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得了耳鳴 頭暈怎麼辦?不要怕!看這裡

耳鳴耳聾從肝論治。

耳鳴耳聾的發生與腎、心、肝、膽、脾、肺各臟腑均有關。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腎主耳,耳為腎之竅,為腎之官。《靈樞·脈度篇》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提示耳聾與腎虛關係密切。《醫學入門》又提出「耳鳴乃是聾之漸也」,《雜病源流犀燭》卷23更明確說明:「耳鳴者,聾之漸也,惟氣閉而聾者則不鳴,其餘諸般耳聾,未有不先鳴者。」說明耳鳴與耳聾的病因基本相同。

1、通常,耳鳴耳聾多從腎論治,我們臨床多從肝論治。其理論基礎是:

(1)肝脈絡於耳:足少陰之經脈,屬膽絡肝,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耳前,其經氣環循於耳。故肝膽機能失調,則影響耳的生理功能。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曰:「木鬱之發,甚則耳鳴旋轉",曾治一位女性患者,每於生氣後則耳鳴耳聾不已,服西藥或耳聾左慈丸無效,改服逍遙散加減則立竿見影,耳鳴即止。據《素問·臟氣法時論》:「肝病者……虛則目媢睢huang huang無所見,耳無所聞」,《素問·至真要大論》:「厥陰之勝,耳鳴頭眩。」肝氣鬱結,氣鬱化火,循經上擾清竅而為耳鳴。故治用疏肝解鬱,理氣降逆,如逍遙散之類,具有療效。

(2)肝腎同源:腎受五臟六腑之精氣而藏之,其精氣上通於耳而為聽,故腎藏精。而肝藏血,肝血充盛,血可化精,精可化血,精血同源,故肝腎同源。肝陰不足,耳竅失養,也可產生耳鳴耳聾。又肝木有賴腎水的滋養,腎陰虛,水不涵木,肝陽偏亢,虛火上炎,上擾清空,出現耳鳴耳聾。治療既要滋補腎精,又要柔肝平肝,方能獲得滿意療效。

(3)肝與氣血調暢關係密切:肝主藏血,又主疏泄,氣機調暢,氣行則血行,若肝失疏泄,氣血失和,氣滯血瘀,則耳竅受阻,導致耳聾。治宜疏肝行氣,活血通竅,如通氣散(柴胡、香附、川芎)加通竅活血湯,也可用血府逐瘀湯,既能理氣,又能活血,方中有柴胡、枳殼,舒肝理氣。

(4)當歸芍藥散治耳鳴耳聾:當歸芍藥散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由當歸、川芎、芍藥,白朮、澤瀉、茯苓組成,主治肝脾不和引起的婦人腹痛病證。近年也用於治耳鳴耳聾。方中當歸、川芎、芍藥養血調肝以行滯,茯苓、白朮、澤瀉補脾以滲濕,對於肝氣過旺,橫逆犯脾者,肝火得降,脾土得健,耳竅得養,耳鳴耳聾得已。

2、經驗用藥

(1)蟬衣

蟬衣性寒味甘,入肝、肺經,具有散風熱、宣肺、平肝定痙作用,其氣清虛,輕靈,還能清散肝經風熱,通利耳竅,聰耳平鳴。《雜病源流犀燭》卷23又說:「然腎開竅於耳,所以聰聽,實因水生於金,蓋肺主氣,一身之氣貫於耳,故能為聽。故凡治聾,必先調氣開鬱。」蟬衣宣通肺氣,故可用於耳鳴、耳聾。

為了預防耳聾、耳鳴疾病的發生,我們在生活起居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耳鳴耳聾病人應戒煙禁酒,不喝濃茶、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食物。防止尼古丁、乙醇對內耳和聽神經的損害。

第二、適度的體育鍛煉。身體適當運動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強內耳器官的血供,改善內耳的代謝。可選擇多種適當的運動,如打太極拳、散步、慢跑、游泳等。其中散步對老年人最易掌握,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鍛煉的活動。選擇噪音小,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不緊不慢地信步而來,一定會感到心曠神怡,周身舒爽,對耳聾的恢復有益。行走要有一定速度(80-100步/分鐘),路程要有一定距離(一般每天6000步左右)。每天走路1小時左右,可上、下午分次完成。做到自我感覺良好,心率增加20次左右,沒有心悸氣促,全身溫暖舒適或微微有汗為度。?

第四、控制情緒,保持心情舒暢。要想進入老齡仍保持耳聰目明,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要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每天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對一切。心胸開朗,少發脾氣是良方。

第五、多與人交往,多動腦,多動手可以延緩衰老,預防老年性耳聾

第六、盡量避免接觸噪音。如交通、工業、建築、娛樂、居住環境中的噪音。人們一般都相信年老耳聾與年老眼花一樣自然,聽力喪失同白髮滿頭及老年斑一樣不可避免。但多年的研究結果卻表明,長久過度暴露於噪音之中是導致聽力損傷的原因之一。美國聖路易斯耳聾研究中心的專家威廉克拉指出:在美國,約5%的人的聽力喪失並不完全是由衰老造成的,而是由人在一生中對耳朵的損害造成的。對此,人們應該及時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耳朵,如戴耳塞,遇到巨響要用手護耳,或遠離噪音居住區等。

點擊此處,馬上進行在線專業解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