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人是如何過冬至的?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

“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這是古人對冬至的說法。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

在古代,人們一直是把冬至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這天,君主們都不過問國家大事,而要聽五天音樂,朝庭上下都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由於古代禮天崇陽,因此,冬至祭天是歷代統治者都很重視的活動,可謂一項國家大典。《夢梁錄》一書這樣寫道:“太廟行薦黍之典,朝廷命宰執祀於圜丘。”意思是,冬至到了,皇帝要到皇城南郊圜丘祭天,在祭天前皇帝要先行齋戒。祭天的儀式很隆重,也很繁瑣,但皇帝只是按照禮儀官的引導完成早已熟悉的規定動作。除此之外,冬至那一天的朝會也很熱鬧,百官和外藩使者都要來參加這隆重的朝會。屆時,文武官員要整齊地排列在殿中,宋時俗稱“排冬儀”。皇帝駕臨前殿,接受朝賀,其儀式和元旦時一樣。這也正是《漢書》中所說的:“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吉日,所以值得慶賀。《後漢書》、《晉書》等史籍中都有“冬至賀冬”的記載。尤其到了唐宋時,這一習俗尤為盛行。“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東京夢華錄》)“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饋送節儀,及舉杯相慶,祭享宗禋,加於常節。”(《夢梁錄》)到了這一天,車馬喧嚷,街巷擁擠,行人往來不絕。“嶽祀城隍諸廟,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內,店肆皆罷市,垂簾飲博,謂之‘做節’。”明清之際雖曾一度廢止,但清代以後直到近世,民間仍有冬至節之俗。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雖然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但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唐朝杜甫寫過一首《小至》的詩:“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另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另外,冬至對吃也很有講究。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氣象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進補的習俗。

時過境遷,如今人們迎接冬至的方式已經和古時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但縱然歲月流轉,永遠不變的是在這個特殊的節氣裡,和家人的相守相聚,對美好生活的祝福祈盼。

古代詩人們在冬至日留下的古詩詞

「 邯鄲冬至夜 」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 小 至 」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 冬 至 」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 至 後 」

(唐)杜甫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淒涼。

「 冬至感懷 」

(宋)梅堯臣

銜泣想慈顏,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隨新陽生。

稟命異草木,彼將羨勾萌。

人實嗣其世,一衰複一榮。

「 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

(唐)杜牧

遠信初逢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樽前豈解愁家國,輦下唯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薑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鬆窗雪打聲。

「 冬 至 」

(宋)朱淑真

黃鍾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 滿江紅·冬至 」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葉氣、玉筒吹谷。

新陽後、便佔新歲,吉雲清穆。

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序添詩軸。

笑強顏、風物豈非癡,終非俗。

晝永,使眠熟。

門外事,何時足。

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

著意調停雲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

縱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

「 水調歌頭·冬至 」

(宋)汪宗臣

候應黃鍾動,吹出白葭灰。

五雲重壓頭上,潛蟄地中雷。

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

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

彩雲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

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

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

「 江城子·龍陽觀冬至作 」

(元)尹志平

六陰消盡一陽生。暗藏萌。雪花輕。

九九嚴凝,河海結層冰。

二氣周流無所住,陽數足,化龍升。

歸根複命性靈明。過天庭。入無形。

返複天機,升降月華清。

奪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滿,赴蓬瀛。

「 冬至詩 」

(南北朝)鮑照

舟遷莊甚笑,水流孔急歎。

景移風度改,日至晷回換。

眇眇負霜鶴,皎皎帶雲鴈。

長河結瓓玕,層冰如玉岸。

哀哀古老容,慘顏愁歲晏。

催促時節過,逼迫聚離散。

美人還未央,鳴箏誰與彈。

「 冬至夜作 」

(唐)韓偓

中宵忽見動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應枯草綠,九重先覺凍雲開。

陰冰莫向河源塞,陽氣今從地底回。

不道慘舒無定分,卻憂蚊響又成雷。

「 冬至酬劉使君 」

(唐)殷堯藩

異鄉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夢遙。

漸喜一陽從地複,卻憐群沴逐冰消。

梅含露蕊知迎臘,柳拂宮袍憶候朝。

多少故人承宴賞,五雲堆裡聽簫韶。

「 冬至後招於秀才 」

(唐)王建

日近山紅暖氣新,一陽先入禦溝春。

聞閑立馬重來此,沐浴明年稱意身。

「 謫官辰州冬至日有懷 」

(唐)戎昱

去年長至在長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歲長安逢至日,下階遙想雪霜寒。

夢隨行伍朝天去,身寄窮荒報國難。

北望南郊消息斷,江頭唯有淚闌乾。

「 至日登樂遊園 」

(唐)裴度

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

祥雲觀魏闕,瑞氣映秦城。

驗炭論時政,書雲受歲盈。

晷移長日至,霧斂遠霄清。

景暖仙梅動,風柔禦柳傾。

那堪封得意,空對物華情。

「 辛酉冬至 」

(宋)陸遊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 冬至夜 」

(唐)白居易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