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因解碼:量身訂做癌症治療

癌症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然而現在即使是晚期癌症,隨著致癌途徑的基因不斷被解碼,腫瘤科專家指出,未來每個癌症患者可以找到更符合自己的標靶葯,讓癌症治療朝向量身訂做。

抗癌除了透過手術除惡務盡,隨著找到癌細胞的特殊生長因子、特殊蛋白、阻斷腫瘤血管生成等標靶,讓無法手術的患者,若帶有這些特殊標靶,能透過標靶藥物得到治療的機會。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鄭安理表示,標靶治療的典範,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葯基利克,由於準確抓住造成骨髓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因此療效奇佳,原本只能靠骨髓移植求活命的患者,變成如同治療慢性病般,靠口服標靶葯就能緩解疾病。

嘗試多種治療組合

不過,目前沒有其他癌症像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般,隻用1種標靶葯就可以控制得這麼好。鄭安理說,這顯示癌症往往不只1種基因突變在主導,必須嘗試不同的治療組合;且愈來愈多與癌症相關的生物標記被發現,有助於把患者量身分類,對應到更合適的藥物,而不是亂槍打鳥。

比如非小細胞肺癌適用標靶葯者,除了來自EGFR突變,也有部分患者屬於ALK基因變異,目前也有對應的標靶葯;乳癌患者除了HER2陽性有標靶葯,至於HER2陰性、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患者,則有另一種標靶mTOR抑製劑可使用。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指出,雖然這些年來癌症有葯可用的生物標記變化不大,不過以肺癌來說,第一個標靶葯隻抓到單一的EGFR生長因子,新的藥物找出更多EGFR受體,使得產生抗藥性的患者,可以透過標靶葯的接力使用來延伸治療。

透過檢測配對用藥

「基因突變也讓同樣的癌症有差別,即使病理切片看起來一樣,內容卻不相同。」鄭安理說,藥物的發展歷來都是以西方為主,醫界認知到東、西方人種對於標靶葯有不同的反應,源自肺癌標靶葯艾瑞莎的經驗,它在美國的臨床試驗失敗,卻因為亞洲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突變的比例特別高,使得這個藥物發揮效果。

這個例子也讓藥廠重視亞洲盛行的癌症,比如諾華藥廠在收購了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癌症產品組合後,對於亞洲較西方盛行率高的肝癌、胃癌、非小細胞肺癌,準備投入更多研究資源。

鄭安理以鑽研多年的肝癌為例,分子診斷就分為11種,既有的1種標靶藥物無法符合全部患者的需求,需要藥品組合較多的藥廠來投入試驗,透過基因檢測配對患者,把對的葯給適合的患者,才能加快朝個人化治療來邁進。

甲基化基因揪子宮頸癌

過去較為成熟的癌症基因檢查,是針對癌細胞的生物標記、基因是否變異,來挑選適合的藥物,不過現在篩檢特定的甲基化基因,可成為子宮頸癌有效的篩檢方法。

長期研究婦癌的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指出,甲基化指的是基因序列沒改變,但基因表面做了修飾而失去功能,導致細胞行為出現問題而癌化,他的研究團隊在子宮頸癌化過程中,找到關鍵的PAX1基因,有明顯的甲基化印記可量化,可做為篩檢的重要指標。

日前他公布來自11家醫學中心的試驗顯示,甲基化基因檢測合併既有的抹片,準確度可提高為89%,未來這樣的篩檢組合,可以減少抹片的疏漏。

免疫療法治癌下一步

基因解碼帶動標靶葯的發展,然而最新推出的免疫療法,被視為治療癌症的跳躍式進步。鄭安理指出,免疫療法與標靶治療是完全不同的生物標記,卻可能是一體兩面,過去一直認為腫瘤細胞不斷突變很難掌握,不過最新研究顯示,若突變愈多,免疫療法反而愈有效。

王正旭表示,免疫療法是調整體內免疫機制,來重新認識癌細胞、加以攻擊,目前證實對黑色素細胞癌、腎癌有幫助,未來也看好對其他癌症有幫助,「標靶藥物針對癌細胞的傳導路徑來阻斷,但就像捷運路網一樣,斷了一條,還有其他路徑可走;免疫療法若可行,預期對癌細胞的控制可以更長久。」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踴躍點贊吧!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