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溫變化大,隨冷而至的抽筋怎麼避免?

嚴重的抽筋是怎樣引起的?將如何預防?

(陽光六月)

抽筋在運動醫學上叫「肌肉痙攣」,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收縮。體育鍛煉中,最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腓腸肌。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體內鹽分丟失過多

進行劇烈運動時,由於身體大量出汗,使體內鹽分失去過多,破壞了體內電解質的平衡。由於體內氯化鈉含量過低,引起肌肉神經的興奮性增高,而使肌肉發生痙攣。

2、肌肉收縮與舒張失調

運動時,肌肉要快速連續收縮、放鬆。如果收縮和放鬆的時間太短,破壞了肌肉收縮與舒張交替進行的協調關係,就會引起肌肉痙攣。在肌肉疲勞時,很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3、冷刺激

在寒冷的環境中進行體育活動,如果沒有充分做準備活動,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常會引起肌肉痙攣。

發生肌肉痙攣時,局部肌肉會堅硬、隆起,局部劇烈疼痛,且一時不易緩解。此時,你應該及時反方向牽拉痙攣的肌肉。通過慢慢加力、持續牽拉的方法,使痙攣的肌肉得到放鬆並消除疼痛。如小腿抽筋時,可以平躺在地上,伸直膝關節,用異側手抓住前腳掌,用力使腳掌背伸,並持續性牽拉,也可以推、揉、捏小腿肌肉,使痙攣的肌肉緩解。此時要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鹽,可以喝些淡鹽水,或補充運動飲料,並及時更換濕衣服注意保暖。

如何緩解打球後肌肉的酸痛?特別是運動後第二天肌肉的酸痛。

(狙擊手01)

肌肉酸痛分為急性酸痛和慢性酸痛。

急性酸痛指肌肉在運動中或運動剛結束後的相當短的時間內發生的疼痛,只有肌肉做激烈或長期活動下才會發生,肌肉活動一結束即消失。

肌肉慢性酸痛往往發生在訓練後的24至48小時之間,肌肉慢性酸痛的程度與肌肉收縮的形態有關,離心收縮最容易形成肌肉的慢性酸痛,等張收縮最不顯著。肌肉有慢性酸痛的情形出現時,肌力明顯下降。如果您每次運動間隔時間較長,且運動量較大,就容易出現上述情況。

建議您可以合理安排每次的運動量及間隔時間,逐次增加。尤其要避免突然大量的單次運動,這樣可以有效減緩第二天的肌肉反應。另外,運動前做好熱身活動,防止肌肉拉傷;運動後充分進行拉伸放鬆,能有助於減輕肌肉酸痛的情況。如果條件允許,適當泡澡可以有效緩解肌肉酸痛。

如何簡單區分運動性酸痛和運動性損傷?比如,跨步救球之後大腿和胯部疼。不太會區分,所以只能休息。

(DC閑雜飄零)

運動性酸痛,是指超過習慣負荷的運動訓練或體力勞動會引起骨骼肌在工作後出現延遲性酸痛、肌肉僵硬、收縮以及伸展功能下降;運動性損傷,主要指骨骼肌因急性損傷導致的完全斷裂、部分斷裂、肌肉挫傷等。

比較簡單的分辨方式是:如果只是在突然大運動量過後,肌肉大面積出現酸痛等反應,一般2至3天會自然恢復,這就是運動性酸痛;出現損傷,如肌肉拉傷,會有明確的受傷史,一般當時就有感覺,痛點較固定,恢復時間相對較長,並且需要相關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