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停牌近千日,*ST信威400億大雷將爆,預計18個跌停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等待死亡。”用這句話形容現在*ST信威廣大股東們的心情,再合適不過。

對被割了無數茬的韭菜而言,爆雷不是什麽新鮮事。新城控股、*ST康得這兩天接連引爆。就在廣大股民驚魂未定之際,又一大雷的爆炸聲已隱隱作響——*ST信威7月7日晚公告稱,公司預計於2019年7月12日複牌。

不就是個複牌麽,有什麽大驚小怪?看來你還不是一名合格的韭菜,太小看的大A的……複雜性了。

*ST信威從2016年12月26日首次停牌至今已近千日,繼*ST新億和深深房A之後,位列大A“停牌釘子戶”榜眼位置。這期間,儘管有重組計劃傳出,但公司業績持續下滑,披星戴帽。目前,已經有大量市場機構給出了*ST信威18個跌停的估值。照這個跌法下去,其股價可能從目前的每股14.59元一路狂泄至每股5.80元,跌幅恐超六成;其目前427億元的市值,也可能最終只剩下不到170億元。另外,公司第一大股東王靖持有*ST信威29.3%的股票已被全部質押,一旦暴跌發生,後果不堪設想。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信威投資者總數約15.5萬,除去少部分公司管理層和機構投資者,普通信威投資者數量在15萬左右。面臨複盤後可能發生的慘劇,這個中滋味恐怕只有*ST信威15萬被套牢的股東知道。

證金公司、全國社保基金深陷其中

前十大流通股東或虧35億

在一個比慘的市場裡,有些人比我們這些韭菜還慘。來看看*ST信威的股東都有誰。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信威的十大流通股東中,除了王勇萍、王慶輝、唐海蓉為自然人股東外,其余為國有股東和境內法人股東。其中包括: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北京華賽大有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信達澳銀基金-光大銀行-中航信託-天啟520號中創信測定增項目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財通基金-招商銀行-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天兆欣(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全國社保基金一一零組合。

什麽!連你這濃眉大眼的證金公司、全國社保基金都踩了雷,我等韭菜頓時感覺……好受多了。

看看他們得虧多少!按*ST信威2019年一季報數據計算,上述十大流通股東合計持股約3.98億股,如果*ST信威真的連續18個跌停,這十大流動股東合計虧損將接近35億元!至於大家關心的證金公司和全國社保基金會虧多少,還請各位自行計算,咱們在這兒就不給他們添堵了。

基金的情況要好很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共有76支基金合計持有*ST信威1930萬股左右,18個跌停後,合計虧損將達1.69億元。不算多,估計之前已經在高位陸續減持了。

這個基金持股名單有點長,這裡就不放了,但告訴大家其中還是有一些大基金公司的明星產品的。下面給大家個鏈接(http://1t.click/jte),趕緊看看自己買的基金有沒有踩雷。

作為一名非*ST信威的投資者,這有點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嫌疑。但作為一名有素質韭菜,我們當然不希望18跌停這樣的事情發生。畢竟,這樣的“黑天鵝”在大A接二連三的出現,無論是對我們韭菜個人,還是整個大A,都不是什麽好事。

上市一波三折,市值曾破2000億

年輕一點韭菜可能要問了,這個*ST信威到底什麽來頭?爆炸力似乎挺強的啊!

簡單來說,*ST信威是一家有故事的公司。稍微有點“常識”的韭菜,應該知道,大A歡迎故事,大A也最怕故事。好了,按照江湖規矩,我們從頭講起。

*ST信威論出身,不敢說是“皇親國戚”,但至少擔得起“根正苗紅”。*ST信威的前身是成立於1995年的北京信威,原本是大唐集團的核心企業,曾經的主營業務是通信測試維護專業設備製造和維護,產品一度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居前。更為重要的是,信威還曾開發出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通信系統SCDMA、TD-SCDMA和McWiLL(多載波無線信息本地環路)三大通信技術標準。

老一點的股民們可能知道,TD-SCDMA就是所謂的“我國主導並自主研發的3G標準”,不但是曾經大唐集團對外重點宣傳的“核心技術”,同時也是中國移動曾經的3G網絡使用的製式。儘管當時中國移動尚未啟動3G網絡建設和運營,但背靠大樹好乘涼,信威當時的業績也毋庸多言。2006年富比士評選的《中國潛力100企業》榜單上,信威高居第二,風光一時無兩。

