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727期

今日練習

王某,女,51歲。昨曰下午3點,突發嘔吐,右上腹攻痛,每5分鐘嘔吐1次,為胃內容物及黃水,於肌注阿托品及呱替啶,腹痛暫緩解,但不久痛又作。下午經超音波診斷為「膽道蛔蟲病」,經西醫治療後效不顯。第2天又噁心嘔吐黃水,右上腹痛甚。

症見:口苦,咽乾,但不思飲,自覺往來寒熱,大便溏稀,右上腹壓痛,舌暗舌苔白潤,脈沉細。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小青龍湯

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上期原醫案

王某,男,27歲。自幼患咳喘病,15歲以後加重,經多方診治無效。前醫以宣肺、潤肺化痰方葯多治無效,用黑錫丹過兩,亦不見效果。

現症見:喘咳重,不能平臥,不得已吞服麻黃鹼、氨茶鹼以平喘。胸脹滿悶,氣短,痰不易咯出,吐白泡沫清痰,自感周身冷,小便頻數,張口則口水流出,舌苔厚膩黃滑,脈沉細滑數。

患者滿口涎水,故語言不清,卻不時自語:服熱葯後吐黃痰,則症可愈,若痰不出,將憋死矣!精神消沉,痛苦萬狀。

喘咳重、周身冷、胸脹滿悶、氣短、吐白泡沫清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舌苔厚膩黃滑,脈沉細滑數,小便頻數,裡寒飲重,久鬱有化熱之勢。

綜合分析:辨證為外邪內飲,為小青龍湯方證。

處方:麻黃(泡去上沫)10g,桂枝10g,五味子10g,半夏12g,細辛10g,乾薑10g,白芍10g,炙甘草10g。

結果:來診述服藥3劑感身熱,吐痰爽快,喘減已能平臥睡覺,口水減少,說話清楚,仍小便頻,舌苔黃膩除,脈稍滑不數。前方加杏仁10g,同時間服六君子湯。服1月,咳喘緩解。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論》第41條: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

各家論述

《傷寒明理論》:麻黃味甘辛溫,為發散之主,表不解,應發散之,則以麻黃為君。桂味辛熱,首草味甘平,甘辛為陽,佐麻黃表散之,用二者所以為臣。芍藥味酸微寒,五味子味酸溫,二者所以為佐者,寒飲傷肺,咳逆而喘,則肺氣逆。《內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故用芍藥、五味子為佐,以收逆氣。乾薑味辛熱,細辛味辛熱,半夏味辛微溫,三者所以為使者,心下有水,津液不行,則腎氣燥。《內經》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是以乾薑、細辛、半夏為使,以散寒水。逆氣收,寒水散,津液通行,汗出而解矣。

《醫方考》:青龍者,東方木神,主發育萬物,方以發散為義,故名之。

《醫學衷中參西錄》:仲景之方,用五味即用乾薑,誠以外感之證皆忌五味,而兼痰嗽者尤忌之,以其酸斂之力甚大,能將外感之邪銅閉肺中永成勞嗽,唯濟之以乾薑至辛之味,則無礙。而愚近時臨證品驗,則另有心得,蓋五味之皮雖酸,其仁則含有辛味,以仁之辛濟皮之酸,自不至因過酸生弊。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