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難捨難分——骨折與骨質疏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於骨質疏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對於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有了足夠的重視。但是有些患者在發生骨折前並沒有患骨質疏鬆,但骨折後反而患上了骨質疏鬆,那麼骨折和骨質疏鬆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是不是骨折了就一定會引起骨質疏鬆?

廢用性骨質疏鬆

骨折後引起的骨質疏鬆被稱為廢用性骨質疏鬆,是由於疾病或其他因素導致肢體功能廢用或活動受到限制,由此引起骨量丟失並最終表現為骨質疏鬆。這類患者在骨折後所拍的X線片子中,並沒有骨質疏鬆的徵象,往往是等到骨折部位癒合的中期或後期再拍片時,卻發現骨質疏鬆。

為什麼會發生廢用性骨質疏鬆

骨折後,骨折部位以及肌肉、韌帶等結構的損傷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休息,這是創傷後對身體修復的硬性要求,但骨頭才不管那麼多呢,它會嚴格遵守骨組織與力學環境之間的適應性:骨量會根據力學環境的改變而增加或減少,以此來適應新的力學環境。

假設腿尚未骨折前,每天回家都要走10000步,骨組織就會根據腿部所受的應力提供給骨骼走10000步所需的骨量。當人們決定每天多走5000步且堅持了三個月,以此來達到健身的目的時,這時,骨組織就會據腿部所受的應力,提供給你的骨骼走15000步所需的骨量。

但骨折後,每天只能臥床休息,原本每天都要走的15000步銳減成了現在的0步,這時的骨組織當然就會毫不例外地減少骨骼中的骨量,這就是廢用性骨質疏鬆發生的原理。

如何應對廢用性骨質疏鬆

廢用性骨質疏鬆的治療與一般的骨質疏鬆不同,不能全靠藥物,治療的重點在於外界應力刺激的恢復。外界應力刺激可以誘導體液迴流,從而調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性。其次,在外界應力刺激下,可以增加骨血流量,促進骨骼肌的血流循環。此外,在外界應力刺激下可以調節神經及內分泌、影響鈣平衡,還可以提高骨組織的營養狀況。

因此,應該讓患者活動起來,在不影響骨折部位癒合的同時,變不動為動,使患者早日離開床,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進行小幅度運動。除此之外,還可在運動的基礎上,使用藥物輔助治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