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選擇放棄愛情,會不會只是厭倦了欲望?

《請賜予我們安寧》

@ 卡藍:

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老年愛情故事。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老頭和內心欲望交流、鬥爭的過程。他像奴隸一樣從愛情,或者說做愛的欲望中逃離出來了。但這是基於女方的“拒絕”為前提的。所以這是個陰沉沉的濕噠噠的故事,愛情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從愛的過程和結局來看,的確是個成年人的愛情故事,因為成年人經歷得太多所以會愛得這樣小心翼翼、試探。大量的心理描寫,以及由心情所及的環境描寫。青年人當然也可能這樣,但是他們往往會更加衝動一些,畢竟愛情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是全部。而成年人的愛情,更關注雙方的感受,關注內心本身,然後適可而止。發乎情,止乎禮,可能用在如此有教養的老年人的愛情上,是恰當的。

其實,人的內心欲望往往是在朦朧的交往中起起伏伏的,在愛情中人會變得好像神經衰弱一樣,也許用“疑神疑鬼”來形容是比較合適。這篇故事中,老頭把手搭在女方的臀部,半小時,然後就開始了內心的煎熬。所以他要再次找機會來驗證究竟女方是知道他把手搭在了她的臀部,還是不知道;是對此默認了,還是拒絕;是愛他還是不愛。不過看到最後,我反而不認為這是一個愛情故事,而只是一段旅程的陪伴,是這個老頭尋求內心安寧的一次考驗。有些人很可能會認為,一旦男女雙方做了愛就是彼此相愛了,但實際的情況卻可能是那只是一種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地點的一次“出軌”而已。也許,就算他倆做了,但回到工作中和常態的生活中的時候,還是會繼續投入到各自的世界。

在某種意義上,這篇小說更新了我的固有觀念,原來處於戀愛中的老年人也是如此幼稚啊。還有可能是因為文中老頭的修為太高了,喜歡思辯、喜歡簡潔。最讓我感覺突兀的是的這句話,老頭在內心煎熬自己把手搭在對方屁股上的時候,這樣想:在某種意義上,手搭在你身上,本身就是目的。愛情變成了內心本身的玩味,是一種對愛的反思,還是一種匆匆而過的只在乎自己的假愛情,目的只是為了尋求內心的安寧?

@ 阿唐:

引文有問題。《理想國》中這段話是蘇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對答,而非索福克勒斯。前者是一位巨賈,後者是詩人,是《俄狄浦斯王》的作者。不知道是翻譯有誤,還是引文本身有誤,或是作者故意為之。

說這篇小說。敘述者是哲學教授,女主角是柏拉圖研究者,題記的引文就是柏拉圖中對老年的性的討論,文中有提到柏拉圖的《會飲篇》(專門探討愛欲),故事發生在希臘,人物在追尋古希臘的遺跡。作者通過這些符號表明自己的意旨是在探討愛欲,而並非探討愛情和欲望。我欲望,故我存在。這篇小說的敘述是我的視角,對方是你,還有他。敘述者通過欲望你而感知道我的存在,而你的反饋讓我不得不想起他,因為覺得痛苦,從而更加渴望愛情。

愛情是瘋狂的,因而哲學教授的理性思考能力變得不堪一擊。從心理描寫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邏輯詞匯,但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小說題目,請賜予我們安寧,有宗教氣息,而小說後半段基本上就已經拋出了宗教符號,修道院,拜佔庭,聖經等等。為什麽不說賜予我,而說賜予我們?因為只有你被我容納成我們之後,才有安寧可言,不存在只有我的安寧。

《殺豬日》

@ 新涼:

小說《殺豬日》的主人公被邀請到鄉下的親戚那裡去觀摩殺豬,他從最開始的雀躍到臨近時的緊張和害怕——他害怕豬真正死去的那一刻,害怕豬眼中的恐懼以及發出的慘叫。他更害怕的是,有些可怕的時刻,會永遠留在他腦海裡,他將永遠無法再忘掉。儘管他路上一直在做思想建設和心理鬥爭,但其實等他真正到了鄉村,才發現其實已經沒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殺豬日,殺豬已經被禁止了,鄉村的人在殺豬日這一天,也僅僅是把已經殺死了的豬脫毛、清洗,然後大卸八塊,醃豬肉、做香腸,各歸其類。鄉村中各種固有的傳統在現代化過程中都難以為繼,漸次消失,但是城鎮的人和鄉村的人,他們各自的感受顯然是迥異的。

主人公對於不用目睹真正的殺豬過程,松了一口氣,但同時對於在殺豬日見不到殺豬也有點小失望、小遺憾。隻不過他的小失望、小遺憾是淺層的,即時的,表象的,他沒有身處其中幾十年感受它的宗教寓意和傳統意義,所以他沒有鄉下人的對比和痛感。就如同他在感受到鄉村到處存在的泥濘、寒冷時,他無比懷念那個打掃過的大街、寬敞的人行道、高高的外牆和暖氣充足的商場。而鄉村的人,還有從鄉村走出來的人,他們身上散發著濃濃的土地的氣息,他們喜歡那些熱鬧的、喧囂的、團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情景,每個人都平等地參與,大家都有份,目睹生死,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讓他們身心都酣暢淋漓,充滿了生命的欲望和熱情。這就是城市和鄉村的疏離,一個遠遠看著,一無所有;一個抵死掙扎,卻還是敵不過漸漸的消亡。

其實回到現實,我們的孩子們,已經根本不可能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可以目睹殺雞殺鴨,更別說殺豬,也不太可能像我們一樣可以在泥土中奔跑,無懼泥濘,他們其實已經被阻斷了關於鄉村的想象和感受,即便在城市中,僅存的歷史都是拆的拆,毀的毀,也再難以搜尋。他們比我們少了對死亡的體知,對傳統的虔誠,對泥土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我不太懂得如果他們要真正面臨生死、得失、榮辱時會如何回應、選擇和度過。城市一無所有,其實農村更早地就一無所有了。

@ 寓:

不知道作者生活在哪,描寫的殺豬情形倒是和我們小時候殺豬的情形有些相似。 我們小時候到快過年的時候,幾乎每家都會殺豬,為過年做準備。一到這個時候,會殺豬的人就變得很忙,得為每家排上日子。當然,他們也有技術的差別,技術好的一刀斃命,豬不會受罪,技術不好的就需要按著豬的人力氣大些,不致於豬一下逃脫。 孩子們是不允許去看殺豬的,我小時候也挺害怕,總覺得那張裂開的大嘴隨時會來咬我,而那肥胖的身體總是橫衝直撞。所以我也不願去看殺豬。小夥伴們都喜歡湊熱鬧,去看去毛,解肉。 跟文章裡描述不一樣,我們那時候殺的豬都是公豬,母豬肉一般是沒人吃的,說是造孽,生小豬才是它們的主要任務。去毛也不會用火,都是燒開水燙。 正如書中所說,在辦公室上班,很難想象生活曾經要受季節的主宰。瑪麗亞想到的冬天,是聖誕節和能將一家人平等地聚在一起的殺豬日。 我曾經能想到的冬天也有火紅春聯,燈籠,池塘水面和白菜葉上的冰片,巨大的秋千,各種花哨的氣球、響笛。現在,冬天仿佛只有寒冷。

大衛·索洛伊訪談

《請賜予我們安寧》文章節選

《蛋》的共讀筆記

編輯|盆子

圖片來自網絡

《請賜予我們安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