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朱海航】胃切除術後如何飲食和保養?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朱海航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導師

《中國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

江蘇省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常委、揚州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從醫近40年臨床上擅長消化內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消化內科疑難疾病的診治。熟練EMR、ESD、ERCP、EVS,EVL等內鏡治療技術。

胃切除術後如何飲食和保養?

文章來源:航海消化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因各種病因進行胃切除治療,術後出院回家後如何進行保養?產生各種不適癥狀時,如何應對?今天一起聊聊胃切除術出院後如何自我保健話題。

胃切除術後胃的功能發生了變化

多種胃病如消化性潰瘍、胃腫瘤等需要近端或遠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術,胃切除和腸吻合的組合方式多達60多種,胃功能在術後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1)胃的入口(賁門)切除了,與遠端胃或空腸進行吻合,賁門失去了阻止胃酸、胃液和食物反流進食管的作用,吻合口如過小側可能會引起進食受阻;胃的迷走神經切斷了引發了胃腸排空減慢。

(2)胃體部分或全部切除後,胃的容量變小和胃酸減少導致食量減少、消化吸收不良,會引起營養不良,食物失去胃酸消毒作用還會造成小腸內的細菌汙染。

(3)胃的出口(幽門)切除並與空腸吻合後食物出口被改道、食物進入小腸過快過多、小腸排空不良,小腸內細菌汙染、十二指腸被置、膽汁胰液不能與食物充分混合,可能會引起營養包括維生素吸收障礙、大便習慣改變等。

(圖片來源:百度)

幾乎所有胃切除術後均會產生各種不適癥狀。術後不適癥狀的輕重與手術方式有關,胃切除範圍越大、吻合口越多發生可能性越大;病員的體質和精神狀況越差、年齡越大,產生併發症的可能性越大。通常手術後渡過圍手術期、恢復飲食後即開始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多數病員經過一段時間適應、調理和保養後,不適癥狀會逐漸減輕。少數嚴重者生活品質明顯下降,甚至需要藥物或手術治療。

餐後飽脹、早飽、食慾差

正常人的胃能容受1.5升的食物,胃切除後胃容量減小至幾百亳升;胃酸減少甚至無酸狀態;迷走神經切斷胃排空減慢等原因,容易出現上腹不適、飽脹、早飽、食慾減退等癥狀,術後飲食恢復應遵循應少吃多餐,開始每餐100毫升,每餐加一點,逐漸增大殘胃和空腸代胃的容量,每日5-6餐,由流質飲食逐步更新至普通食物,多數能恢復至胃切除術前的餐量,避免一次性吃太多食物。餐前後可適量飲用檸檬、蘋果等果汁開胃助消化,進食時可佐以食醋調味品,增加食慾。

體重下降、營養不良

幾乎所有病員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是由於胃切除術後進食減少、胃酸減少、胰腺分泌消化酶減少、小腸改道細菌汙染等原因,原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和糖尿病者,病情也隨之明顯好轉。如果不能保持體重或持續下降,可能出現乏力、頭昏、浮腫、舌炎、口腔潰瘍、夜盲症等營養不良癥狀。

為了保持體重,建議每1-2周測一次體重;應少吃多餐,逐步增加食物量;食物品種應多樣性、豐富營養、容易消化吸收,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食粗雜糧;適度散步、太極拳等運動為宜,避免劇烈運動過多消耗體能。食療的同時,應補充泌特、得每通等助消化葯;補充微量元素添加劑;如不能進食、持續體重下降時,應去醫院營養支持治療。

(圖片來源:百度)

面色蒼白、乏力、疲勞

胃酸減少影響了鐵吸收,內因子減少和小腸血菌汙染使維生素B12吸收減少和消耗,鐵和維生素B12等是造血的重要原料,當不足時就會出現程度不等的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稍稍活動容易喘氣、疲勞等。應主動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雞蛋黃、動物的肝臟、血液和瘦肉,綠色蔬菜等進行預防,必要時補充葉酸、鐵劑等糾正貧血。

反胃、反苦水、反酸、噁心、嘔吐

胃切除後容量減小不能像正常胃擴張,胃的排空減慢,進食過快、一次進食過多時,或存在吻合口不暢時,可能出現餐後食物反胃、噁心或嘔吐等癥狀,嘔吐後胃部不適癥狀好轉,應注意緩慢進食、細嚼慢咽,進食量以舒服和耐受為標準。

