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藥物治療,怎麼吃效果好?

控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在選擇藥物時要慎重,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對病情的控制有著重大意義。

在今天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課堂上,糖尿病醫院醫生趙瑩瑩面對參加糖尿病自我管理學校的40多位糖友,詳細講解了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選葯和用藥。趙醫生說很多糖尿病患者不願選擇藥性較強的藥物,怕產生依賴性,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糖尿病友一定要在醫生的醫囑下選擇藥物,按時吃藥。


一、糖尿病前期該不該用藥?

糖尿病前期患者屬於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此類患者如果放任自流,不進行乾預,早晚會進展為糖尿病。國內外研究顯示,在糖尿病前期,儘管患者的血糖水準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其中不少患者已經出現大血管(主要指心血管)病變,提示糖尿病大血管併發症可能在糖尿病診斷之前就已經出現。

專家建議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好接受藥物治療。早期乾預對避免糖尿病的發生,預防併發症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不加以乾預,很有可能「轉正」為2型糖尿病。

二、口服降糖葯的六大類

1、磺脲類藥物 常用藥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等。
2、格列奈類藥物 常用藥物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3、雙胍類藥物 常用藥物為二甲雙胍。

4、α-糖苷酶抑製劑 常用藥物有阿卡波糖。

5、噻唑烷二酮類藥物 常用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6、DPP-4抑製劑 常用藥物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


三、糖尿病藥物服用方法

1.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此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達到降血糖的目的,分為長效類和短效類。

短效類藥物:格列吡嗪(美吡達)、格列喹酮(糖適平)等。由於它在體內作用時間短,降糖作用最弱,且在體內不經過腎臟功能的代謝,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時服藥。

長效類藥物:格列齊特緩釋片(達美康)、格列本脲(優降糖)、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格列美脲(亞莫利)等,一般每日服藥1次,通常建議在早餐前半小時服用。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緩釋或控釋片劑是不可以掰開或者嚼碎服用,不然就起不到「緩釋」、「控釋」的效果了。需要提醒的是:對磺胺過敏者慎用。

2.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此類藥物也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常用的包括:瑞格列奈(諾和龍,孚來迪)、那格列奈(唐力)等。它可以快速短效地促進胰島素分泌,一般每日3次,於進餐前或進餐時口服,如不吃飯則不服藥,主要用於控制餐後高血糖。

3.二甲雙胍。二甲雙胍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為熟悉的一種降糖葯,它並不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服藥時間沒有什麼嚴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後服用;但有些患者服用後會產生較明顯的胃腸道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腹瀉等,因此可在餐後或餐中服藥,以減輕胃腸道反應,一般每日2~3次。

4.α-糖苷酶抑製劑。適用於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超重者、高胰島素血症者;1型糖尿病患者可作為胰島素的輔助治療用藥。通過延緩小腸對多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控制餐後高血糖的發生,尤其適用於飲食習慣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方法是進餐時隨第一口食物嚼服,不要隨水吞服。

需要注意的是:假如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在日常用藥中包含此類藥物需直介面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而口服麵包、餅乾等食物會因無法立刻吸收而達不到迅速提升血糖的效果。另外,有嚴重消化道疾病,妊娠或哺乳婦女不宜用糖苷酶抑製劑控制血糖。

5.噻唑烷二酮類。主要包括馬來酸羅格列酮(文迪雅)、鹽酸吡格列酮(艾可拓、卡司平)等。它與二甲雙胍一樣,並不直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是通過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來發揮穩定而持久的降糖作用。這類藥物一般在每日的同一時間服用一次,每次1~2片,與是否進餐無關。

6.DPP-4抑製劑。DPP一4是一種體內的酶,主要作用是分解體內的蛋白質。對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顯著,對空腹和餐後血糖水準均有較好的控制作用。且無明顯低血糖風險,對患者體重無影響,對心血管的穩定作用已得到臨床認可。


四、糖尿病友合理選擇藥物的四大標準:

1、按糖尿病類型選擇藥物時:

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終生使用胰島素,且只能用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製劑,而2型糖尿病病人5種降糖葯均可以服用;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在飲食、運動及口服抗糖尿病藥物效果不好、出現急性合併視網膜病變、尿毒症等應激狀態(嚴重感染、急性心梗、腦卒中等)、大中型手術圍手術期及圍孕產期也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但除上述情況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考慮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2、依患者體形選擇藥物

糖尿病患者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 105 ,如果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 10 %,則認為體形偏胖。較胖的人首選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製劑或者格列酮類降糖葯,該類藥物有使胃腸道反應和體重下降的副作用,對於超重或肥胖患者來說,正好化害為利;如果實際體重低於理想體重 10 %,則認為體形偏瘦,首選磺脲類或格列奈類之類的胰島素促分泌劑(苯甲酸衍生物),因為該類藥物有致體重增加的副作用,對於消瘦者很合適。

3、按血糖高低選擇藥物

血糖較高時用較強或者作用時間較長的降糖藥物,反之則用作用比較平和的藥物。如果是單純的餐後血糖高,而空腹和餐前血糖不高,則首選糖苷酶抑製劑;如果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伴有餐前血糖輕度升高,應首先考慮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時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後血糖高,都應考慮用磺脲類、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

4、按有無其他疾病選擇藥物

若患者還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慮使用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和糖苷酶抑製劑;若患者有胃腸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雙胍類和糖苷酶抑製劑;若患者有慢支、肺氣腫等肺通氣不良的疾病,慎用雙胍類;若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類;若患者有較嚴重的心肝腎肺等全身疾病,則最好使用胰島素。另外,肝腎功能不好的在用強效或長效降糖葯時要留心,而且最好不要用降糖靈。


最後,趙醫生說:這些糖尿病藥物是最常見的,但由於一些糖尿病友不了解自身情況,覺得這個藥物比自己正在使用的葯好,出現胡亂用藥導致病情發展或惡化的情況,所以糖友千萬不要擅自更換藥物,要經常測血糖、看醫生才能得到全方位的糖尿病控制及併發症管理,健康才更有保障。

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