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油脂油料已迎來做多時機?什麽時候可以入手

  油脂已迎來做多時機?

  來源: 農產品期貨網

  從2011年開始,油脂就進入了慢慢熊途,雖然2016年因為厄爾尼諾氣象影響油脂產量而上漲,但只上漲一年半時間的後又回到了熊途,從2011年到現在已經快八年了。八年的時光對油脂人來說恍如隔世,但細細回想,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一起湧上心頭,人生有幾個八年?有豪邁也有惆悵,思緒由遠而近漸漸回到了2018年。國慶節臨近,喜慶氛圍漸濃,大家還在思考:油脂市場什麽時候可以做多?下面來分析一下吧。

  一、國際油脂價格趨勢的決定性因素是?

  從去年開始油脂圈內就不斷傳出做多油脂的聲音,理由主要是原油價格上漲帶動油脂消費增長,或者國際大豆價格上漲預期帶動油脂價格上漲。筆者認為這些做多的理由不成立,如果原油價格上漲應該做多原油期貨,如果美豆價格上漲,你應該做多美豆或者國內豆粕。油脂的趨勢不跟隨原油和大豆,那麽油脂價格趨勢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麽呢?筆者認為就只有棕櫚油。相關分析如下:

  1、國際油脂結構分析

  近年來世界油脂的消費結構如下:

  從世界油脂的消費結構看,世界油脂消費主要品種是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三油脂消費佔比多達79%。

  2016來全球油脂貿易情況

  在全球國際貿易中,大豆與油菜籽貿易的最終目的主要是榨油,所以大豆與油菜籽的貿易量也要轉換成油脂計入油脂國際貿易中。

  2016年全球油籽貿易情況(油菜籽出油率按42%、大豆出油率按20%計算)

  把油籽計算成油脂和油脂國際貿易量合並後如下表:

  從以上表中可以看出,棕櫚油、豆油和菜籽油三大油脂無論從國際消費量上還是國際貿易量上都佔有絕對高的比例,尤其棕櫚油和豆油在國際貿易中佔比高達75%,對國際貿易中油脂價格具有絕對的指導意義。通過國際油脂的供需結構分析的出如下結論:要分析國際油脂價格趨勢,就必須對棕櫚油和豆油進行深入分析。

  2、決定油脂價格趨勢的因素分析

  豆油與棕櫚油雖同為油脂,在消費領域替代性非常強,但兩者在生產方面差異巨大。大豆加工得到豆油和豆粕,油粕比一般在1.5-3:1之間,大豆出油率在20%左右,這決定了大豆的增產或減產對油脂的影響遠比豆粕小的多。同時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是北美的美國和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這意味著全球的大豆有兩個收獲季,時間相隔較短,大豆增產或減產對豆油的影響時間較短。

  而棕櫚油是棕櫚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得,棕櫚樹移栽至種植園後,一般經過3年的生長形成產量,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其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這些特點決定了棕櫚果無論增產還是減產周期都很長。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最多可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棕櫚果單產高且產量大決定了棕櫚果對油脂的影響力非常大。經過豆油和棕櫚油生產方面的特點對比可得出如下結論:大豆對油脂的影響力小且周期短,而棕櫚果對油脂的影響力大且周期長。所以棕櫚油的的供需情況決定了國際油脂的趨勢走向。

二、油脂何時可以做多?二、油脂何時可以做多?

  漢堡2018年6月21日消息:德國漢堡的行業刊物《油世界》稱,2018/19年度全球油脂產量將比消費高出200萬噸。作為對比,2017/18年度全球油脂產量比消費高出330-340萬噸。從此消息來看,2018/19年度油脂市場供需依舊過剩,但真實情況難以精確估算,尤其生物燃料消耗油脂量與原油價格及各國政策相關性很高,確切數字難以估量,而印度油脂政策對油脂消費影響也較大,同時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受多因素影響而難以準確估算。那麽該怎麽來判斷2019年油脂市場供需是否過剩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一個簡單的假設:

  1、假設2019年度東南亞氣象正常,沒有發生乾旱災害,這意味著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豐產,在油脂消費市場沒有發生特重大事件的情況下,棕櫚油豐產,價格有較強的下跌壓力,但是如果2019年尤其是10月份前後棕櫚油增產能力最強的時候,棕櫚油價格一直沒有跌破2018年的最低價,那麽可以推理2019年油脂市場供需基本平衡,之後油脂將供應緊張而價格突破阻力位上漲,此時才是做多油脂的好時機;但如果價格跌破2018年最低價而繼續下跌,筆者認為應該耐心等待。

  2、假設2019年發生自然災害,對棕櫚樹造成損害,價格突破前期阻力上漲,此時也是做多油脂的時機。那麽阻力位在哪裡呢?阻力位還沒有出現,大家現在應該等待阻力位的出現,等待之前假設的出現,記住,現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目前還不是行動的時候。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