但好景不長,2006年9月大唐集團罷免了時任信威總裁的陳衛,這對正籌劃深交所上市的信威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果不其然,2007年1月證監會否決了信威的IPO申請,給出的其中一條理由就是“臨時更換總裁的原因和後果不明”。

屋漏偏逢連夜雨。上市無望成為大唐集團棄子的信威,2007年至2009年連續虧損,被迫於2010年進行了改製和股權重組,由現任董事長王靖接盤,大唐集團逐步減持,不再控股。

關於*ST信威的現任董事長王靖,也是個傳奇人物。英國《金融時報》曾用“橫空出世”來形容當年突然殺入資本市場的王靖。彼時的王靖堪稱中國版的艾隆·馬斯克,敢想敢乾,正欲在世界多地連續運作多個世界級超大項目。其中包括500億美元開挖能聯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尼加拉瓜運河、100億美元建設克裡米亞深水港,以及打造一個低軌衛星系統。一旦這些項目最終完成,不但能夠在世界商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還會直接改變現有國際地緣政治格局。

當然,這些項目最終沒能成型。但不得不說,王靖當年的騰挪運作是個更加精彩的故事,有機會再和各位看官一一道來。

王靖掌舵信威後,立刻顯示出不同凡響的商業才能。在一番跨國運作後,信威於2011年實現扭虧。隨後幾年,信威接連獲得來自烏克蘭、俄羅斯、坦尚尼亞、尼加拉瓜的外國大單,公司業績因此一路走高。2013年,信威成功借殼中創信測,以“信威集團”名號登陸A股,成為當年最大的借殼案。

在這之後,信威的發展也順風順水。2014年公司實現營收31.5億元,淨利潤19億元,2015年公司實現營收35.7億元,淨利潤23.3億元。2015年6月30日,信威股價達到歷史高點的每股67.95元,較借殼時的股價上漲5倍,市值也一度突破2000億元,並一路成為上證180、上證50、滬深300、中證100四大指數成份股之一。與此同時,王靖也躋身《彭博億萬富翁指數》統計的全球前200名富豪之一,淨資產達到令人怎舌的102億美元。

2016年5月,信威還被納入MSCI中國A股指數。大家知道,MSCI是全球基金經理參考的重要指標,一家上市公司能被納入其中,意味著將有大概率成為全球各大基金追捧的對象。不得不說,MSCI的光環也許就是讓國內眾多投資者紛紛踩雷的最初誘因。

插個題外話。這一時期,一些機構和個人的鼓吹,也讓市場對信威的非理性情緒彌漫市場。例如,2016年開始,東吳證券分析師徐力先後發表了多篇有過度吹捧信威嫌疑的分析報告。徐力甚至在一篇題為《信威集團:大國崛起的側面(二),人中龍鳳》的報告中這樣寫到:

“大國崛起的側面正在逐步構建,王總真是人中龍鳳:上面的每一個項目,都是難度極大,超出絕大多數人的想象。‘燒不死的鳥是鳳凰,燒的死的鳥就是燒雞’。大國崛起,各個側面都是要構建,至於資本市場,無需擔心,跑得快,來的也快。最重要的是,說出來的豪言壯語,逐步兌現,欣喜的發現,兌現正在過程中。”

這樣近乎阿諛奉承的吹捧自然引來了大量投資者對徐力專業能力的質疑。而在各類股吧中,徐力及其家族也不幸淪為被套信威小散們療傷時的發泄出口。

據說因為這一“汙點”,徐力後來被東吳證券掃地出門。是否繼續在業內忽悠,目前不得而知。

網易報導引發停牌,15萬韭菜深套兩年半

大A歡迎故事,大A也最怕故事。因為該來的還是來了。

2016年12月23日,網易財經發表一篇名為《信威集團驚天局:隱匿巨額債務 神秘人套現離場》的深度調查報導,對信威在柬埔寨的合作夥伴“柬埔寨信威”的運營情況、“柬埔寨信威”與信威的實際關係、公司的“買方信貸模式”、相關股東減持、公司董事長王靖履歷的真實性等事項提出了質疑。

此外,報導還認為,柬埔寨信威其實是信威的境外子公司,其經營成果在國內被誇大,實際已背負巨額債務。而這些負債的擔保方,是信威集團及其子公司——也就是說,信威集團隱瞞了關聯關係,利用境外的子公司來給母公司財務造假,隱匿巨額債務。

