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人說痛風是病中之王,是否言過其實?

痛風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稱作病中之王,言重了。但如果痛風發展致後期,引起的併發症是不可小覷的。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受寒,勞累,飲酒,高蛋白高嘌呤飲食以及外傷,手術,感染,藥物均為本病常見的發病誘因。

有人認為只要有痛風,尿酸就一定會升高,其實不然。高尿酸血症,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謝異常所致,常伴肥胖、糖代謝紊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目前認為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臨床上僅有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發展為痛風。而且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女性則是在更年期後發病,常有家族遺傳史。

臨床表現分四期:

一、無癥狀期,從尿酸增高至癥狀出現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有些終身不出現癥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痛風的患病率增加。

二、急性關節炎期,1、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多呈劇痛,數小時內出現受累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活動疼痛加重,行走困難),以拇趾及第一蹠趾關節最常見,其次為踝、膝、腕、指、肘。2、發熱,病人發燒,體溫可達38~40℃。4、初次發作常呈自限性,數日內自行緩解,受累關節局部皮膚出現脫屑和瘙癢,為本病特有的表現。

三、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期,痛風石是痛風特徵性的臨床表現,嚴重時患處皮膚髮亮,菲薄,破潰則有豆渣樣的白色物質排出,較少感染。

四、腎臟病變,1、痛風性腎病,早期僅有間歇性蛋白尿,晚期可發生腎功能不全,表現為水腫,高血壓,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少數患者發展至急性腎衰竭,出現少尿或無尿。2、尿酸性腎石病,約10%~25%的痛風患者腎有尿酸結石,呈泥沙樣,常無癥狀。結石較大者會引起尿路梗阻癥狀。

臨床上見到的胃腸穿孔病人,很大一部分合併有痛風,因為一旦痛風發作過,如飲食等方面不控制,很容易複發,每次發作所表現的劇痛,多難以難受,所以病急亂投醫或自行吃止痛藥或激素,長而久之,勢必會並發胃腸道疾病,如不規範治療,最終就會導致胃腸穿孔或上消化道出血。

我有個朋友的爺爺,82歲,患痛風30餘年,手足關節多處可見痛風結石,今年一月份因為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解黑便及柏油樣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癥狀到我科住院,入院查血常規血紅蛋白示47g/L,重度貧血,合併腎功能不全,肌酐279umol/l,尿酸560.7umol/L,40.04mmol/L,經治療好轉出院。但是出院後痛風反覆發作,一發作就吃止痛藥,後面幾乎每個月都因解黑便到醫院住院治療。於今年八月份不幸過世了。

所以痛風一旦確診就應積極規範治療:

一、一般治療,限制飲酒和高嘌呤食物(動物內臟,海鮮)的大量攝入,每天飲水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酸排出,避免誘發因素和積極治療相關疾病。

二、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期的治療,絕對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迅速給秋水仙鹼,越早用藥物療效越好。聯用非甾體類藥物(吲哚美辛,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建議與護胃藥同服。還有就是非布司他片,適用於痛風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長期治療。對上述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能使用秋水仙鹼和非甾體類藥物時,可考慮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潑尼松等),該類藥物起效快,緩解率高,但停葯後容易出現癥狀反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