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癌體檢」要不要做?該如何做?體檢前,看完這篇不花冤枉錢

與普通的健康體檢相比,防癌體檢是一種更專業、更個性化的體檢方式,它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進行全身的檢查,目的是發現早期腫瘤、獲取受檢者高危因素,從而預防腫瘤的發生。

很多人產生疑惑,防癌體檢需不需要做?該如何做?請看完這篇文章再決定不遲。

六類人應重視防癌體檢

針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趨勢及現狀,以下六類人應重視防癌體檢:

肺癌高危人群:

長期吸煙者,尤其20歲以下開始吸煙、煙齡在20年以上、每天吸20支以上為肺癌高危人群;有肺癌家族史者。

胃癌高危人群:

患有慢性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為胃癌高危人群。

肝癌高危人群:

年齡40歲以上、B肝表面抗原陽性,或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的患者。

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家族性結腸息肉病的家族成員,結腸腺瘤綜合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血吸蟲肉芽腫患者均為結直腸癌高危患者。

乳腺癌高危人群:

直系親屬中有得過乳腺癌、患有乳腺囊性增生、未生育及未哺乳者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宮頸癌高危人群:

早婚、多產、多性伴侶、宮頸糜爛、HPV陽性大多為宮頸癌高發人群。

防癌體檢別亂做

其一:沒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不用太早做

沒有惡性腫瘤家族史、高齡、不良生活習慣和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建議盲目進行癌症篩查。一般來說, 50歲以後,男性考慮篩查攝護腺癌,男性在30歲左右選就不適合篩查;30—40歲的女性如無家族史、既往病史、臨床癥狀,就暫不用選擇消化道腫瘤篩查。

其二:不用動不動就做最高級的

不少人對價格昂貴的防癌檢查存在盲目信任,例如,很多人認為用PET-CT把全身掃一遍,就能將潛藏在身體裡的早期腫瘤揪出來。而單純就篩查而言,PET-CT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醫療資源浪費,不是腫瘤的常規篩查手段。

其三,單純靠腫瘤標誌物這一項篩查腫瘤不合理

篩查應該是選擇針對性強、快速、簡便的方法。例如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有慢性胃病史,長期吃醃製食品人群,就需要行胃鏡檢查。有肝癌家族史,5年以上B肝患者,B肝病毒攜帶者,40歲以上有慢性肝炎病史,肝硬化患者,長期嗜酒者,則需要篩查彩超和甲胎蛋白。

其四,基因檢測不是人人都要做

現如今,有些商家聲稱通過基因檢測可以「預知健康」「預測癌症」,有些機構甚至提出每個健康人都應做全套的基因測序。其實,正常人群過度做基因檢測是沒有意義的。基因檢測主要適合以下兩種情況:遺傳性腫瘤及一些因基因變異導致的腫瘤。

因人而異選擇體檢方式

青年男性(吸煙、熬夜、酗酒不良嗜好者要重視):

(1)胸部X光檢查可作為肺部疾病的初步篩查,如存在重度吸煙史或合併咳嗽、咳痰、咳血等呼吸道癥狀時,可考慮行低劑量肺部CT檢查。

(2)腹部彩超可作為肝膽、泌尿系統及甲狀腺腫瘤的初篩。如彩超不能確定,可進一步選擇磁共振或者超聲造影檢查,必要時行超音波引導下穿刺,以獲取病理學診斷依據。

(3)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可作為輔助診斷,但腫瘤標誌物的數值升高並不是一定患癌,這些腫瘤標誌物不僅存在於惡性腫瘤,也存在於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而很多已經患癌的患者,血液的腫瘤標誌物反而都在正常值,因此腫瘤標誌物並不是特異性很高的指標,需要理性評價。

(4)胃腸道的腫瘤是體檢中容易遺漏的部分,結合體檢對象的家族史、癥狀表現、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等,必要時應進一步進行胃腸鏡檢查。

青年女性(加強乳腺、宮頸檢查):

女性應該加強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的篩查。乳腺+腋窩彩超是乳腺癌篩查最基本的檢查項目,結果異常或40歲以上,特別是有家族史者應加做乳腺X光檢查,必要時行彈性成像及超聲造影,進一步還可在超音波引導下穿刺,以獲取病理學診斷。

30歲後,每年接受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感染與宮頸癌有明確的相關性,也是作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指標。卵巢癌的篩查主要手段是陰道彩超,腫瘤標誌物CA125和HE4有輔助診斷的意義。

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大,患癌幾率升高):

低劑量肺部CT可作為中老年人肺癌篩查的常規檢查手段。消化道腫瘤是體檢中容易遺漏的部分,因此,應儘早進行胃腸鏡的檢查。

肝膽、泌尿系及甲狀腺彩超是基本篩查,有不確定時要及時更新,進一步確診。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項目也應儘可能全面,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定期追蹤有一定的提示和輔助作用。

體檢,是為了更好的守護健康

希望每個人都能引起重視,

並且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