胃切除術後腸道的膽汁、胰液和小腸液會反流入殘胃或食管,造成反苦水,胸前區不適、胸痛、咽喉部不適等鹼性反流性胃炎和食管炎癥狀。

胃切除如胃體和胃竇殘留過多,可能會出現術後反酸現象,稱為殘竇綜合症,需加用奧米拉唑等抑製胃酸葯可對症治療,如藥物治療無效,應警惕少見病胃泌素瘤可能。

凡有反胃、反酸、反苦水等反流癥狀時,應注意空腹時間不宜長,有時需要1-2小時進食一次,每日5-6餐之間仍可少量加餐,不讓殘胃空腹時間過長;做家務、勞動和工作時,應少做下蹲、彎腰動作,以免增加腹壓加重反流;晚間睡覺時要頭背部墊高、斜坡位臥床休息和睡覺,以減少反流。反流嚴重時,立即吃一點備用的麵包、餅乾等小點心或備用的鋁碳酸鎂片2-3片,吸附膽汁、胃酸等即能緩和癥狀。

腹瀉、脂肪瀉、腹鳴、肛門排氣多

胃切除後胃酸減少,胃酸的殺菌作用減弱、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就會出現腹瀉,多數為輕度、暫時性腹瀉。應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生冷、刺激、不易吸收的食物;注意保曖不要受涼,腹瀉多數能逐步好轉。

少數病員稍吃油食或葷食後出現發作性腹瀉,腹脹、腹痛、大便惡臭,貧血,消瘦等表現,是與殘胃相連的小腸排空不暢、形成盲襻擴張,小腸內容物受到了細菌汙染和過度生長所致,診斷為盲襻綜合症,平時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不新鮮變質食品,發作時應暫停飲食、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生素和補液治療,反覆發作應再次手術治療。

餐後心慌、冷汗、頭昏、黑蒙

胃幽門被切除後,餐後食物進入小腸如過快,滲透壓很高的食物,會將腸壁血管內的水份「吸入」腸腔引起血容量減少,與血壓和血糖有關的內分泌激素釋放增多,造成低血壓和低血糖而出現心慌、冷汗、頭昏,突然站立時出現眼前發黑。

如果餐後20-30分鐘內發生,稱為早期傾倒綜合症,與低血壓有關,一旦發生拉好扶手防止跌倒,應立即平臥,很快會好轉。平時應注意吃飯要定時定量、食物應適當乾稠、少糖份,最好不吃加糖的稀米粥,餐後應平臥片刻再起床活動。

如果餐後2-3小時發生,稱為遲發性傾倒綜合症,與低血糖相關,應立即平臥,吃一點巧克力或喝一點糖開水可逐漸好轉。

上腹部不適、腹痛

胃切除後由於小腸內膽汁胰液等鹼性液體反流入胃、迷走神經切斷、改道後與胃相吻合的小腸可能出現成角、粘連等因素影響了排空功能,出現鹼性反流性胃炎,或伴發殘胃潰瘍、殘胃黏膜萎縮、甚至發生癌變、出血和穿孔。

如有餐後上腹痛,應少吃、不吃刺激性或不耐受的食物;如空腹時上腹痛,應及時吃一點麵包之類小點心或2-3片鋁碳酸鎂緩和腹痛;如反覆腹痛不好轉應去醫院行胃鏡檢查,明確診斷和正規藥物治療;如出現突然劇烈腹痛、冷汗、嘔血、黑便等應立即去醫院急診,排除是否是腸粘連梗阻、盲襻綜合症、潰瘍穿孔和出血等併發症。

腰酸、背痛、容易骨折

胃切除術後數年後可能會出現腰酸、背痛、肢體不適等癥狀,應警惕骨質疏鬆症。進食減少,胃酸減少、十二指腸的曠置和消化吸收不良,鈣和維生素D吸收減少,術後數年後就可能發生骨質疏鬆,表現為腰酸背痛和容易骨折。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要注意戶外活動和多曬太陽,每天至少一杯牛奶,菜肴應葷蔬搭配、少鹽,不吸煙,少飲酒、濃茶、咖啡碳酸飲料和口可口樂。防止跌倒與意外損傷致骨折。如有X光攝片示胃質疏鬆、骨密度測定骨密度明顯降低血鹼性磷酸酶指數升高,應在醫生指導下藥物補鈣治療。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