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至,一縷冷香遠。何不於善堂,補一身暖意

母親調葯膳,思情篤密。

——《後漢書·列女傳》

2000年前的典籍尚有記載,可見,葯膳滋補,其歷史久遠,源遠流長。

更有古時權威醫術兩本。

其一為漢代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書中,以食材為料的處方就達58首之多。

再者為明代大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光大棗條目下就收有十九首方劑。

由此可見,葯食並用,乃傳統之道。

為何?因為中醫講究病從口入,何為病從口入?

據現代科學。

病從口入,狹義上說,通指傳染病,如腸道疾病,寄生蟲病,如肝炎,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蛔蟲病等。

病從口入,廣義上說,指不良飲食習慣而導致疾病發生,如高脂偏鹹的飲食習慣易引起高血壓和高血脂病。喜食薫、炸、醃等食物的人易患消化道腫瘤,花生甘蔗的不當食用引發肝癌和消化道腫瘤等。

病從口入,也可病從口愈或者病從口防,其,講究的就是葯膳滋補。

葯膳滋補,經過歷代研究改進,從而發展為中國傳統醫學的一門實用營養方面的學科,或稱之為「中醫營養學」。

它為中華民族的傳統醫療奠定了「葯食同源」的保健基礎。

為何?傳統滋補品,能補充人體所缺乏的營養物質、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消除虛弱病症。

身體缺乏某種必需物質後易患病,或引起身體虛弱,進用滋補品後,葯膳進補,可以使疾病康復乃至預防疾病。

而最常用的補品有人蔘、鹿茸、海參、蜂乳、蜂蜜、龍眼肉、阿膠、銀耳、燕窩、西洋參、鱉等。

然補品雖多,亦不可亂用,葯膳食療,由功效分類。

歷史上,存龐雜繁多現象,學者各抒己見,眾分類之說,無根無據。

托現代科學發展之福,食療分類,更近其功能應用。

保健

針對人體的不同情況,投予不同的食品膳食,從而達到機體健康的維護。如肥胖者可用減肥之品,消瘦者可用增肥食物,智力較差者可用增智、增力類葯膳,視力欠佳者選用明目之品,甚至要求美容烏髮者,也有相應的膳食。

預防

針對氣候變化乃至體質問題,可食對應食材加強抵抗。春季氣候易變而常罹患感冒,便可服用相應的預防類葯膳加以預防;夏季易患腹瀉,即可運用馬齒莧粥防禦;為防中暑,可用綠豆湯之類,發揮其既清熱又防暑濕的功用;秋季乾燥,呼吸道易感性強,便可用百合貝母杏仁類膳食防禦;冬令寒冷,可用當歸黃芪羊肉葯膳以禦寒而增強機體抵抗力。

恢復

人體大病之後,機體衰弱,便可用扶正固本類葯膳,促使早日康復,例如參芪類配方;若患有慢性病而氣血兩虛者,可施以豬肚紅棗羹,或玫瑰花烤羊心等以促康復;平常表現有陽虛者,可選用當歸燉羊肉、良薑燉雞肉等;如陰虛表現者可採取滋陰之品,從而使機體轉為健康體質。

治療

針對某種疾病而辨證施膳,以達到病理變化的改善或康復的可能。例如臨床發現有營養不良患者,則可運用茯苓鯉魚羹治療,以補充優質蛋白,使血漿蛋白濃度很快提高到一定水準,從而獲得消腫的目的。又如肺經虛寒咳嗽,可採用川貝杏仁豆腐清痰鎮咳,以收療效。若患胃腸熱證而便秘者,可選以黃芩膏茶清熱通便潤腸。

膳食進步滋養之道,博大精深。

如今正值秋季,秋天是進補的好時節。飲食要適量進補,需講究潤肺護肝,清心潤燥。

按中醫理論,秋季是養肺的最好時節。此時空氣乾燥,人容易煩躁不安,應多吃一些清心潤燥的食物,忌吃辛辣、煎炸爆炒的燥熱食品。而女性更應該注意益氣補血,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燕窩,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善堂聞名於葯膳,葯食同渠,養身食療,膾炙人口。葯膳的烹飪之法,善堂早已銘記於心,善堂盡顯養身食療之道,精選食材,用心烹飪。

9月,菌子最後的月份,善堂精選,或做湯,或清炒,或油炸,總之,任何一種烹飪方式,都是在地最美好的舌尖體驗。山珍,說的就是如此,溫潤滋補,說的也是如此。

9月,漁業收穫的時節,善堂精選,或清湯,或清蒸,或燉熬,總之,任何一種烹飪方式,都是在地最美好的舌尖體驗。海味,說的就是如此,溫潤滋補,說的也是如此。

9月,燕窩採集的時節,善堂精選,或水燉,或熬粥,或甜品,總之,任何一種烹飪方式,都是在地最美好的舌尖體驗。珍饈,說的就是如此,溫潤滋補,說的也是如此。

9月,老鴨適宜的時節,善堂精選,或煲湯,或鹵煮,或熏烤,總之,任何一種烹飪方式,都是在地最美好的舌尖體驗。時令,說的就是如此,溫潤滋補,說的也是如此。

食材是一道菜的生命,但是烹飪才是賦予其靈魂的唯一方法。善堂鮮材精烹,生命與靈魂合一。何不於善堂,感食療進補之道?

善堂,喚醒沉睡的味蕾,與食物相濡以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