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薦書 | 當呼吸化為空氣

編者按:當醫生成為病人會有什麼不同嗎?這是翻開這本書時腦海裡的問題。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會遭遇生病、面對死亡。當呼吸化為空氣,會發生什麼?我想沒有人能有一個明確的答覆。

當呼吸化為空氣

作者: [美] 保羅·卡拉尼什

出版社: 貓頭鷹文化·浙江文藝出版社

原作名: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譯者: 何雨珈

出版年: 2016-12

頁數: 256

定價:48.00元

裝幀:精裝

叢書:貓頭鷹文化(OWL MEDIA)

「醫者的職責,不是延緩死亡或讓病人重回過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分崩離析時,給他們庇護和看顧,直到他們可以重新站起來,面對挑戰,並想清楚今後何去何從。」

——《當呼吸化為空氣》節選

眼淚一顆一顆地落下來,是在讀到189頁時,保羅用輕柔而堅定的聲音,清楚明白地說:「我準備好了。」

從日當正午的35歲壯年查出肺癌,到37歲的2015年3月9日這一天離開人世,保羅重返了工作崗位,完成住院醫生涯、獲得教授資格,女兒卡迪出生,思索了死亡的意義,寫下了《當呼吸化為空氣》……至而今,他躺在曾經工作過的醫院裡,彌留之際,他說「準備好了」。

保羅的妻子露西寫道:「準備好了。他的意思是:準備好撤除呼吸輔助設備,準備好注射嗎啡,準備好去世了。」保羅說準備好,那就是,真的準備好了。

保羅·卡拉尼什

1977年出生的保羅·卡拉尼什,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英語文學和人體生物學雙料學位,還在劍橋大學獲得了醫藥哲學碩士學位,然後在耶魯大學醫學院繼續深造,行醫時還獲得過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最高獎。查出肺癌之前,保留即將獲得斯坦福醫學院外科教授職位並主持自己的研究室,他還有個理財計劃,未來一年收入會翻個六倍,即將走上人生的巔峰。

然而,肺癌讓這一切都來了個急剎車。「當我36歲的時候,一切都向著最光明的方向發展。」

《當呼吸化為空氣》是一本肺癌患者的回憶錄,薄薄一本,卻有千鈞之重。這本回憶錄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是保羅求學、工作之路上對醫生、疾病、生死的思考,後半部是他確診肺癌晚期後的治療、工作和生活。保羅既是醫生,也是病患,兩種身份的重疊產生了別樣的視角。這本書不做作,不煽情,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自暴自棄,無比真誠,讓人讀後不禁扼腕嘆息,真是天妒英才!

保羅有一名出色的醫生父親,但他一開始對文學和哲學更有興趣。在對人生和生命意義探索的路程上,當他感覺文學也許不能給他想要的回答後,他選擇從醫。在大家對遺體解剖都見怪不怪時,他心裡依然留存對捐獻者的敬畏。在其他同學選擇相對輕鬆的放射科、皮膚科時,他毅然選擇了神經外科。在第一線直面生死,保羅對活著的意義有著深刻的思考和反省。醫生再怎麼努力,醫術再怎麼高明,也可能是在打一場註定失敗的戰爭。

即便如此,保羅依舊爭分奪秒地工作,儘可能多地拯救病患。他知道僅僅是在手術台上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用語言來幫助家屬面對悲劇的事實。這是一種經歷無數徒勞與挫折之後,並沒有變得漠然或冷血,依舊保持入世和進取的態度,依舊保持知行合一的實踐。

「我怕自己即將成為托爾斯泰筆下那種很典型的醫生,沉浸於空洞的形式主義,診斷時只會生搬硬套,完全忽略更大程度上的人性意義。」可以說,保羅真正保持了一顆醫者仁心。

保羅說一般的患者在聽到噩耗時會經歷以下過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消沉,接受」,而他恰恰相反,他從開始就接受了死亡的來臨,用一種理性、通達的態度去面對它,甚至像旁人一樣打量它的樣子,觀察、體味和笑談診治過程中的軼事。

這份不同源於他嚴謹的科學觀念,更源於他骨子裡的求索精神,他發現雖然從醫多年,那些自以為感同身受的痛苦其實並沒有真正嘗到,原來患者和醫生之間,隔著那麼遠的一段距離:比起與死神抗爭,醫生其實更像是死神的代言人,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度過死亡這一段路的人,一個與病患湊在一起互相安慰的人。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最終能看到的,都隻不過是生命的局部。」誠然,在死亡面前,再堅強的人也得承認它的界限,對真理再孜孜以求的人也要在這裡停止腳步,可是有些人偏就不肯囿於自身的不幸去惋惜命運,而是從那茫茫的黑暗與絕望中望到真理的微光,將它一點一滴地書寫出來,分享給了世界。

而這,正是保羅的偉大之處。

保羅一家三口

後記是保羅的妻子露西寫的,記錄了保羅生命最後的時光,以及保羅去世後的一些葬禮安排。「保羅被安放進一個柳木棺槨,葬在聖克魯斯山上一片田野的邊緣,可以俯瞰太平洋和海岸線。」「保羅的墳塋朝西,越過大約八公里翠綠的山巔,與大海遙遙相望。他周圍的山丘野草叢生,針葉樹木繁茂,黃色大戟屬漫山遍野。」

文章來源:豆瓣書評

《與死神狹路相逢,又如何向死而生?》作者:走馬蘭台

《求索者的最後一堂課》作者:貓大嬸

購書指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