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首例!中國醫生主刀5G遠程手術,醫療邁入新時代

本文轉載自「醫學界」。

2018年12月18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肝膽外二科主任劉榮主刀,利用5G網路,遠程無線操控機器人床旁系統,為50公里外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動物實驗室內一隻實驗豬進行肝小葉切除手術。

手術全程約60分鐘,術區無顯性失血。這是世界首次5G遠程外科手術測試

劉榮在接受「醫學界」採訪時表示,5G時代已經到來,雖然只是動物實驗,不過新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遠程手術從動物實驗走向臨床這個過程不會很長。

打開這扇門的劉榮是一名高年資肝膽胰外科專家,在腹腔鏡、達文西等微創手術外科領域碩果頗豐。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他「有腦」,開創行業諸多創新型手術方法;「有膽」,挑戰行業禁區,高難度、高風險手術,做別人所不能;更為寶貴的是「有眼光」,始終讓自己走出「舒適區」。

新技術的發展將會讓外科進入到4.0時代,外科領域將發生巨變智能時代到來,外科醫生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用謹慎、精益求精的精神讓新技術安全落地造福患者。

「千裏手」時代到來 外科醫生能量大釋放

操作延遲極低、手術創面整齊,不見一絲血跡,術後實驗動物的生命體征平穩……這場近乎完美的全球首例5G遠程外科手術讓劉榮成為行業的焦點,世界多家主流媒體進行報導。

從有想法到變成現實,劉榮和他團隊用了7年

遠程手術的概念和構想基於戰時需要很早就被提出,受製於通信技術、器械裝備等原因一直未能落地。

劉榮表示,安全至上是醫療行業準則,手術過程中不能出現一點「bug」, 對於傳輸、加密、穩定性等方面要求嚴格。

在5G技術研發之前,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肝膽外二科團隊一直致力於肝膽胰微創外科及遠程外科手術的研究,但由於傳統通訊媒介的局限性,導致機械操作的時延較長或使用區域嚴格受限,遠程外科手術仍尚未進入臨床階段。

2000年,法國與美國通過海底光纜所完成的舉世聞名的世界首例遠程膽囊切除手術——「林德伯格手術」(Lindbergh手術),由於不能解決點對點物理連接的限制和高昂的花費問題,最終也是曇花一現。

「思路想法早就有了,落地需要諸多配合輔助,沒有技術的進步實現不了遠程手術。」2012年,劉榮團隊對該項目進行科研立項,7年之後在諸多項目合作夥伴的共同努力下,遠程手術成為現實。

5G技術是其中的關鍵一環,網路的提速及穩定性極大降低了手術風險,高流量數據傳輸的時延已極其微小,幾乎都是同步進行。

「5G將會釋放醫生生產力,在醫療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新技術讓距離感縮小,人與人將在一個平面上。」從戰爭中來的遠程手術,能有多大作用,劉榮給出了不可估量、改變行業的答案。

以前是千里眼,現在是千裏手,新技術讓千里之外的醫生實現身臨其境,以往的外科手術,醫生必須現場操作,5G傳輸技術讓外科醫生的手臂延伸到數千公里。外科醫生坐在一個標準化的操作間,開展數千公里外的手術操作,極大地擴展了醫生的手術空間。同時,也有利於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縮小分級診療差距,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劉榮描繪出5G時代下外科醫生工作場景,他可以在北京為新疆患者主刀,諸多患者不用跑到大醫院進行檢查,只需要到設備間選擇自己所需的醫療服務即可。

人機合一 不能生搬硬套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快、好、穩、新」是劉榮的職業標籤。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腹腔鏡解剖性肝切除術的理念,完成國際上首例腹腔鏡解剖性半肝切除術、首例腹腔鏡右三肝切除、首例後腔鏡肝臟切除術、首例後腹腔鏡胰腺切除術、首例單孔腹腔鏡肝切除手術、首例腹腔鏡複發性肝癌再切除、首例單孔機器人胰腺手術、首例機器人後腹腔鏡胰腺手術、首例機器人肝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首例機器人ALPPS術、首例熒光顯影下機器人肝臟切除術等。

