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狀腺炎如何治療?

每一次出門診都會遇到甲狀腺炎的病人。由於對疼痛和癌症的恐懼很多朋友急切地要求手術治療;有的詢問能不能吃消炎藥;還有的朋友想知道什麼是甲狀腺;甲狀腺為什麼會發炎,甲狀腺炎對身體會有哪些影響,能不能治癒。沒有甲狀腺炎的朋友更是想知道甲狀腺炎有哪些表現,能不能預防或怎樣預防等等。現在就來介紹一下甲狀腺腫炎的有關知識,希望能解答朋友的疑問。

甲狀腺炎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它們的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不同、治療方案也各不相同。臨床上最常見到的是亞急性甲狀腺炎和橋本氏病。

急性甲狀腺炎 ( acute thyroiditis ) 由細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甲狀腺間質炎或化膿性炎症,抗炎治療有效,已形成膿腫時可穿刺或切開引流。由於甲狀腺組織對細菌感染的抵抗能力較強,所以急性甲狀腺炎在臨床上很少見到。

亞急性甲狀腺炎 (subacute thyroiditis) 最為常見,簡稱「亞甲炎」,也稱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30歲左右發生率高,女性高於男性。一般認為與病毒感染有關。病程數周到半年不等,一般為2~3個月,分為早期、中期和恢復期三個階段。若治療及時,大多可完全恢復,僅極少數病例會遺留永久性甲狀腺機能減退。本病有一定的複發率。

典型病例多起病急驟,發病前先有咽喉疼痛、畏寒、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隨後出現頸前部疼痛。疼痛可先從一側開始,逐漸累及全部甲狀腺,並向下頜、牙齦、耳後、枕部、胸背等處放射,在咀嚼、吞咽、進食、咳嗽、轉動頸部或低頭時疼痛加重。在頸前部氣管表面及兩側可摸到腫大變硬、增厚、伴有疼痛結節的甲狀腺腺體。在疾病的這一階段,由於甲狀腺濾泡破壞,甲狀腺素釋放增多,可出現心悸、畏熱、多汗、多食易飢、大便次數增多、手抖、易怒等甲亢表現。進入中期後,由於甲狀腺嚴重破壞或纖維化,常出現甲狀腺機能減退,表現為疲乏無力、嗜睡,畏寒喜暖、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浮腫等癥狀。

由於個體差異等緣故,在一些較輕的病例或表現不典型的病例中,疼痛可能並不明顯,壓痛也比較輕微,可以沒有發熱等病毒感染的癥狀,也不一定出現甲亢或甲減的癥狀。到了恢復期癥狀逐漸減輕或好轉,腫大的甲狀腺逐漸變小變軟或恢復正常,結節可以消失或在疾病治癒後緩慢吸收。

早期血液檢查可以出現血沉增高,白血球減少(也可能正常),T3、T4 增高,TSH降低,甲狀腺免疫球蛋白升高(其恢復正常的時間要晚於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攝碘率可降至5%-10%以下,甲狀腺核素掃描不顯影或顯影很淡。超聲波檢查壓痛部位呈低密度病灶。

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對「亞甲炎」有顯著療效,用藥 1-2天內發熱和疼痛癥狀即可緩解,一周後甲狀腺可顯著縮小。在使用強的松治療時,可酌情加用甲狀腺片、消炎鎮痛劑、抗病毒製劑等。強的松的起始用量為每次10mg,每日3-4 次。待疼痛消失、甲狀腺縮小時(約3-4周),可將每天用量每周遞減 5-10mg,維持量每日5mg,全療程為2-3個月。停葯後如有複發,可再次強的松治療。左甲狀腺素片的每日用量為50ug左右。

慢性甲狀腺炎 (chronic thyroiditis)包括: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 )和纖維性甲狀腺炎(fibrous thyroiditis)。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亦稱「橋本氏病」,為自身免疫病。表現為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功能減退。可長期服用甲狀腺片,甲狀腺明顯腫大或伴有壓迫癥狀者,可短期應用皮質激素治療,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伴有甲亢者可同時給予抗甲狀腺製劑。僅少數經上述治療無效的晚期病例,頸前壓迫癥狀明顯時,可考慮甲狀腺峽部切除。

纖維性甲狀腺炎又稱 Riedel 甲狀腺腫,非常少見,病因不明。主要發生在中年婦女。病變多從一側開始。甲狀腺硬,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粘連明顯,常伴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晚期有壓迫癥狀時,可將甲狀腺峽部切除或做甲狀腺部分切除術,術後給予甲狀腺製劑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