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啥老中醫開了一劑葯,就吃官司了?

昨日,備受關注的《老中醫》正式上線了,

想必大家都已經搬好小板凳,

坐在電視機前準備吃瓜了。

一開場,我們的主人公翁泉海就吃上了醫療官司,

上海一家富商的秦老爺重病,

多方求助名醫無果,

聽聞上海灘剛來了一位孟河神醫,

就請翁泉海至家中看病,

老翁看後直接判了秦老師死罪,

說命不久矣,

秦老爺的老大哥求開一味葯再走,

於是,

老翁刷刷刷,開了個「安慰方」。

秦老爺當晚就服了葯,

當夜斃命……

// 小劇場: 「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半夏、瓜萎、貝母、白蘞、白及反烏頭;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蔘、沙參、玄參、丹參、苦參、細辛、芍藥反藜蘆。 十九畏: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宮桂畏石脂,人蔘畏五靈脂。

十九畏與相畏的含義是有區別的。十九畏屬於配伍禁忌,相畏,就是一種藥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別一種藥物所抑製,起到相互製約的作用,是使用劇毒烈性藥物宜使用的配伍方法,並非配伍禁忌。兩者的涵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 自古爭議大 ◆◆

十八反、十九畏屬古今用藥配伍禁忌,爭議比較大。

持否定態度者認為古今相畏相反藥物同用的例子不少,如《金匱要略》的甘遂半夏湯就是甘遂與甘草配伍,《醫宗金鑒》的海藻玉壺湯則是海藻與甘草配伍,今人亦有用人參與五靈脂配伍治胃脘久痛者,均未見到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產生。因而認為全無意義,全盤否定。

持肯定態度者則認為古人的認識是經驗總結,近人亦有科研實驗證實甘遂、大戟、芫花與甘草配伍,則隨甘草的劑量增大而毒性增加。認為十八反、十九畏是絕對的配伍禁忌。

上述兩種態度均不可取。十八反和十九畏中的藥物原則上不能同用,但也不是絕對的。在沒有確定反畏葯適應範圍和沒有弄清反畏葯能否同用機理之前,應持審慎態度,在沒有充分證據及實際應用經驗時仍宜嚴肅對待,謹慎小心為是,避免盲目配伍應用。

劇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景,

小鈴醫當街擺攤兒,

誦《內經》、辨咳嗽,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就是說無論是哪一臟腑受邪功能失調後都能導致咳嗽,

咳是咳,嗽是嗽,

「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

簡直是個行走的「養生堂」啊!

小編一查,小鈴醫的扮演者陳月末,

就是陳寶國的兒子呀,

可謂是「父子兵齊上陣」,

按照劇情發展,

兩位應該會有很多對手戲,

一個正統師承,

一個江湖鈴醫,

期待兩代人演技的碰撞啊……

劇中多次將鏡頭對準小鈴醫母親手中的鈴鐺,

小編猜想,

編劇也是想喚起大眾對傳統習俗的記憶。

// 小劇場: 鈴醫//

走方郎中遊走於鄉間為人治病,手持一個串鈴,以鈴響聲招呼病家。所以遊走行醫的民間醫生,也稱為「鈴醫」。

串鈴是其物化民俗特徵。串鈴也叫虎撐,相傳是孫思邈給一個老虎拔除卡在喉嚨裡的骨頭時,放在老虎嘴裡以防止老虎咬傷用的。

後來遊方郎中一方面用串鈴招徠患者,一方面告示自己醫德醫術師從孫思邈,可以為老百姓解除病痛。串鈴作為行醫人的標誌,其使用也是有規則的。

剛出道不久的醫生只能在胸前搖鈴;與肩平齊搖動則說明行醫經驗豐富,醫術不錯;高過頭頂搖鈴說明有獨到絕活,醫術高明。當然還有一條規矩,就是行至藥鋪前不能搖鈴,因為藥鋪一般都懸掛孫思邈畫像,在祖師門前搖鈴為不敬。

◆◆ 鈴醫治病特點 ◆◆

鈴醫治病有三個特點,《串雅》中寫道:「走醫有三字決,一曰賤,藥物不取貴也;二曰驗,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僻邑倉卒即有。」

