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暑暑未消 養生潤為要

昨天是處暑節氣,時下季節交替,但暑氣未盡,氣象比較炎熱,而處暑過後,氣象逐漸轉涼,早晚較為涼爽。

「處」含有終止之意,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此時晝熱夜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萬物開始由「生長」向「收藏」轉變,為陽氣的收斂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國古代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到,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處暑並不意味真正的秋涼,所以養生保健應以滋陰和祛暑並重。

01. 早臥早起

處暑節氣,暑熱未盡,雖有金風送爽,但氣象變化無常,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特點。因而著衣不宜太多,以涼而不寒為宜,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由於臍部是人體最易受涼的部位,著涼會影響脾胃功能,因此要注意臍部保暖。日常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02. 喜潤惡燥

中醫認為,秋季是多事之秋,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從立秋到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秋雨綿綿,濕氣較重,氣象以濕熱並重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說。《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在飲食上要「增酸減辛」,以助肝氣,可以多吃些像蘋果、葡萄、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此時應該多喝水補津液,適當補充滋陰潤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蘿蔔、蜂蜜、芝麻、百合、銀耳、梨等,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後,氣象轉寒,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臟,喜潤惡燥,故飲食原則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保持居住環境的濕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

03. 合理貼秋膘

「貼秋膘」,這是農耕時代考慮到夏季人體消耗較大,進入秋季,人們就應該多吃肉類,增營養、儲備脂肪,以備過冬禦寒,形成的一個傳統。但是,由於現代目前飲食結構的改變,現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攝入的脂肪、蛋白質含量並不低,所以「貼秋膘」也要科學合理。

04. 適量運動

處暑節氣,氣象轉涼,可逐漸增大運動量,多做戶外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和腦的血液供應。但由於此時白天氣象仍比較炎熱,最好把鍛煉時間安排在清晨或者傍晚。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

05. 養脾祛濕

處暑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氣溫還是較高,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祛濕,養護脾胃,夜裡不要貪涼,不要多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食欲不振等脾胃虛弱的臨床表現,因此要重視調理脾胃,以排出體內的濕熱之邪,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為冬季養生做好準備。

06. 我們該喝什麼水

地球70%是水,人體70%也是水,水的品質決定了生命的品質,百衲冰泉源自長白山火山岩底自湧泉,水齡長達3000萬年的岩層地下水在補給、徑流、排泄等循環過程中,形成了天然純凈、無汙染的天然礦泉水。

長白山——世界三大黃金水源地之一

長白山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海拔高達2749米,生態環境優越,無人為汙染,雨量充沛,遠離居民點,被稱為「生態寶庫」,並與歐洲阿爾卑斯山、俄羅斯高加索山一併被公認為世界三大黃金水源,也是唯一一處位於中國境內的黃金水源地。

百衲冰泉的泉眼「九龍泉」位於長白山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內,距離天池主峰60公里,泉眼周邊森林屬於針闊混交林,森林中繁衍生息約1500種動物和2800種植物,是全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最健康的地區。

百衲冰泉礦泉水偏矽酸含量高達國家標準的兩倍,富含多種天然礦物質,呈天然弱鹼性,口感清冽甘醇,長期飲用偏矽酸礦泉水能促進骨骼和牙齒的生長髮育,有利於骨骼鈣化,防止骨質疏鬆,能夠維持正常的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加速疲勞恢復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