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草間彌生大展開幕 90歲“圓點婆婆”帶來哪些驚喜?

“表象的快樂,源於藝術家的坎坷人生……起因是恐懼,表達的卻是大愛。人們在草間彌生的作品裡感受到的是宇宙的浩瀚、生命輪回的奇妙、以及人類心靈的寬廣,看到的是美、浪漫、熱情、自由、飛翔、以及無盡的愛。”

——複星藝術中心主席 王津元

草間彌生

圖片由東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則畫廊提供

圖片版權:草間彌生

密密麻麻的圓點、無限延伸的鏡屋、大小不一的南瓜……提及草間彌生,這些標誌性的符號總讓喜愛她的人如數家珍。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它們先後與她交匯,一起共生半個多世紀。近年,草間彌生個展遍布全球——泰特現代美術館、蓬皮杜藝術中心、東京國立新美術館等先後為其舉辦回顧展,而其拉丁美洲和亞洲巡回展,更吸引200萬人次觀看。2017年,草間彌生迎來自己的美術館,讓人不免感歎:這是個草間彌生的時代

草間彌生新展“愛的一切終將永恆”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如今,她的全新個展“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登陸複星藝術中心,這並不是草間在上海的首檔個展——2013年,其“我的一個夢”在曾在滬收獲30萬人的觀展量。時隔六年,“圓點婆婆”再次“抵滬”,她將帶來哪些新的體驗?

雅昌藝術網跟隨複星藝術中心展覽部總監端木霞子,一同走進展覽現場。

為複星定製新作 永遠站在藝術前沿

一個享譽全球的藝術家,如何能滿足越來越挑剔的觀眾的好奇心?這或許是每個藝術機構舉辦“大咖”個展時的挑戰之一。

為此,複星藝術中心以“新”為展覽核心基調。據悉,本展匯集藝術家40余件作品,均為近幾年的新作——無論是繪畫、裝置,還是雕塑,展覽力圖呈現草間最新的創作面貌。“九旬高齡的草間彌生依然堅持突破自己,創作新的系列和語言。我們想通過近些年的這些新作,讓大家看到一個持續創作的、永遠站在藝術前沿的藝術家。”端木霞子告訴雅昌藝術網。

高達三米的《南瓜》亮相BFC上海外灘金融中心

這是藝術家在今年創作的新作

圖片由複星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端木霞子介紹,雖然藝術家本人並未來滬,但其團隊多次往返上海與東京,針對複星藝術中心的實體建築和空間,特製了多件作品,包括沉浸式空間與互動裝置《隱匿的人生》《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與《我要親眼見證內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帶來最新的“豪華版”《無限鏡屋——我永恆的靈魂熠熠生輝》。

“我們鼓勵觀眾在與作品互動的過程中,體驗作品與建築與空間的關係。”端木霞子說。

下面,我們一起進入草間彌生創造的新世界。

《隱匿的人生》&《我要親眼見證內心》

展覽由二層開始,二層共設置三大沉浸式新作。

首先進入的是《隱匿的人生》。在這條長廊裡,一個個直徑不一的凸面鏡被鑲嵌在牆面和天花板上,觀眾每走一步,都會發現鏡面中不同視角的自己。

從草間彌生新展“愛的一切終將永恆” 展覽入口處

右邊的通道可進入第一個空間作品《隱匿的人生》

草間彌生新作《隱匿的人生》新展“愛的一切終將永恆”

展覽現場

策展團隊保留了朝向外牆的玻璃牆面

讓建築外觀成功映射在凸面鏡上

形成空間內部與外部的連接

上述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據悉,在草間團隊考察場地後,他們選擇保留朝向外側的玻璃牆面,此舉讓建築外觀成功映射在凸面鏡上,形成空間內部與外部的連接。

草間彌生新作《隱匿的人生》(局部),凸面鏡下的世界

上述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僅這一件作品,就蘊含著草間對圓點和鏡面的執著。上世紀五十年代,她攜圓點繪畫“闖入”紐約,六十年代則首次嘗試“無限鏡屋”。這件作品還令人想起《那喀索斯花園》——1966年,她在尚未受邀的情況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於現場鋪設1500個塑膠鏡球,並以2美元一顆的價格現場出售。在當時,此作是草間彌生對鏡面材質的延申,也是她將波點圖形延展向三維空間的舉措。

草間彌生新作《隱匿的人生》(局部)

鏡面可反射周圍的一切

在《隱匿的人生》中“散步”時,觀眾可發現一個鏡面結構的裝置,這是草間的新作《我要親眼見證內心》。與以往小型鏡屋不同的是,這件作品的外觀同樣被鏡麵包裹,故而表面同樣反射出四周的凸面鏡。

在空間內部,草間彌生作品《我要親眼見證內心》擺放於中央

裝置表面也覆蓋鏡面,與周圍的環境交相輝映

《我要親眼見證內心》中有幾個“窗口”

