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名學者稱,生涯教育規劃需“四全” 不能到高中才重視

知名學者黃天中教授演講。 熊傑 攝

中新網廈門6月14日電 (楊伏山劉麗霞 熊傑)“新高考”時代的到來,使得中國內地學生一進高中就要面臨選課,改變了過去到高考填志願時才考慮生涯規劃的傳統思路,從而“催熱”了這一工作。但生涯規劃到底該如何進校園、如何落實、課程如何實施、理論方向在哪裡等諸多問題,都引發討論。

研討會現場。 熊傑 攝

華僑大學校教授、同時也是美國紐約州庫克大學教授、中國總校區名譽終身校長的知名學者黃天中,14日在此間舉辦的一個研討會上對此提出,生涯教育規劃一定要做到全程、全面、全人,而且要全方位。

當天,由華僑大學生涯規劃研究所舉辦的2019年黃天中“體驗式全程生涯教育”體系與應用研討會,在廈門啟幕。來自全國的高校、中小學校以及教育部門、教育機構代表蒞會,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從事生涯規劃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黃天中教授接受媒體採訪。 熊傑 攝

目前,生涯教育在內地仍然處於早期階段,高校也沒有專門的專業。專業師資缺乏問題或將長期存在。此外,由於生涯規劃課程周期較長,如何進行有效的效果評價也是重點。而在中學開展生涯教育更像是錦上添花,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仍是其首要目標。

近二十年來,黃天中一直堅持致力於把美國的生涯教育相關理論和方法引入到中國內地,翻譯和出版多部有關著作。他提出,生涯教育與生涯規劃的起源和理論本身是比較混沌的,在美國也經歷以職業指導為主的過程,但是經過發展,目前普遍比較認可的生涯規劃範圍應該界定為從零歲到生命成長的最後階段,生涯規劃應理解為全程生涯,從生命開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後,都是生涯規劃的範圍。

黃天中認為,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和習慣,全部照抄照搬美國的教育方法肯定行不通,因為中西方群體的人生觀、價值觀相差很大,生涯教育本身就是圍繞人生觀、價值觀來進行,所以必須有中國自己的理論體系。

華僑大學校長徐西鵬致辭。 熊傑 攝

在他看來,2019年是一個“五代同堂的新時代”,包括了改革開放時代、中華文化複興時代、中國重新崛起時代、數字化時代和全球化時代。培養孩子應有新格局,不僅要有個人價值觀,還要有家庭觀、學校/職場觀、社會觀、國家觀和全球觀;從個人的生涯發展到兼具家國情懷、全球視野、時代擔當的生涯使命。

在論壇上,黃天中提出“以中為體,以西為用”的理論方法,專家對此認為,中國人的生活以“家”為起點,以“家”為中心,這是明顯有別於西方的,中國人深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因而當下的重點是:迫切需要建立中國特色的生涯教育理論與體系。

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很多地方因為“新高考”而開始重視生涯教育,把生涯教育當作新高考的配套工作之一,選課與上好大學成目的,把生涯規劃和職業規劃混淆起來,這引起了專家的憂慮。

與會專家認為,現在是新高考背景下的生涯教育,為了高考,才重視生涯規劃,這其中功利主義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生涯教育應該先拋開新高考的背景,因為生涯教育歸根到底,講的是人生觀的教育,我們要重視學生一生的發展,而不只是高考。

據了解,目前中國內地對大學生職業生涯進行規劃與就業指導,逐漸成為高校教學育人工作中引人關注的一門課程。但是,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偏重於理論的講授,與當代大學生日益豐富的“生涯發展”需求並沒有很好地接軌。

論壇上,華僑大學生涯規劃研究所所長黃天中教授了介紹其生涯教育教學、研究的成果,提出“體驗式全程生涯教育”體系與應用。同時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所長俞國良教授就生涯教育與人生發展進行報告。

曾在兩會時提出創建“海絲華教聯盟”的華僑大學校長徐西鵬表示,“體驗式全程生涯教育”的課程將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走進全球華校,共享以家為起點,以中華優秀文化為基石,借鑒西方優秀文化,將所倡導的兼具個人生涯發展與家國情懷的生涯教育落實到海內外華人家庭。(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