報導還披露了一件觸動廣大股民情緒的事情:在2014年信威借殼上市期間,有37位自然人通過定向增發持有公司股票,其市值總計在2016年高達462.64億元。這些自然人股東的真實身份不僅令人難以琢磨,相關運作方更是和“紅色通緝令”上的外逃貪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隨著有神秘人股東套現超40億元離場,信威的真實經營狀況也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報導一出,立刻引發市場震蕩。當日信威跌停,股價收報每股14.59元。

隨後,上交所向信威發出《問詢函》,要求信威核實並披露相關事項。信威回應稱,報導描述與公司實際情況嚴重不符,對公司造成了大的負面影響,為避免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價格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於2016年12月26日停牌;同時,已就不實報導出現當日向有關部門進行了舉報,並發送了律師函。公司嚴正聲明,公司始終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性文件,公司會堅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公司和廣大股東的權益。

市場本以為這次停牌會非常短暫,在公司發出澄清後,一切都會重回正軌。但隨後,央視財經頻道《交易時間》欄目也對信威所涉問題進行了報導。央視的厲害大家都知道。最終,這次臨時停牌一停兩年半,大量來不及跑路的韭菜倒在坑中動彈不得。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信威停牌4個月後。2017年4月,信威公告稱將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涉及跨國軍工行業。由於涉及多個機構的審批,相關工作較為複雜,公司申請繼續停牌。

信威的自救努力讓愛聽故事的大A再度躁動起來,有投資者甚至從“跨國軍工”四個字推測,信威將涉足國際軍火銷售,這將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信威會因此涅槃重生,王者歸來。

2017年7月26日,信威披露重組標的為北京天驕航空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控股權或北京天驕旗下資產。不過,2017年北京天驕旗下的重慶天驕因購買馬達西奇公司41%股份,涉及軍事技術跨國交易。最終因為交易的敏感性,這些股份被當地法院凍結。這致使信威重組進展緩慢,複牌日期也一推再推。

業績下滑披星戴帽,暴跌之後或是退市

可能是因為此前報導產生了負面影響,再加上重組不順,信威的業績也受到影響。2016年至2018年,公司營收分別為30.9億元、6.47億元、4.99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6億元、-17.7億元、-29億元。三年時間,不但營收連年下滑,淨利潤也由盈轉虧,並且虧損持續擴大。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18年信威年報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大家都知道這是啥意思吧,再加上“淨利潤連續兩年為虧損”,信威同時觸發兩個退市風險警示條件。2019年4月30日起,信威股票簡稱由“信威集團”變更為“*ST信威”,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對於*ST信威的前景,市場並不看好——多家機構已經給出了18個跌停的預測。一方面,是通訊行業以進入5G時代,*ST信威尚未拿出跟得上時代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ST信威此前引以為傲的海外業務,目前發展受阻。2016年,*ST信威海外業務營收曾一度高達27.3億元,但到2018年年末,這一數字變成了可憐的228萬。這其中的緣由,說簡單點就是*ST信威曾頗受爭議的“買方信貸”模式玩不轉了(具體可見網易財經報導)。

更要命的是,因為長期使用“買方信貸”模式,*ST信威大量資金被佔用,不得不通過借款、債券等活動募集流動資金。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ST信威的流動負債合計超過94億。儘管目前*ST信威的資產負債率為62%左右,並不算高。但面臨連續18跌停的風險,如此規模的流動負債,可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事實上,為緩解流動資金緊張,公司大股東王靖和多名股東在之後多次進行股權質押。為此,2017年3月,上交所還向信威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第一大股東王靖在已將所持大部分股份進行質押的情況下,再次質押股份的原因,以及蔣寧、王勇萍為王靖融資進行擔保的具體原因,並說明股份質押資金的主要用途,相關質押的股份是否存在低於警戒線或平倉線等風險。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公司第一大股東王靖持有*ST信威8.57億股,佔總股本的29.3%,已被全部質押;另兩位大股東蔣寧和王勇萍的質押率分別達92.2%和77.02%。

可以想象,一旦*ST信威股價進入暴跌模式,如此數量的質押股票,以及如此高的大股東質押率,會引發什麽樣的連鎖反應。

當然,不管是暴跌,還是退市,對於韭菜們而言,路只有一條:自求多福,趕緊快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