由於鈴醫周遊四方行醫的特點, 決定了治病必須賤、驗、廉,即所謂「取其速驗,不計萬全」也。鈴醫極少用補藥,也絕對不會有服藥到幾十劑、幾個月而病自愈的治病風格。

鈴醫治病多內外兼治,但對外科疾病和奇病雜症治法較為嫻熟。如對外瘍、疥、癬、瘤、 痣有很多外用方葯,而對無痛拔牙、燙傷、溺水、中惡卒死、砒中毒等也各有招術。

鈴醫治療方法多種多樣,針灸、拔罐、膏藥、填臍、塗掌、烘、蒸、熨吸等,無所不能。鈴醫還善用單方,如用生半夏塞鼻治療中風不語,赤小豆療癰癤,土蜂房療脫疽,五倍子塗足治口舌生瘡。不管何種方法,何種方葯,都本著便宜、方便的原則,且以驗為要。

在《蘇沈良方》中曾記載,歐陽修得 瀉利暴下病,國醫不能愈。他夫人說:「市人有此葯,三文一貼,甚效。」歐陽修說:「吾輩臟腑與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背著他把從鈴醫處買來的葯與國醫藥混在一起給歐陽修吃,一服而愈。歐陽修知道後將這位鈴醫找來,以重金求其方,商討良久鈴醫才告訴他: 藥方很簡單,隻用一味車前子,研為末,米飲下二錢匕而已。並告訴歐陽修:「此葯利水道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谷臟自止矣。」

因為鈴醫的技術,都是師徒口授,雖注重經驗,但沒有很多理論支撐,所用的方子雖然學自前人,但又不能盡通古人之意。那些遊走江湖四方行醫者, 數是無名之輩,所以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雕蟲小技,得不到正統醫家的承認。

總而言之,鈴醫之中醫術高低參差不齊。

有些確實憑幾種民間療法和祖傳醫術,療效很好。

而有些醫生僅粗通醫術,略知藥性,

甚至有些醫生以賣葯為最終目的。

所以,鈴醫做得好就是行走的「養生堂」,

做不好,就是禍害百姓的「江湖郎中」,

像「權健」這樣的,古代也有!

但是民間單方驗方也有很多神奇的功效,

對豐富傳統中醫學寶庫起到了巨大作用。

小編就劇透到這裡了…

大家可以在留言區找劇中bug,

畢竟,追劇挑刺兒也是一種樂趣呢!

根據劇中主角翁泉海的經歷,

推測原型為孟河醫派【丁甘仁】,

京東

就去讀書吧!

播放GIF

……這不是廣告……

給大家推薦《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葯論著選【丁甘仁】》,點擊閱讀原文可直接購買

(掃描二維碼可購書)

內容推薦

《藥性輯要》,作者丁甘仁,初刊於1917年。該書分為三篇,分為藥性總義、藥性輯要卷上與藥性輯要卷下。藥性總義介紹了藥物的氣、味及其運用的總則;「藥性輯要卷上」輯錄了163種草部葯;「藥性輯要卷下」輯錄了83種木部葯、45種果部葯、8種菜部葯、23種金古部葯、3種土部葯、8種人部葯、19種獸部葯、5種禽部葯、24種蟲魚部葯以及藥性賦。所選藥物以《神農本草經》為主,又從《本草從新》中補人了部分藥物,並標以「增補」二字以示區別。該書的文體以李士材《雷公炮製藥性解》的駢體為主;對於增補部分,亦採用駢文,以便於誦讀。該書對藥物所增補的注釋則採用《本草綱目》及《本草從新》。對於部分藥物,還加了按語,專門介紹了用藥的宜忌等。


《沐樹德堂丸散集》,作者丁甘仁,初刊於1907 年。該書先以功效與證類為綱,輯錄了補益心腎、脾胃泄瀉、痰飲咳嗽、諸風傷寒、諸火暑濕、痧氣的 162種丸散膏丹劑;又以科別為綱,輯錄了婦科、兒科、眼科、外科63種丸散膏丹劑;後以劑型為綱,輯錄了膠、膏、花露、藥酒香油、膏藥的64種方劑。書末,還輯錄了丁氏經驗內科33種、丁氏經驗外科53種丸散膏丹劑。所輯錄的方劑,並未列及藥物組成、劑量、製作方法等,而是重點介紹了方劑的服用方法和功效。尤為可貴的是,篇末還附錄了丁氏戒煙局的批示及膏丸及單稿、丁氏加減林文忠公真方戒煙補正丸、丁氏參燕百補戒煙膏丸等。該書是民國時期較全面的中成藥集大成者之一,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END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中醫出版原創整理髮表,十八反、十九畏相關文字作者:顏正華;鈴醫相關文字摘自《民俗文化與中醫學(中華文化與中醫學叢書/柒)》,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和文中圖片均來自網路。-0423,歡迎投稿嘮嗑。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