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辨證,慢性淺表性胃炎分5類,請對症用藥(內附處方)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大夫。

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學中的「胃脘痛」「腹脹」「嘈雜」「痞滿」等範疇, 中醫治療經過長期 臨床實踐 ,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現劉大夫給大家介紹常見的證型及治療方法。

1 肝胃不和型

主要癥狀:胃脘、脅肋脹滿疼痛,噯氣、呃逆、吞酸,情緒抑鬱,不欲食,苔薄黃,脈弦等。

本病與患者情緒變化密切相關, 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 。情緒變化會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 出現胃平滑肌痙 攣、胃液分泌增加、胃肌運動以及胃部血管舒縮異常, 致使食物在胃內消化不良, 胃粘膜磨損增加, 導致充 血和炎症, 並形成惡性循環 。

治宜:疏肝理氣, 和胃止痛,運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方 :

柴胡 12 g ,白芍 12 g , 香附10 g ,木香6 g ,延胡索 12 g ,川楝子 12 g , 佛手 6 g , 青皮 6 g , 陳皮 6 g , 枳殼 10 g ,鬱金 6 g ,紫蘇梗 6 g , 川芎 10 g , 丹參 15 g , 蒲公 英15 g ,炙甘草 6 g 。

治療本病 68 例 , 結果痊癒 35 例(佔 51.5 %), 有 效 23 例 (佔 33.8 %), 無 效 10 例 (佔 14.7 %),總有效率 85.3 %。

2 濕熱中阻型

主要癥狀:胃脘疼痛,或引背,嘈雜灼熱,得食不減,口乾口苦,渴不喜飲,頭重如裹,身重肢倦,納呆噁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本病多由飲食不節、情志所傷,或脾胃素虛、兼感外邪 , 導致脾胃升降 失調, 濕濁內生而致。脾虛失運、濕阻中焦為本病的 主要病機 。

採用藿樸夏苓東加減 :

藿香、厚樸 、法半 夏、白蔻仁 、枳實 、白朮、麥芽、谷芽各10 g , 茯苓 、全瓜蔞各15g 。

治療本病 30 例 , 結果顯效 14 例 ,有效 12 例,無效 4 例 ,總有效率達 86.7 %。

3 脾胃虛弱型

主要癥狀:病程較長,泄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

四君子湯 :紅參30 g ,白朮10 g , 茯苓 10 g ,甘草 6 g , 細末過20目篩。

益氣健脾 ,增強免疫力 , 改善微循環 , 促進胃粘膜修復, 加強胃粘膜屏障作用, 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105例 , 取得滿意療效。

4 脾胃虛寒型

主要癥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本病的病機為脾陽不足 ,中焦虛寒 ,治當溫陽散寒,益氣健脾。

用大建中東加減:花椒、桂枝各 9 g , 乾薑、厚樸、白芍各12 g , 黨 參、黃芪各 20 g ,木香 、半夏、大棗各 15 g , 砂仁、甘草 各10 g 。

治療慢性表淺性胃炎 80 例 , 結果治癒 58 例,好轉 20 例 ,無效 2 例。

5、胃絡瘀阻型

主要癥狀:胃痛日久不愈,痛處固定,刺痛為主,痛處拒按,或大便色黑,舌質暗紅,或紫暗瘀斑,脈弦澀。

根據中醫「 久病入絡」 「久痛入絡」的理論 ,採用具有活血祛瘀 、通絡止痛的活絡效靈丹加味

處方 :當歸 15 g , 紫丹參 30 g , 生 乳香10 g ,生沒藥10 g 。氣虛血弱者加生黃芪30 g ;脘 腹急痛加炒白芍 30 g ;反酸加烏賊骨 20 g ;納呆、噯氣 加生麥芽 30 g

我是中醫劉大夫,個人微信:zy66weixin,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