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日炎炎,大暑實難耐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大暑,夏天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至,人世間上蒸下煮

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也是最讓人心煩意亂之日

但氣象雖熱,萬物繁茂

大暑也是生長最快的時節

我們要順應天時,好好生長

坦然接受自然的賜予

2018年7月23日,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大暑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曆書》中說:「鬥指丙為大暑,斯時氣象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當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

南宋曾幾說「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古人亦有諺語「大暑不見日頭,大暑曬開石頭」,夏日炎炎,大暑實難耐。

王安石說「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大暑時節,雖炎熱至極,但萬物生長也極為繁茂。唐代詩人劉禹錫說「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講述的是大暑時節多變的雷雨氣象。高溫酷暑配上雷雨氣象,所以這個時節往往又悶又熱,土地濕潤,氣象炎熱,最適合草木生長。此時節,萬物瘋狂汲取養分,從作物到花草都進入瘋狂生長的狀態。

大暑,草木蔥蔥鬱鬱,白鷺歸巢站在岸邊的石頭上納涼,稻田裡的麥子開始微微低垂,棉花在風中安心等待著人們採收,夏日裡的蘋果正泛起紅暈,這一切都在提醒著人們,豐收的日子終究要來了。

大暑風物·大暑有三候

小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一候腐草為螢丨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在靜夜裡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

二候土潤溽暑丨氣象開始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溽是濕,大暑時,濕氣濃重,濕熱令人難耐。東漢劉熙的說:「暑是煮,火氣在下, 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臟,也就稱『齷齪熱』。」

三候大雨時行丨大暑時節,因濕氣積聚而時常大雨滂沱,經常有大的雷雨,氣象開始向立秋過渡 。

大暑苦夏·世間人物莫不發奮於「苦」

大暑天,艷陽四射。這個時節,很多人都會感受到苦夏。

年少的時候不懂苦夏,中年嘗遍百味之後,才開始明了「苦」的意義。品味「苦」,是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之後才能做到的事情。

作家馮驥才曾言:在快樂的童年裡,根本不會感到蒸籠般夏天的難耐與煎熬。唯有在此後艱難的人生中,才體會到「苦夏」的滋味。快樂把時光縮短,苦難把歲月拉長,一如這長的彷彿沒有盡頭的苦夏。我至今不喜歡談自己往日的苦楚與磨礪。相反,我卻從中領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穫都壓在這沉甸甸的苦字下面。於是,我懂得了這苦夏,它不是無盡頭的暑熱的折磨,而是人們頂著毒日頭沉默又堅韌地苦鬥……夏天的最後一刻,總是它酷熱的極致。我明白了,它是耗盡自己的一切,才顯示出盛夏無邊的威力。生命的快樂是能量淋漓盡致的發揮。

司馬遷也說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世間人物,莫不發奮於「苦」,大暑的苦夏,最適合安靜地奮發修行。

大暑至·美好夏日生活始

大暑為六月中,暑熱至極,那麼自古以來,大暑又有著怎樣的風俗雅趣?

吃「伏食」丨老北京有諺 曰:「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吃伏食有「伏日作湯餅辟惡」之意,湯餅泛指一切麵食。

大暑時節人們吃「伏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有諺雲「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有著神奇的消暑功效;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人們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吃「伏食」還有一種:吃熱性食物進補,如在魯中南和魯西南地區,人們會在大暑時節「喝暑羊」,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溫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湘中、湘北還會在大暑時節吃童子雞;有些地方還會「曬伏薑」,人們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貼「伏貼」丨伏貼是俯首帖耳面對酷暑的意思,「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三伏時節人們經常貼「三伏貼」。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效果。

大暑節氣的習俗還有很多,大暑期間,我國福建莆田會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溫州煎青草豆腐。在民俗活動上,浙江沿海會送「大暑船」,過去人們還會送「瘟神」,即在河船上舉行祭祈活動,將船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以示送走瘟神,百病無蹤。

何以消煩暑·詩中尋清風

《銷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總是炎熱的時節,而詩人白居易卻能悠然處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雖然貧窮身無長物,但是臨風窗下,心靜了,暑氣自然消退,室內東西不多很是清爽。此詩讀來也是清爽宜人,為苦夏的人們送來一絲清涼。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不是每個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過的那邊自在無邊。司馬光就與之相反,頗有愁緒。聽著夏蟲的鳴叫,看著螢火蟲在荒蕪的庭院裡飛舞。明明正是苦夏,卻一下子到了秋涼的時節。詩人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年華的老去,不禁為之感慨。寒水,白頭,夜半,謁公侯,無一不體現著詩人對時光易逝的無奈。珍惜當下,珍惜年華。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不要讓它在你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

《大 暑》

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時的太陽十分毒辣,不知何時才能落下,清風也似乎躲了起來,無處尋覓。幾卷經書聊以打發悠長的白日辰光,水中湃著的瓜果起起浮浮。「蘭若(re三聲)」佛教指森林,引申為寂靜之處。「茅茨」意為茅屋。表現了一種安謐寂靜的景象。詩人在末句指出,雖則氣象這般炎熱,更應愛惜光陰。

《夏夜追涼》

宋?楊萬裡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氣象雖然酷熱,熱得人都無法安眠,甚至連一絲風都沒有,詩人卻能夠感受到林蔭深處透出的微微涼意,可見他的心境是非常平和非常安靜的;卻也是很無奈的。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宋?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似乎古人的生活總是詩意滿滿,一日的暑氣在夜晚消散,邀三兩好友,攜幾壺濁酒,在水閣上吹風賞笛。想來都是無比自在與愜意的。詩人在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笛音的美妙,如同水底蛟龍,矯健婉轉。吹笛玉人不似凡人,合該住在廣寒宮中。詩人也希望能早日洗盡這整日的炎熱,讓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風。

《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宋?張耒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鱠意何如。

這是一首贈答詩,詩人似乎及其畏熱,閉門謝客,也不甚出門。由於人跡罕至,青苔長滿庭院惹鳥兒來散步,綠葉也自在垂下,帶著蟲子的痕跡。寒泉從井中流出算什麼呢,白羽的飛鳥已招不來清涼。等到秋節到來,西風蕭蕭,我邀你一起品佳肴美酒,不知你意下何如?

滄海桑田見證歷史變遷,珠寶化石訴說古今人事,雕欄玉砌,詩畫人生,人類文明萬年曆程,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你我都是這條路上的承載者。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與我們交流。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