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壓能靠食療吃下去?別逗了!專家送你四個降壓錦囊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有約君說

受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壓力等多種因素等影響,臨床上已有越來越多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專家提醒,進入40歲以後,哪怕沒有癥狀,也要關注血壓問題。如果夜尿增多,也有可能是血壓問題哦!

同時,現代人講究養生食療,認為合理健康飲食對治病大有好處。如果是高血壓患者,也能靠吃控制好血壓嗎?專家的意見是:「葯不能停」!血壓的管理不能只靠飲食,想要控制好血壓,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服藥、嚴密監控血壓缺一不可。

日常管理血壓,有哪些訣竅?不妨收好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周滔主任醫師開出的這四個降壓錦囊吧!

錦囊 1

降壓藥物+健康生活

周滔介紹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療高血壓的基礎,應長期堅持。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當運動、心理平衡。

合理飲食很重要,重點是限制鈉鹽攝入、限制總熱量和營養均衡,這可能也算是「食療」。健康的生活方式還包括控制體重,要防範超重,已超重的肥胖者則要科學減肥。

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還需堅持血壓監測及合理藥物治療。如果血壓控制效果不理想,會損害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藥物治療則能顯著降低心腦血管併發症。臨床數據顯示,堅持服用降壓藥的患者,腦卒中、心力衰竭的發生率下降了50%;心肌梗死的發生率下降了15~30%。

總之,高血壓治療中,合理用藥是血壓達標的關鍵,健康生活方式則是基礎,兩者缺一不可,同時執行,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壓。

錦囊 2

平穩降壓,拒絕「過山車」

降壓太快太猛可能「出大事」!周滔說,降壓太猛,身體不能適應,會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血流緩慢,引起腦卒中、心絞痛或腎功能減退。長年高血壓的老人,如果降的太快極易發生腦梗,造成嚴重後果。

持續、平穩降壓才是正確的降壓法門。一般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要用4-12周才是安全的,老年、冠脈或雙側頸動脈嚴重狹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壓達標時間還應適當延長。

同時,血壓也並非降得越低越好。因為血壓過低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增加腦缺血的風險。

健康成年人的正常血壓範圍是:收縮壓90~139mmHg,舒張壓60~89mmHg,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值還得因人而異。

● 普通高血壓患者可以恢復到正常人的最高數值(140/90mmHg)為降壓目標;

若高血壓合併糖尿病、腎病、冠心病,則建議控制在130/80;

6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控制到150/90 mmHg就可以了。

錦囊 3

務必監控清晨血壓

周滔提醒,人體的血壓存在晝夜節律,清晨是一天中血壓最高的時段。很多高血壓患者清晨血壓不達標。有醫院的心內科門診曾調查過2000餘名高血壓患者,早晨7:00-10:00間測量血壓,清晨血壓不達標率高達54.6%,相當於10位高血壓患者中就有5位患者清晨血壓不達標。

清晨血壓不控制的話,心腦血管疾病最易在這個時段「偷襲」。 清晨時段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是其他時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比其他時段增加 70%。

如何管好清晨血壓呢?首先,要積極監測清晨血壓。建議在起床後半小時到1小時內測量,最好通常在早上6時~10時之間、服藥前、早飯前測量。

居家自測血壓要記住三要點:

1.安靜放鬆:取坐位,腳放平,血壓計、上臂、心臟保持三點一線;

2.位置規範:袖帶的下緣在肘窩的上方2.5cm處;

3.讀數精準:視線與血壓計刻度保持統一水準線,記錄數值精確到個位數。

錦囊 4

長期堅持服用長效降壓藥

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用降壓藥治療,堅持服藥可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生活品質、延長壽命。

周滔說,服藥建議選長效降壓藥,其特點是半衰期多在24小時及以上,每天只需吃1次,降壓療效能覆蓋24小時;由於其作用持久、平穩,可減少服藥次數、提高治療依從性,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擅自停葯或減量,以免造成血壓波動。血壓忽高忽低,最易發生腦卒中、心梗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什麼情況下可以減葯停葯?

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長期服藥的情況下,每天堅持自測、記錄血壓,如果血壓保持穩定超過3個月,可以到心血管內科門診顧問專科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減葯乃至停葯。

準確自測記錄血壓這麼做:臨床上8成人的血壓高峰是在清晨,下午3~5時抵達另外一個峰值。準確測量、記錄血壓的方法,可以每日在兩個高峰期和另一時段一共測量三次,去掉一次差異最大的數值,取另外兩次的平均值記錄下來。

溫馨提醒

四十歲要開始關注血壓

夜起增多要警惕

周滔介紹說,受不良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壓力等多種因素等影響,臨床上已有越來越多年輕的高血壓患者,比如年僅十幾歲的肥胖患者就伴有高血壓問題,40歲左右開始出現血壓問題已經非常多見。

初期開始出現血壓不穩,可能並沒有太過明顯的頭暈頭痛等相關癥狀。普通人群要注意定期體檢,一旦發現血壓偏高,需立刻就診顧問醫生。如果發現夜起上廁所次數增多,也要警惕高血壓問題。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周滔主任醫師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潔瑩 通訊員遊華玲

圖@視覺中國

編輯 吳婉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