每年主刀複雜手術600多例,其中就最為複雜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來說,機器人下通常2~3個小時就能完成,並多次進行國內外手術演示直播及教學……劉榮並沒有將自己局限於手術室停留在「手術匠」的層面,對於行業他有著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作為國內利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術(以下簡稱達文西)進行肝膽胰手術的先驅之一,劉榮團隊每年完成千例以上達文西肝膽胰手術,佔全中國40%以上,相當於整個歐洲的手術量。對於當下外科手術領域前沿技術代表,劉榮表示,要實現人機合一不能生搬硬套,外科醫生要調整、改變,未來是機器人醫生的時代。

目前劉榮所帶領的醫生團隊平均年齡只有34歲,迄今已累計完成達文西手術超三千例,完成量世界範圍內遙遙領先。

「達文西讓外科學習曲線縮短,年輕醫生培養速度加快。過去傳統手術看不清楚只能圍觀,對外科解剖的認識和手術思路的養成較漫長,培養一個外科醫生需要20年,如今藉助達文西等只需要10年,培養周期縮短一半。」劉榮說。

新技術幫助醫生成長,如何駕馭新技術更是一門學問,外科醫生需要學會與新技術的相處之道。

以達文西手術為例,與傳統的上台開放手術相比,達文西手術為醫生單兵作戰,對於醫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一個大腦要控制四個機械臂,醫生承擔更多角色要能把握全局,機器人手術與上台手術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諸如觸感的丟失等,醫生不能照搬以前的經驗要轉變觀念適應新工具,改變對手術的理解。」

劉榮提出機器人醫生的概念並開始從事該領域技能培養考核探索。「機器人醫生還是外科醫生,不過要求不一樣、培養模式不同。目前醫生進行達文西手術需要通過培訓獲得操作資格證,有駕照不一定就能開車上路,我們要彌補這塊的不足。」

走出舒適區 善於冒險

劉榮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見到達文西時的欣喜,「外科醫生可以不上手術台還是很興奮」,興奮之後劉榮用專研和執著讓新技術開花結果。

從腹腔鏡到達文西,肝膽胰微創領域劉榮一直在前行。每一次前行,都是走出舒適區和保險區的巨大冒險。

劉榮在新書《智能醫學》中感慨:日常生活中,人們似乎對與人工智慧在更大範圍內取代人類已經習以為常,當在醫院裡,一切似乎還是老樣子。醫生熱衷談論人工智慧令人驚嘆的結果,但是很少有人去認真思考人工智慧在醫學中的應用。

安全至上的醫療行業,面對新技術所帶來的未知風險選擇保守,劉榮對此深有體會,「醫療行業的特殊性,每一次面臨重大變革創新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困局。新技術就像黑箱,會使人產生對於不確定的恐懼,醫學技術變革面臨的阻力要遠遠大於其他專業。」

醫療不允許有太多的試錯機會,醫學的發展、醫生的進步卻必須勇敢邁出那一步。劉榮不讓自己裹足不前,在安全區域裡做最擅長的事情,對於安全的堅守、自身的客觀評價、新技術的敬畏讓劉榮在」探險「的道路上走的更遠、更穩。

外科的風險是可控制的,新技術使用不能盲目。問題往往源於過度自信,別人能用我也用,卻不知道別人研究很久才用。

微創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劉榮團隊的「強項」,早期採用達文西進行手術的時候出現個例不完美,劉榮團隊果斷停止採取達文西進行該手術。團隊迅速分析原因,思考和設計出一套適合達文西手術的方法,最終將該手術做成了世界第一(總手術量和年手術量),在手術質量上也取得長足進步。

什麼地方把你難住才能有突破,有挑戰才有解決方法,才能進步。」劉榮說。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