觀眾可同時窺望裡面的鏡屋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這組作品共有數個“窗口”,觀眾可從從中窺視內部。透過鏡面的反射,鏡屋內的燈被無限複製和延申,空間和光纖向各個方向擴張,每一位觀眾都能從中體驗一種自我的消融。

《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

走出《隱匿的人生》,穿過一條暗色的長廊後,可來第二個作品空間:《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這裡又是波點的世界。黃色莖狀裝置由地下一路通往頂部,他們互相交融,與同色圖案的牆面,形成平面與立體的輝映與錯覺。

草間彌生作品《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

圖片由複星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體現了一種“上升感”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據悉,這種黃色莖狀圖案最早出現於繪畫作品《Yellow Trees》,此次是藝術家首次將該形象3D化。“在創作這件作品時,草間提出了關鍵詞——‘上升感’。這不僅是她所帶來的視覺符號,也與她所關注的時間與宇宙有關。”端木霞子介紹。

《無限鏡屋——我永恆的靈魂熠熠生輝》

“鏡屋”一直是草間最為人熟知的作品。走過《無限蘊藏的波點希望將永遠籠罩宇宙》後,來到本次展覽的最後一個互動空間《無限鏡屋——我永恆的靈魂熠熠生輝》。

此次展出的《無限鏡屋——我永恆的靈魂熠熠生輝》外部同樣包裹鏡面

形成“鏡屋”套“鏡屋”的效果

圖片由複星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此次新展的“鏡屋”可謂豪華版:在獨立鏡屋的外部,所有牆面同樣被鏡面覆蓋,上面貼著草間標誌性的波點,宛若一個大型波點鏡屋;真正走進“無限鏡屋”後,觀眾看到了熟悉的場面:閃耀的波點燈光,伴隨鏡面進行無限的複製和延申,色彩的變化,如同四級與心情,變得絢麗多姿。

草間彌生作品《無限鏡屋——我永恆的靈魂熠熠生輝》

圖片由複星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每一位走進鏡屋的觀眾,仿佛都與真實的世界隔絕了,眼前炫目的一切,模糊了平日所知的真實與虛構的邊界。這件“鏡屋”套“鏡屋”的作品,是本場展覽的最大亮點。

經過幾番視覺和與互動感知的體驗,展覽貼心地準備了“閱讀室”。這裡,草間彌生部分資料依次排列在桌面上。無論是視覺的緩衝,還是功能性的鋪設,都為展覽做了承上啟下的功能。

繪畫作品“我的永恆靈魂”系列

《花卉雕塑——我的靈魂永遠綻放》

來到三樓,四周展示了三十餘幅繪畫作品“我的永恆靈魂”系列和雕塑作品《花卉雕塑——我的靈魂永遠綻放》。“我的永恆靈魂”系列是草間彌生始於2009年的新作。十年來,該系列已超過500幅。

複星藝術中心三樓空間

圖片由複星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與以往大家熟知的點狀、網狀不同,該系列有不少新元素,比如“眼睛”、“人臉”、或是“太陽”。而相較其他系列,這一系列結合金屬顏料,色彩更明快。這些作品,反映出草間生生不息的創作靈感,以及她對於色彩的敏銳度和駕馭力。

草間彌生作品《花卉雕塑——我的靈魂永遠綻放》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放置中央的五座花卉雕塑,亦是草間彌生為複星度身定做的作品。對於草間而言,花朵象徵著“未知與生命的奇妙和美麗”。她所綻放的花朵,姿態各異,神情頗具擬人化,這亦體現著她的宇宙觀與世界觀。

草間彌生作品《讓我們為青春呐喊》2018

布面丙烯 194x194cm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作品《我想做個漫畫家》2015

布面丙烯 194x194cm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作品《為世界和平祈禱》2013

布面丙烯 194x194cm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作品《降落在花園天堂》2013

布面丙烯 194x194cm

圖片由雅昌藝術網拍攝於複星藝術中心現場

作品版權:草間彌生

總體而言,本次展覽集中呈現了草間彌生持續至今的創作狀態。正如複星藝術中心主席王津元所評價:“草間彌生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圈粉無數。她常用的波點、南瓜、鏡子,愛用的斑斕色彩,看上去簡單而有力量、老少鹹宜。文藝青年趨之若鶩,小朋友看了也歡呼雀躍。但是,這表象的快樂,卻源於藝術家的坎坷人生……起因是恐懼,表達的卻是大愛。人們在草間彌生的作品裡感受到的是宇宙的浩瀚、生命輪回的奇妙、以及人類心靈的寬廣。看到的是美、浪漫、熱情、自由、飛翔、以及無盡的愛。”

(本文部分圖片由複星藝術中心提供,版權歸藝術家所有,所有照片不得截圖與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