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幼童血小板神秘減少 原是患上罕見血管畸形

1歲幼童血小板減少,五個月一直沒有找到原因,後來在南京市兒童醫院被確診為肝前性門靜脈畸形。該院普外科專家通過搭建「人工隧道」的方式實現了標本兼治。通訊員 吳葉青 張艾萱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幼童血小板無故減少五個月 竟然是脾臟「作怪」

小旭(化名)家住江蘇泗洪,大約五個月的時候,因為感冒發燒,在當地醫院查血常規,醫生髮現他的血小板指標很低,就讓孩子複查。很快,孩子的感冒好了,然而血小板的指標卻一直沒有恢復正常,也查不出什麼明顯的病因。當地醫院建議孩子到南京市兒童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

小旭的父母於是帶著他到南京市兒童醫院找到了血液科方擁軍主任。方主任詳細詢問病史,查看檢查結果後發現,孩子血小板雖然少,但不算很嚴重,就先安排他做了骨髓穿刺檢查,但是骨穿結果也同樣沒有發現問題。「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呢?」方擁軍主任也感到疑惑,於是安排小旭住進了血液科病房,以便進一步的觀察和全面檢查。入院後發現孩子的脾臟有異常增大,這引起了方主任的懷疑,「是遺傳代謝病?還是存在血管畸形?從脾臟腫大的程度來判斷,血管畸形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抽血基因檢測初步排除了遺傳代謝病,方主任建議小旭去做一個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的結果印證了方主任的判斷,小旭的門靜脈主乾、脾靜脈、腸系膜上靜脈等都有走形異常,脾臟血液迴流受阻,造成脾臟淤血性腫大,從而引起血小板的減少。

無影燈下搭建「人工隧道」

由於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是血管畸形導致脾功能亢進,脾臟「吞噬」了正常的血小板,因此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改善血管的畸形,這就需要外科的手術治療,方擁軍主任聯繫了普外科的孫斌主任醫師,小旭轉入普外科病房。專家們最終決定採用國內外治療這種疾病最新的旁路手術(Rex)技術,重新建立肝內外門靜脈之間的血流通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搭建「人工隧道」就必須要有「建築材料」,選擇合適的血管鏈接肝內外門靜脈至關重要,這又是一個很大的手術難點。孫斌主任醫師和手術團隊在討論時指出,可以利用的血管有三處:最近是冠狀靜脈,稍遠的可以選擇腸系膜下靜脈,還有頸內靜脈。頸內靜脈的話要在頸部取切口,傷害較大,而且血管比較粗,不作為首選,可以術中根據另外兩處血管的情況進行選擇。

在麻醉科和影像科的配合保障下,手術順利展開。術中發現,患兒的冠狀靜脈有扭曲,而且直徑太細,不適合作為「人工隧道」的材料,而腸系膜下靜脈,雖然略細,但長度很好,符合使用的條件。遊離出血管後,在肝臟內門靜脈上取切口,進行連接縫合。要知道,幼兒血管的直徑只有幾個毫米,要將其兩端完美的吻合,這對手術醫生的要求是極高的。孫斌主任醫師和手術團隊憑藉嫻熟的技術和無與倫比的耐心,在放大鏡下操作,完美地實現了兩端血管的吻合。術中再次造影驗證,血管通暢,手術成功!

目前,患兒術後恢復情況良好,術後一周血小板水準已經恢復正常,超音波顯示新建的血管血流通暢,困擾了家長將近半年之久的問題終於完美解決,他們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