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謙虛自誇”在毀掉你的人際關係

“謙虛自誇”(Humblebrag),即Humble(謙虛)+Brag(自誇)的合成詞——偽裝成抱怨的自我吹噓,是一種特別的自我推銷手法。直到最近,它才剛剛被定性為一種自我展示策略。多虧了社交媒體的日益紅火,我們得以日益頻繁地見到這類特殊的自吹自擂:

1.頂著剛從被窩裡出來還沒來得及打理的雞窩頭,卻還是能在街上被帥哥看上,好困惑哦!(假裝抱怨)

2.什麽?我居然會因為自己的教學成果而獲得獎勵?我也有今天?(看似謙虛)

這類“謙虛為虛、自誇為實”的展示策略讓展示者得以在強調他們自身優點的同時,試圖通過“抱怨”來顯得謙虛。可惜,這樣做通常是失敗的。

會導致自身更加令人討厭以及不被信任

根據今年發布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最新論文研究成果顯示,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與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們在進行了五項研究後發現:相比起單純抱怨或直接吹牛,謙虛自誇不僅社交成本更高,而且被視為最不真誠。儘管人們相信,把抱怨和吹噓融為一體,可以收獲雙重效益,然而事實上這樣做的是失敗的。

在第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讓被試給從Twitter摘錄下的“謙虛自誇”語錄大合集裡的tweet評分,從而評估是否評分者越把他們看到的話語看成是謙虛自誇,他們就越不喜歡謙虛自誇者本人。

對應每條tweet,評分者需要在量表上打分(從1=根本不,到7=非常):

1.你有多喜歡發送這條tweet的人?

2.你認為這個人的能力如何?

3.你覺得這個有多真誠?

4.多大程度上你覺得這個人在抱怨?

5.多大程度上你覺得這個人在吹噓?

6.多大程度上你覺得這個在謙虛自誇?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分析求職面試中對“你覺得自己最大的缺點是什麽”的回答來記錄謙虛自誇的共性,以及它在監視者眼中的有效程度。

在隨後幾項的幾項實驗設計裡,研究者探索了謙虛自誇背後的機制,並提供了相關與因果關係的證據驗證了他們的觀點:

謙虛自誇不僅不能在觀眾眼中形成整體的或特別的預期中的好印象,而且比單純吹噓或抱怨成本更高,效果更糟。它同時降低了別人對你的好感度和感受到的真誠度,甚至會激起負面的行為反應(可惜微信中並沒有設定“踩”這個選項)。縱觀所有研究可以發現,“被感知到的真誠度”是預測好感度的關鍵指標,謙虛自誇讓人感受到的虛偽,預示著厭惡感。

實則是通過抱怨將他人眼球從自誇實質上移開

雖然先前已有學者對各式各樣的印象管理手段進行了大量研究,但謙虛自誇確實是先前沒有被探究過的,而且是唯獨無效的一種自抬身價手法。而且,許多自我推銷方法都十分隱晦,將注意力轉移到他人身上(例如讚美對方本身),這種謙虛自誇則是通過抱怨將他人眼球從自誇實質上移開。

正如《傲慢與偏見》中Mr. Darcy說的那句話,“假裝謙虛是再虛偽不過了的,它們往往是信口開河,有時只是拐彎抹角的自誇。”

這種“追求點讚的策略”之所以能夠在社交媒體上被普遍使用,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人們貪心地既想讓別人認可自己既有魅力、也有能力,尊重自己,同時又不喜歡別人因此而討厭自己。這麽做,會讓看到的人覺得有必要幫你提升下自尊心,或者表達下同情心。

這些策略給了你一種錯覺:你已經信任他們了,因為你向他們透露了自己的弱點和問題。這種你用來“轉移他人注意”、引發他人喜歡你的優點、同時避免討厭你如此成功的策略,事實上也是一種“尋求尊重的策略”,因為它將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你的成就上,用這麽繞的方式。

一份美國線上調查結果發現,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至少發過一次謙虛自誇式的內容;59%的內容真的會被看成是在抱怨,它們涉及到的主題包括金錢,財富,吸引力、智力、人格等個人特質。常見的以“抱怨”為基調的自誇可以是這樣的:

“在奔馳和寶馬之間作抉擇,實在是太艱難了。”

而以“謙虛”為基調的自誇通常聚焦在外表和吸引力上:

“我真不明白為什麽每位顧客都誇我顏值高。”

讓我們將視線拉回到中國。眾所周知,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哪怕真的是自己的功勞,我們也往往要推脫說“哪裡哪裡、謝謝謝謝、過獎過獎”(謙虛三連)。不過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東西文化的持續碰撞,而今我國的年輕人的自我意識日漸濃厚,也敢於自我展示、自我標榜。

所以仔細想想,其實“謙虛自誇”在你我他中,並不罕見。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便是人們爭相表演的兩大舞台。社交媒體甚至有照妖鏡的功能,照出了我們內心的種種隱秘欲望——想要獲得認可,想要刷存在感,想要獲取優越感等等。

從另一個方面說,那些謙虛自誇的人也是社會中極度需要社會關注缺乏一定安全感的人。

真誠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路

備受青睞的謙虛自誇,卻出人意料的效果之差,其原因在於缺乏真誠。

這折射出一個值得玩味的現實:

人們低估了表達真誠的價值,於是吝於展現真心;出於恐懼被傷害的自保讓他們戴上面具,然而他們最期望從人際關係中獲得的,就是真誠。

反觀當下的娛樂圈,高冷、冷酷的“人設”已經無法喂飽眾多看客們,反而是像周冬雨、馬思純這樣不遮不掩,隨性坦誠的小花更深入人心,又或者是鄧倫這樣出名之後還會去當童年玩伴的不是那麽豪華的婚禮(和娛樂圈一些夫妻的婚禮相比)的伴郎讓偶像形象離我們更近……在這種種現象中,其共同的內涵便是“真誠”了。

沒有任何路線可以通向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路。

在社交媒體這樣一個公開的大環境中,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夜空中的一顆星,閃爍著自己的頻率,“謙虛”會讓這抹光黯淡,“謙虛自誇”會讓這顆星陷入黯淡又刺眼的扭曲之中,而真誠,則會讓你我在無垠宇宙之中,不卑不亢,清風自來。

是時候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的人際關係策略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