年的拿地金額為19182.3億元,拿地面積為42616.2萬平方米,同比分別減少了20.6%、8.0%,拿地均價為4501.2元/平方米,同比減少13.8%。

圖:2017、2018年各陣營百億代表房企拿地金額與銷售額比例均值

百億企業拿地態度審慎,拿地金額佔銷售額比重下降明顯。2018年以來房地產供需兩端信貸資金逐漸收緊,加之競自持、競配建、限房價等土地出讓政策頻出,百億企業土地投資熱度下降。50家百億代表房企的拿地金額佔銷售額的比重為29.2%,同比下降21.5個百分點。

百億企業各陣營雖均保持謹慎的拿地態度,但大型房企拓儲優勢依舊凸顯。5000億以上企業由去年的積極增加土地儲備轉變為謹慎補充優質資源,拿地金額佔銷售額的比重降低至20.7%,但拿地金額均值仍保持超過千億的高位;1000-5000億、500-1000億企業的拿地態度雖較為審慎,但拓儲力度在代表房企中表現較強,拿地金額佔銷售額的比例均超過30%;300-500億企業拿地金額佔銷售額比重則下降19.8個百分點至21.5%,100-300億企業的拿地金額佔銷售額的比例在所有陣營中最低,為20.0%,可見,大中型房企的拿地優勢依舊凸顯,小型房企在土地拓展方面或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拿地城市:持續向三四線下沉,熱點城市群仍是拓儲重點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拿地面積結構分布

百億企業拿地重心繼續向三四線城市下沉。2018年,50家百億代表房企三四線城市拿地面積佔比同比增長12.7個百分點至52.5%,一線及二線城市的拿地面積佔比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0個及11.7個百分點至3.1%和44.4%。

圖:2017、2018年百億代表房企拿地面積分布城市

百億企業拿地集中於長三角、成渝、長江中遊主要城市群中的熱點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其中三四線城市拿地面積增長明顯。50家百億代表房企新增土儲面積佔比最高的區域為長三角、成渝及長江中遊城市群,合計達到全部新增土儲面積的42.4%,其中長三角城市群經濟領先、交通及配套設施完善,依舊是百億企業重點投資區域,該區域拿地面積佔比最高,達22.3%,寧波、杭州等熱點二線城市的新增土儲面積均超過800萬平方米。而百億企業在珠三角、海峽西岸及中原城市群的拿地面積出現同比增長,其中中原城市群的拿地面積增速最快,同比增長率達17.2%,阜陽、許昌、菏澤等三四線城市的新增土儲面積增長較為明顯。

拿地方式:合作拿地力度有所增強,收並購、舊改、產業等多管道擴充土儲

圖:2017、2018年各陣營百億代表房企一級市場拿地權益比例

在金融監管從嚴、行業資金面更趨緊張的情況下,百億企業加大合作拿地力度,有助於分攤運營風險。2018年,50家百億代表房企拿地權益比例均值為78.4%,較去年同期降低了0.4個百分點。其中,5000千億以上企業的合作拿地力度稍有增強,權益比例較去年同期降低了0.2個百分點;1000-5000億企業仍是代表房企中合作意願最強的陣營,權益比例最低,如陽光城、金茂、中南置地的權益比例低於70%;500-1000億及300-500億企業也加強了合作拿地的力度,權益比例分別下降了4.8個、8.4個百分點;100-300億企業受自身資源限制,較多獨立拿地,權益比例達到98.1%。

圖:百億代表房企收並購拿地金額前20城市

百億企業收並購難度加大,仍聚焦熱點二線城市。在經歷了多次收並購熱潮之後,市場上的優質收並購資源數量逐漸減少,房企的收並購難度進一步加大,50家百億代表房企在2018年的收並購金額佔全部拿地金額的比重為10.7%,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收並購項目集中於熱點二線城市,如重慶的收並購金額超150億元,南京、蘇州、天津及寧波的收並購金額也在60億元以上。

此外,舊城改造、產業新城、特色小鎮、文旅地產等成為百億企業拓展優質土地資源的途徑。萬科、奧園等百億企業積極投入舊改項目以獲取低價土地儲備,萬科在深圳獲取13.1萬平方米舊改項目,奧園以121億元投資珠海舊改項目,項目總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華夏幸福、雅居樂等百億企業通過產業新城及特色小鎮項目獲取大量土地資源;綠地推進高鐵新城戰略,在多個城市簽約並建成高鐵新城項目,其中亳州南站項目的可建設用地面積近1700畝;榮盛發展密集簽約多個文旅度假項目,其中的貴陽市息烽縣溫泉康養度假區項目,佔地面積約7900畝。

04

資金:公司債發行回暖,

創新融資管道強化現金流

2018年,房地產融資政策調控更新,政府注重融資的“合規性”並實施穿透式監管,企業資金壓力不減,1-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50077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同比回落。面對收緊的政策環境,房企在提高現有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積極籌集外部資金,確保融資管道穩定順暢。

