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產品受上市公司熱捧 管理費收取標準惹爭議

私募市場不缺產品,缺的是業績極佳的產品;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理財情況尚未完全公布,但私募產品獲青睞的現象卻時有發生。

日前,“金融1號院”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關於認購私募基金份額的進展公告,從這些公告內容來看,上市公司普遍對業績較好的私募產品較為青睞,也反映了私募機構的投資價值越來越受認可。

不過,“金融1號院”梳理發現,雖然收益較好的私募產品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可能也存在“看人下菜碟”的情況;從多家私募收取上市公司的管理費來看,部分產品管理費超出了行業的最高水準,另有部分私募管理費收取標準則高於行業的平均水準。

認購規模從百萬元至億元不等

日前,展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展鵬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使用不超過人民幣8000萬元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在該額度內用於投資的資金可循環使用;公司使用自有資金認購“保銀-智享中國價值私募基金8期”份額500萬元。本次投資符合相關規定,投資金額在董事會審議通過的額度內,無需報公司股東大會批準。

事實上,展鵬科技在當日還發布了另一份關於認購私募基金份額的公告。公告稱,公司使用自有資金認購“保銀-智享紫荊怒放證券投資私募基金 16期”份額1000萬元。

“金融1號院”梳理發現,與展鵬科技同樣認購私募基金來進行理財行為的上市公司還有多家。據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大眾交通、華升股份、金禾實業、雪浪環境、九牧王和匯鴻集團為主的上市公司,已經先後不同額度的認購了私募基金,其認購金額從500萬元至億元不等;例如,今年一季度,雪浪科技先後認購私募基金的額度合計近2億元。

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告訴“金融1號院”,對於上市公司來說,購買私募產品對其業務大有裨益。私募投資的某些優質項目,發展成熟後最終可能被上市公司收購,實現產業上的整合,增強公司實力;同時,上市公司也可以將部分閑置資金交由私募基金打理,獲取穩健收益。其他的資本回報率較低,私募的相對高收益可能會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從上市公司熱衷購買私募產品來看,說明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認可私募基金的投資價值能力。”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向“金融1號院”表示,去年有超過千家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總額高達1.66兆元,如此有潛力的理財市場,相信隨著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私募基金會逐漸成為上市公司新的理財方式,而不是過去單一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路徑,而且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管理費收取標準惹爭議

一方面,上市公司購買私募產品,反應了私募機構的投資專業性得了認可,另一方面,業內似乎對私募收取管理費高低標準存在一定爭議。

據“金融1號院”梳理發現,部分上市公司在購買的私募產品中,約定的業績分成比例差距較大,管理費收取標準同樣也存在這個情況。

“金融1號院”從展鵬科技發布的公告來看,展鵬科技與寶銀投資約定的基金管理費(含銷售服務費)收取比例為2.1%,按日計提,業績報酬計提比例為20%,且提取時點分為固定時點提取、贖回時提取和合約終止時提取。

而九牧王與上海寬遠資產約定的基金管理費按基金財產淨值的0.90%年費率計提,此外,還有託管費按基金財產淨值0.05%年費率計提,外包服務費按基金財產淨值的0.05%年費率計提。同時,在符合業績報酬計提條件時,在基金份額持有人贖回日、分紅日、本基金終止日按照合約約定計提業績報酬,而收益分配採用兩種分配方式:現金紅利或紅利再投資。

此外,匯鴻集團與鳴石投資約定的基金管理費則為1%,同時,業績報酬也符合行業水準,即本基金淨值大於1.01才能夠進行提取收益,若本基金相對標的指數年化收益率超過15%,則基金管理人可提取基金全部收益的20%作為業績報酬。

“基金收取管理費和業績分別比例是雙方自願協商的,只要雙方同意即可。”一位私募人士告訴“金融1號院”,從目前行業的收費標準來看,一般管理費收取1%是正常水準,同時提走業績的20%。“但從私募對部分上市公司收取這麽高的管理費來看,確實有些偏高,這比行業的最高水準還要高出很多,感覺是在‘看人下菜碟’。”

“金融1號院”從私募排排網獲悉,保銀投資旗下的保銀-智享紫荊怒放證券投資私募基金16期成立於2019年3月19日,運行至2019年7月12日,最新淨值為0.9897元;匯鴻鳴石500指數增強春天八號於2017年5月2日成立,運行至2019年7月19日,最新淨值為1.4428元,是一隻對標中證500的指數增強基金;星業現金流成立於2017年3月3日,無最新淨值,是一隻固定收益產品;華升1號成立於2017年11月29日,同樣是一隻固定收益基金,無淨值。

公開資料顯示,保銀投資創立於1999年,是一家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私人銀行、FOF、家族企業,以及為高資產淨值人士提供專業投資管理和谘詢服務的資產管理機構。截止去年底,保銀投資資產總額為1.6億元,負債總額為7738萬元,資產負債率為48.48%,主營業務收入為2811萬元,實現淨利潤6566萬元,淨利潤率為23.02%。

歡迎關注

《證券日報》金融1號院

編輯:李 冰 值班主編:張志偉

終審:馬方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