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少吃就能減肥?小心越減越胖

能量攝入多於消耗是肥胖的根本原因,因此減肥食譜的目標是控制總能量的攝入,使飲食供給能量低於機體實際消耗能量,促使多餘能量被代謝掉,從而使積蓄的脂肪能被代謝掉,持續這個過程一直到體重恢復到正常水準。人體代謝所需的重要營養素是蛋白質,所以,降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量是降低能量供應的主要途徑。

也就是說,減少能量供應並不是減少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的供應。節食減肥期間,需要長期限制食物攝入量,在供應較低能量的基礎上,還要保證充足的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不僅有利於減肥成功,對維持健康狀態來說更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青少年肥胖者和正處於發育期的兒童來說,更加應保持營養充足,以強化日常體育鍛煉為主,千萬不可盲目減少飲食,以免發生多種營養素缺乏,甚至神經性厭食。

減肥時容易發生的問題是進食量太少,多種營養素攝入不足。為了在滿足營養素供應的同時提高減肥速度,每天應進行耗能1256-2512kJ(300-600-kcal)的運動,相當於慢跑或快走45min到1.5h。在食量不足時宜供應營養素增補劑,補充鈣、鐵、鋅等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

近年來網上有很多流行減肥方法,它們有的隻讓吃某一兩種食品,如蘋果、番茄,有的不讓吃主食。這些方法都違背了營養平衡的原則,因此長期食用必然是有害健康的。由於減去多餘脂肪需要長期努力,不能短期行為,減肥食譜必須由多樣化的食物構成,必須維持營養平衡,否則極易半途而廢,或者嚴重傷害體質。使用單一或少數食物構成的減肥食譜,兩三天內是可以實施的,而且可能見到明顯的體重下降,但極易引起反彈,使肌肉比例下降,體脂肪比例進一步增加,內臟功能下降,與促進健康的根本目標背道而馳。部分人迷信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減肥法,但這種方法會造成肝腎負擔加重,增加鈣的流失,促進尿酸形成,增加高血脂、膽囊炎、骨質疏鬆等疾病的危險,還可能導致疲勞、脫水、失眠、脫髮、情緒失調等不良反應,不宜長期採用,停用之後體重會強烈反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