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讓你抽筋的7個原因

抽筋,醫學上稱為肌肉痙攣,是肌肉突然間的無意識收縮。抽筋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塊肌肉,多發生在手指、腳趾、小腿等部位。

引發抽筋的常見因素包括以下幾種:

身體脫水

不少人每天飲水量遠遠達不到的推薦量。這時,抽筋是為了告訴你身體已經脫水了,同時還可能伴有其他癥狀,比如頭暈、頭痛和便秘等。無論是否口渴,都要經常喝水,尤其是氣象炎熱時。

高溫流失電解質

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鍛煉時,發生抽筋的可能性很高。

這和身體缺水有關,也離不開一些重要電解質的流失,如鈉、鉀和鈣。這時,身體需要補充電解質或加強營養的運動飲料了。

藥物作祟

用於降血壓的利尿劑類藥物會使體液和鹽分水準降低,導致腿抽筋發生。

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雷洛昔芬和特立帕肽、治療貧血的靜脈用蔗糖鐵靜脈注射液、治療哮喘的舒喘寧素等藥物,也同肌肉痙攣相關聯。

如果服用新葯後,出現腿抽筋,可以顧問醫生更換藥物。

循環不良

如果走路腿部時常有痙攣加重的癥狀,可能是肌肉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衰老、不常運動都可能是原因。

由下肢動脈閉塞引起的間歇性跛行,會導致動脈較為狹窄,血液很難通過,引發抽筋。如果有這種抽筋狀況,需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成長痛

有些孩子成長過程中會伴隨經常抽筋的「痛苦」。這種抽筋大多是由於進行了過多活動,導致肌肉超負荷運轉。

如果孩子抽筋了,家長可以在抽筋部位,比如小腿,放置加熱墊,有助於舒展肌肉。如果疼痛沒有好轉,可以去看醫生。

過量運動

保持運動很重要,經常適度鍛煉可以使肌肉變得越來越耐疲勞,不易抽筋。

但如果運動過量可能導致身體吃不消,肌肉用抽筋發出「抗議」。運動前要先做適量的伸展運動熱身,並注意循序漸進。

疾病原因

如果腿抽筋自主發生且同運動無關。警惕外周動脈病、多發性硬化症、骨關節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