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物 | 王啟鳴:深耕細作戰肺癌

他帶領自己的團隊在肺癌防治領域深耕細作,不到40歲,就揭示了腫瘤乾細胞在腫瘤複發轉移、放化療抗性中的機制,引起業內震動,並連續多次走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日本臨床腫瘤年會、世界癌症大會等國際學術講台。他就是河南省腫瘤醫院大內科副主任、呼吸內科三病區主任王啟鳴教授

點擊觀看影片↓

本期嘉賓

王啟鳴

河南省腫瘤醫院大內科副主任、呼吸內科三病區主任

河南省抗癌協會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青年理事會常務理事

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 肺癌的個體化治療:分層、分層、再分層

我們的團隊主要側重於個體化治療,就是分層、分層、再分層,讓患者得到最適合他的治療。

我們團隊治療最小的肺癌患者是10歲,最大的患者是101歲,這兩者的治療方式是不太一樣的。

10歲肺癌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和手術,已經得到治癒,現在已經第6年了。

101歲的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經過化療和對症支持治療,延長了生存時間,提高了生活品質。

  • 腫瘤的治療不是單打獨鬥

現在這個年代,腫瘤治療絕對不是單打獨鬥了。

醫院裡,拿著病歷資料,到各科依次去看,先去外科,看能不能手術,再到放療科,看能不能做放療,再到內科,看能不能做化療,這不叫多學科會診。

多學科會診應該是在治療一開始就固定了科室成員,召集影像科、病理科、胸外科、放療科、內科、介入科、骨科、腦外科等相關科室,拿出診療意見,給患者帶來最大獲益。

之前提到的10歲和101歲的肺癌患者,都曾獲益於多學科綜合治療。

  • 戰肺癌:有生之年跑遍河南省所有的縣

去基層會診往往碰上這種情況,基層大夫認為已經不能治了,讓患者吃點好的,喝點好的。但是,有些患者雖然是晚期,還能夠長期生存,有些甚至完全不是晚期。

公眾是恐癌的,尤其需要對醫務工作者本身進行教育,從而帶動觀念更新,所以我經常去基層講座。

現在,河南省1/3的縣我已經去過了,今年也已經跑了20多個縣,我想法是,在有生之年把河南省所有縣都跑遍。

  • 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我們現在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肺癌發病率突飛猛進的時代,能說它是好時代嗎?

現在肺癌的治療上是三駕馬車,第一駕馬車是美國,第二駕馬車是中國,第三駕馬車才是歐洲,我們現在的工作讓世界都在學習我們,我們完全有可能趕上第一駕馬車——美國。

一二十年後,我們可能經歷肺癌從不可治癒、到慢性病、到治癒,所以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時代。

MED24醫學傳媒面向廣大醫生及醫學生,致力於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醫學影片資訊平台。敬請關注。

【往期精彩】

人物 | 王錫山:不劃開肚子也能做腸癌手術,病人的要求就是醫生的追求

人物 | 李為民:創新,走心,和華西在一起

人物 | 顧晉:斜杠醫生的精彩人生,醫學是科學,醫學也是溫暖的

人物 | 楊傑孚:身穿20公斤鉛衣做手術,離心臟最近的醫生

人物|徐標:醫生這個職業為什麼崇高?

人物|馬軍:血液腫瘤界的「黃金聖鬥士」,行醫47年激情不減

to be continu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