資金來源:公司債規模同比增長303.6%,海外債券增速下降

圖:2017、2018年百億企業公司債、中期票據和海外債券發行情況

百億企業境內公司債發行較去年明顯回暖,中期票據小幅回落,海外債券增速下降。2018年,百億企業境內公司債發行規模達193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3.6%;中期票據發行總額達942.5億元,同比小幅下降12%;而海外債券規模增速下降顯著,共計發行3055.8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較去年下滑超過200個百分點。

圖:2018年百億企業公司債、中期票據和海外債券發行情況

2018年上半年房企海外融資升溫,4月份百億企業海外債券發行規模鋼彈667.4億元,為2018年最高值,但6月以來,受政策強管控和匯率波動影響,房企海外融資熱度下降,成本走高。與之相應的,境內公司債自3月開始回暖,當月百億企業發行規模即達211.6億元,在接下來的9個月,公司債發行規模均在百億以上並於12月達到最高值331億元,公司債發行規模整體呈逐步回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支持優質企業直接融資 進一步增強企業債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通知》(發改財金【2018】1806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債券融資服務。其中,針對房地產業重點支持優質企業在棚改、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等保障性領域項目的企業債融資,充分體現了企業債券在貫徹執行房地產調控方面的導向作用。

圖:2018年百億企業各陣營境內外主要管道發債規模、成本

行業總體融資成本普遍升高,大型房企與經營穩健的國企融資優勢明顯。從整體融資成本變化來看,2018年百億企業在公司債、中期票據和海外債券方面融資票面利率普遍高於去年同期。在融資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財務穩健的龍頭房企與國企融資規模和成本優勢明顯。千億以上房企債券發行規模領先,其發行的海外債券佔百億企業海外債券總發行規模的65.2%;千億以上企業在公司債、中期票據和海外債券方面的利率仍處在較低水準,而同期的500-1000億企業在公司債和海外債券方面融資成本則鋼彈6.9%以上,100-300億企業的公司債和海外債券融資成本也處於較高水準;部分國企在2018年成功發行多筆低成本債券,如招商蛇口發行四筆共計70億元的公司債利率最高僅為5.25%,中海發行規模35億元利率4%的公司債,遠洋一筆20億元的公司債利率也僅為4.7%。

融資創新:房企ABS融資熱度不減,供應鏈保理ABS佔比提升

圖:2017年(左)2018年(右)房地產ABS發行規模與結構

傳統融資管道承壓,新型融資工具ABS發行規模逐漸攀升。2018年,房地產ABS產品總發行規模2593.5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61.5%。從ABS發行結構來看,供應鏈保理ABS逐漸成為房企青睞的融資方式。2018年,房地產行業供應鏈保理ABS發行規模共計1201.3億元,相較於2017年增加了161.4%,在房地產ABS發行總規模中的佔比從2017年末的28%提升至46%。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房地產供應鏈保理ABS對核心房企資質要求較高,因此目前主要是大型企業涉足其中,如碧桂園、恆大和萬科三家5000億以上房企2018年共計發行652.5億元供應鏈保理ABS,佔整個供應鏈保理ABS規模的54.3%。在傳統融資管道一再收縮的背景下,能有效盤活存量資產、融資門檻相對較低、操作方式更靈活、融資用途限制較少的資產證券化未來或可成為房企的新突破口,而供應鏈保理ABS未來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資金風險:監管從嚴導致融資管道受阻,房企暗藏償債隱憂

圖:2019-2023年房地產行業債券需償還規模

從債券資金兌付壓力來看,存續債券自2018年起已步入集中還款期,且2019-2021年行業債券償還規模逐年增加,房企將面臨一定的現金流考驗。2016年國內融資環境寬鬆,房企通過發行公司債等手段進行擴張;2017年,隨著國內融資管道的收緊,房企紛紛發行海外債券進行融資;2018年起,大部分債券逐步進入還款期。2018年下半年,房地產行業需償還規模為1786.2億元,到2019年,這一規模上漲至5381.6億元,並於2021年整體接近兆元,其中近半數為公司債。

可見,未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持續深入和金融監管的不放鬆,土地、資金等稀缺資源的激烈爭奪和分化加劇使房地產公司在規模增長的壓力下面臨較大的現金流風險,未來隨著償債壓力的加大,保持充足的現金流成為關乎生存的關鍵因素。大型房企憑借良好的信譽評級和綜合實力,獲取資金的能力較強,而部分中小房企融資難度加大,未來將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和債務兌付風險,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未來,隨著房地產債券到期高峰的到來,房企務必關注房地產債券的償付風險,應更加重視現金流管理,以加暢銷售、加快現金周轉作為穩健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防範資金風險。

