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診療筆記:付某男,54歲,胃痛20餘年,滋陰通降

診療筆記:

付某男,54歲。胃痛20餘年,最近3年病情轉重,屢治不效。

胃鏡及病理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

近來胃脘脹痛頻作,納食減(每餐50~100克),食則脘脹噯氣,胃中灼熱,自覺有燥感,目於津少,大便乾結,倦怠無力,此為久病入絡,營絡枯澀,胃陰已傷,胃失濡降。

先擬辛柔通絡,服藥12劑,痛勢大減,精神大振。再以養陰通降緩圖。

中藥方:

北沙參15克麥冬10克丹參15克玉竹20克臼芍10克佛手10克蘇梗10克香櫞皮10克荷梗10克香附10克陳皮10克半枝蓮20克七粉3克(沖)。

上方進12劑,痛止,口乾灼熱均減,大便通暢,納增(每日可食500克)。效不更方,原法加減續進。繼服20劑,體力增,精神佳,飲食香,唯稍冇口而已。

胃鏡複查:

原胃竇部米粒大小之隆起點及點狀糜爛已全部消失。仍守原意出入,調治2月,鞏固療效。

總結:

滋陰通降適用於胃陰不足,證見隱隱灼痛,口於,納少便乾,舌紅少苔。治療本證應以甘涼濡潤(但又不叮過用滋膩),佐以行氣化滯之品最為靈驗。

常用自擬加減益胃湯藥用北沙參、麥冬、石斛、白芍、甘草、烏梅、丹參、香附,金鈴子等。沙參甘苦微寒,既能養陰清心,又能生津益胃;石斛甘淡性涼,能滋陰養胃.清熱生津。

二葯相仼,叮治陰液耗傷或久病背陰虧損。方中丹參、白芍和血柔肝;烏梅、甘草酸甘生津;金鈴子、香附行氣活血,舒肝止痛。諸葯配合,能養陰以益胃,通降以止痛。(注意:上述中藥方僅供參考,不得擅自用藥,用藥前必須先諮詢專業醫師。)

筆者微信:ysejk643 ,有問有答。以上內容圖片摘自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