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艾灸補瀉有玄機,這些你知道麽?

何為補瀉?

《針灸大成·艾灸補瀉》「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

補法:「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待自滅,即按其穴」。意思是說艾灸補益,就是將艾點燃以後使其所產生的熱緩慢地傳人體內,施灸後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艾灸火力溫和,滲透力強。

瀉法:「以火瀉者,速吹其火,開其穴也」。意思是說艾灸的瀉法是在艾點燃之後,不斷地進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燒,所產生的熱能很快傳人體內。在艾灸以後不去按壓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機體內所藏之熱邪能隨艾火之熱發散到體外,起到瀉熱瀉實的作用。

補瀉原理

灸法的補瀉可歸納為「雙重調節」作用,即當機體虛弱時灸之可補,邪實時灸之可瀉。

臨床表明,艾灸療法,其灸治效應與灸術補瀉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如用瀉法灸百會穴治療急性神經血管性頭痛,效果顯著;用灸補法灸百會穴治療遺尿療效甚佳。對高血壓患者使用艾灸瀉法,結果灸後80%以上患者血壓下降,對低血壓患者採用艾灸補法,結果灸後全部患者血壓均上升。

補瀉相關

腧穴的特異性與補瀉效果有直接的關係。如灸腎俞能溫腎益元——「補」;灸太沖能平肝潛陽——「瀉」。

隔物灸的補瀉,由間隔物的功能決定其補瀉作用。

選用偏重於瀉的藥物進行隔物灸或敷灸,起的是瀉的作用,如甘遂、豆豉餅等進行隔物灸多用於散瀉毒邪。

選擇偏重於補的藥物進行隔物灸或敷灸,則起到補的作用,如附子餅隔物灸則多用於補虛助陽,治厥逆、陽痿、遺精;隔薑灸溫經散寒;丁香敷灸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而治虛寒腹瀉、陽痿、陰冷;五倍子敷灸固精斂汗而治遺精、遺尿、自汗、盜汗;由胡椒溫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

隔蒜灸解毒消腫殺蟲而治癰疽癤腫癬瘡,斑蝥敷灸攻毒蝕瘡、破血散結而治癰疽、咽喉腫痛、瘰癧。

有一些軟堅散結、消瘀止痛、祛腐排膿的灸療也屬於瀉法,如化膿灸、艾條灸中的雀啄灸、燈火灸。

補瀉操作

艾炷灸補瀉:

艾炷灸補法:即點燃艾炷後,不吹艾火,待其徐燃自滅,火力微而溫和,且時間宜長,作灸壯數較多,艾炷大。灸治完畢後用手按壓施灸穴位,謂之真氣聚而不散,可使火力徐之緩進,發揮溫通經脈,驅散寒邪,扶陽益氣,行氣活血,強壯機能的溫補作用。

艾炷灸瀉法:點燃艾炷後,速吹旺其火,火力較猛,快燃快滅,當患者感覺局部燒灼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灸治時間較短,壯數較少,艾炷小,施灸完畢後不按其穴,則謂開其穴而邪氣可散。可使火毒邪熱由肌表而散,從而達到以熱引熱的目的。

艾條灸的補瀉:

艾條灸補法:用艾條溫和灸或迴旋灸,以溫熱為度。

艾條灸瀉法:艾條雀啄灸, 像小鳥啄食一樣將艾條一上一下的靠近穴位和遠離穴位,靠近穴位時要以穴位灼熱發燙為度

補瀉的原則: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辨證選穴:每個穴位,一般都有其主治的特異性。選用不同的腧穴灸治,也常能收到不同的補瀉治療效果。如氣海穴為補氣穴,對於氣虛患者可予氣海穴處行灸補法,則補益之效倍增;肺俞穴為解表散寒穴,對於風寒表證者可在肺俞穴處化膿灸或一般灸瀉法則可達疏風解表,宣肺散寒的作用;又如溫和灸百會,可治胃下垂、子宮脫垂及脫肛等病,而起到補氣升提之功效;而用蒜泥敷灸或雀啄灸湧泉穴治療咯血、鼻衄等症,則能瀉火止血。

辨證選灸材:根據不同疾病的性質,在治療時選擇相應功效的施灸藥物加入艾中(葯艾),或是隔於艾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黃蠟等),產生不同的補瀉效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