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發脾氣 家長巧回應

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對孩子的支配作用越來越明顯。由於自身發展得不成熟,他們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產生各種情緒。比如,父母不同意買玩具,他們會哭鬧,甚至歇斯底裡地號叫……對於這種情緒宣洩的行為,父母很是無奈和煩惱,一方面,父母並不想做出妥協;另一方面,多次口頭安慰似乎不起作用,只能選擇武力解決。

孩子宣洩隨意 父母回應有誤

情緒是人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人腦對外界事物與個體需求之間關係的一種主觀反應,是以個體需求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當需求得到滿足時,人們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一旦他人無法滿足孩子對於食物、睡眠、遊戲等生理需求,或是家庭、人身等安全需求,或是同伴友情、師生情、親情等愛的需求,抑或是自尊、自信、成就等尊重需求時,孩子便會產生消極的情緒,想要宣洩出來,而這種宣洩主要是為了得到他人的幫助或妥協,以達成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因此,宣洩情緒其實反映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心理認知發展與外界事物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宣洩情緒的方式也反映了他們認知情緒、表達情緒和管理情緒的能力。需要明確的是,我們允許孩子宣洩情緒,並不代表我們認可孩子宣洩情緒的方式。

人人都有情緒,孩子亦如此,只是缺少自我調節的能力:當憤怒、恐懼、悲傷、厭惡等消極情緒出現時,一些孩子經常以哭鬧、打人等各種極端的方式、不可取的行為進行宣洩。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的回應有以下三個誤區。

一是用暴力直接終止宣洩行為的消極方式。當父母失去緩解孩子情緒的耐心時,只能選擇採取暴力行為,直接結束令人煩躁的情緒宣洩。這是一種消極的回應方式,會影響孩子與父母日後的親子關係。這樣做有可能產生兩種極端,一個是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直接發起反抗,也為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埋下伏筆;另一個是孩子逐漸失去表達自己想法的願望,自主性有所下降。

二是冷淡處理的中立方式。面對孩子極端的情緒宣洩方式,很多父母選擇不管不問,讓孩子自己慢慢恢復。這種中立的回應方式,對孩子起不到真正的安撫作用,相反會使得親子之間產生不安全型的依戀——對於與父母的親密接觸,孩子既渴望又會刻意迴避或忽視。

三是講大道理的激進方式。還有一些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希望通過講大道理來安撫、控制孩子的情緒,遏製他們歇斯底裡的宣洩。這是一種將父母的思想意識強行塞給孩子的激進方式,不合時宜地講道理反而會延長孩子的消極情緒。做了萬般努力,可孩子還是有情緒,讓家長很是受挫和無奈。

認可並引導表達消極情緒

人的大腦包含「情緒腦」和「理性腦」內外兩層結構。當孩子的消極情緒產生時,「情緒腦」已經開始高速運作,並超越「理性腦」佔據主導地位。只有當孩子「情緒腦」不再運作或者消極情緒消失後,「理性腦」才會有所反應,這是情緒處理的原則。因此,面對孩子極端的宣洩方式,父母所採取的暴力行為、冷淡處理或講道理,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情緒,忽略了「情緒腦」的運作,而僅僅看到宣洩的方式。試圖直接讓孩子以「理性腦」思考是不符合邏輯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媽媽想讓女兒在眾人面前表演節目,但是怎麼勸說女兒都不願意表演,始終保持沉默,躲在媽媽的身後。再三勸說下,女兒忍不住大哭起來,媽媽越是安慰,女兒哭得越厲害。

父母應了解情緒處理的原則,首先認可女兒的消極情緒。這時,媽媽一味固執己見,只會導致女兒更加反感。只有深深體會、理解女兒的膽怯心理,產生同理心,站在女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才能助其擺脫小情緒。其次,要引導女兒表達情緒。媽媽可以對女兒說:「在眾人面前表演節目,媽媽知道你感到害怕、膽怯,想要逃避。媽媽理解你的感受,也為你擔心。」這種情緒的表達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讀懂了自己,知道自己正處於一種消極狀態之中。同時,也有助於孩子情緒辭彙的掌握,更有助於孩子移情能力的提升。在今後的人際交往中,孩子會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也能識別、感知、分析他人的情緒,這種移情能力正是高情商的表現。

允許宣洩還要教管理方法

父母認可孩子的消極情緒,引導孩子表達情緒,並不足以「趕走」情緒。此時,「情緒腦」仍在運作,並支配著孩子以各種手段宣洩出來。只有歸還孩子宣洩情緒的權利,並教他們合理的情緒管理方法,讓他們以正確的方式排解,「情緒腦」才能徹底過渡到「理性腦」,才能理性審視自己情緒產生的全過程。

例如,爸爸發現兒子只要不開心就打人,或者摔東西,任何威脅、嚇唬、哄勸、討好都不起作用,幼稚園的老師也反映兒子有打人的習慣。

這時,首先要歸還孩子情緒宣洩的權利。爸爸可以對兒子說:「我知道你生氣、煩惱,所以允許你發脾氣,直到心情恢復為止。」在這樣的溝通中,孩子便能體會到與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也有助於日後夥伴型親子關係的建立。

然後教給孩子情緒管理的方法。製止或者不理睬孩子,可能會讓極端的宣洩方式成為習慣,父母需要教孩子可以替代的宣洩方式。「允許你發脾氣,並不代表你可以打人或是摔東西,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只會傷害到別人。如果爸爸不高興了就打你,你會開心嗎?當你生氣的時候,可以打枕頭、可以捏橡皮泥,爸爸和你一起發泄,或者我們聊聊天也可以。」在孩子合理宣洩情緒的過程中,「情緒腦」才會逐漸停止運作,消極情緒也自然慢慢消失。

因此,父母要認可孩子的消極情緒,並做出積極的回應,引導孩子表達情緒,歸還孩子情緒宣洩的權利,教給合理的情緒管理方法,與孩子一起合力解決這令人煩惱的小情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