05

未來發展:多元布局謀發展,

銳意進取譜新篇

順應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趨勢,百億企業的多元產業格局更加開闊,通過多元化複合布局增強經營資產品質,推動高品質發展、探尋未來發展通途。2018年,百億企業主要圍繞地產開發進行相關橫縱向拓展,聚焦長期持有型業務和地產服務型業務,此外還有少部分房企涉足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新業務和新賽道,開辟新的業績增長空間。

圖:各陣營百億企業在熱點領域的布局

百億各陣營間的多元化拓展存在差異性,大型房企多元布局大而全,小型房企則較多關注地產相關業務延伸。5000億以上企業憑借自身的資源整合和穩健的運營能力,在產業地產、物業服務、長租公寓等地產相關領域拓展全面,同時涉足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新興高科技領域;1000-5000億企業在物業服務領域布局廣泛,重點關注養老地產、特色小鎮和商業地產等地產相關領域,少數房企在新零售行業展開布局;500-1000億企業重點關注商業地產,部分房企在養老地產、物業服務和產業園區展開布局;300-500億、100-300億企業受自身規模和資源限制,主要進行地產相關熱點領域布局,打造“專而美”的特色業務。

相關多元拓展:積極順應國家政策,深入拓展長租公寓等相關領域

圖:百億圍繞地產開發進行的相關橫縱向拓展

橫向拓展方面,百億企業拓展長期持有型經營業務,繼續在長租公寓、產業地產、養老地產等領域深入拓展。2018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產業轉型更新的提速使產業地產的開發價值和區域性發展機遇徹底爆發,同時政府大力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百億企業順應政策加速產業地產布局、積極推進養老產業建設,如萬科在物流業務上繼續發力,收購太古冷鏈物流資產包,進一步打造國際領先的專業物流平台;龍湖攜“椿山萬樹”進軍養老產業,並與中醫藥大學在康養體系的搭建上創新合作,滿足社會養老需求。長租公寓作為處於風口上的市場,憑借巨大的存量市場空間和政策紅利,仍吸引了百億企業的強勢布局,如恆大發行100億住房租賃ABS產品,入局長租公寓領域;旭輝領寓長租公寓類REITs上市。

圖:2018年百億企業長租公寓入駐城市

百億房企2018年長租公寓布局繼續擴張,集中於經濟發達、流動人口較多的一、二線城市,部分百億房企拓展至部分具有產業基礎的三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南京等重點一、二線城市經濟實力雄厚、人口吸附能力大,租賃市場需求較大,吸引百億房企集中布局。仍有部分百億房企瞄準徐州、嘉興、蕪湖、肇慶等具有發展潛力的三四線城市。

縱向拓展方面,隨著客戶從傳統的購房需求轉變為對家裝、物業服務等的綜合需求,百億房企挖掘互聯網家裝、物業服務等上下遊產業鏈服務型附加業務價值。如萬科成立“美好家”、旭輝與金螳螂合作,提升家裝服務品質,挖掘更多增值空間。碧桂園、旭輝、新城控股、佳兆業等房企將物業業務分拆上市,以謀求物業服務更好的發展,打造出穩定的利潤增長空間。

跨界突圍:把握時代風口,試水高科技、新零售等新興業務

一些大型房企把握時代風口,積極參與實施“中國製造2025”,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領域展開布局。2018年,部分大型房企憑借自身資金優勢通過投資入股、合作研發等方式試水高科技領域,緊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項目,探索新時代下房企發展的新增長極。如碧桂園計劃五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恆大與中科院簽署全面合作協定,計劃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布局高科技產業;綠地集團、複旦大學聯合設立上海智能產業創新研究院,正式踏入高科技領域。

此外,部分房企積極布局新零售業務,滿足新一代消費觀念與方式的雙重更新。如新城、恆大、碧桂園、融創、世茂等13家房企與盒馬鮮生簽訂“新零售”戰略合作協定,在新零售運營方面做新嘗試;萬科推出零售品牌“萬物市集”,融合生鮮零售、日常用品、餐飲美食、生活服務等服務板塊,完善社區新零售體驗;綠城開設“綠橙”社區便利店,深挖社區新零售增值業務。

2018年,房地產市場雖有所調整,但百億企業銷售業績仍舊保持增長,千億房企數量不斷增加。百億企業憑借精準的市場布局、打造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以及靈活的經營策略,銷售業績保持了穩定增長;同時,踏準市場波動節奏、謹慎補充土地資源,積極調整融資方式、保證充足現金流,加速多元化業務布局、打造新的盈利增長點,為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未來市場調整壓力持續的背景下,房企仍需準確把握市場周期走勢,做對投資、做精產品、做好行銷,不斷培育內生增長動能,提升企業運營能力,以更好更靈活的發展策略保證企業穩健發展。

來源:中國指數研究院(ID:indexsoufun),本文已獲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